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骨与关节结核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tuberculosis of os...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骨与关节结核
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tuberculosis of osteoarticular
疾病别名: 小儿骨关节结核
疾病概述:
小儿骨与关节结核(infantile tuberculosis of osteoarticular)又名小儿骨关节结核,是一种常见的结核杆菌感染性疾病,多继发于肺结核或肠结核。本病主要是由于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感染所致。患儿的常见症状包括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局部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畸形等。小儿骨与关节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大部分患儿经早期合理诊治,一般预后较好;部分病情较重者,预后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局部疼痛、肿胀、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畸形、肌肉萎缩
主要病因: 主要是由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感染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脓液或穿刺液培养、X线、CT、MRI、病理活检
重要提醒: 小儿骨与关节结核是一种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造成患儿畸形、残疾、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需积极接受诊治。
临床分类:
小儿骨与关节结核根据病变部位和发展情况分为单纯性骨结核、单纯性滑膜结核和全关节结核。其中,脊柱结核约占小儿骨与关节结核的50%,其次为膝关节结核和髋关节结核。
1、单纯性骨结核
病变局限于骨组织,多见于脊柱、骨盆、腕骨等处。小儿的骨干结核可见大量的骨膜新骨形成。
2、单纯性滑膜结核
多发生于滑膜较多的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等,一般滑膜结核进展缓慢,但随着病变逐渐扩散,可最终形成全关节结核。
3、全关节结核
是由单纯性骨或滑膜结核发展而来,除骨与滑膜的病变之外,关节软骨也出现病灶。由于软骨被破坏后,只能被纤维组织修复,因此会导致关节强直,从而丧失关节的功能。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寒性脓肿或继发感染。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属于一种继发性结核,一般来说不具有传染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儿本身有肺结核,那么肺结核可通过呼吸道等途径进行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小儿骨与关节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占结核总发病率的2%~5%左右。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
病因-总述:
小儿骨与关节结核通常继发于肺结核或肠结核,结核杆菌一般是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到骨关节。其中,原发病灶为肺结核者最多见。
病因-危险因素:
1、疲劳。
2、患有其他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
3、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
4、长期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5、营养不良。
6、外伤。
症状-总述:
小儿骨与关节结核的症状轻重不一。患儿可出现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还可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局部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全身症状
各部位的骨与关节结核,全身症状基本相似,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少数患儿可出现高热、结核中毒症状。
2、局部症状
(1)脊柱结核:患儿往往出现局部疼痛,活动后疼痛加重。颈椎结核者,可有斜颈畸形和上肢麻木;胸腰椎结核者,行走时喜欢将头和躯干尽量后仰,双手扶腰。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和寒性脓肿。
(2)膝关节结核:早期局部症状不明显,晚期可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肌肉萎缩、肌肉痉挛等。
(3)髋关节结核:早期可出现髋部疼痛、反射性膝关节疼痛和跛行,晚期可出现肌肉萎缩、髋关节内旋内收、患肢缩短等。
症状-并发症:
小儿骨与关节结核可并发混合感染、窦道形成、骨关节畸形、强直、截瘫、神经根性反射痛等。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首诊科室为小儿科或小儿骨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现在都有哪些不适症状?
2、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症状?大概持续多久了?
3、近期有做过什么检查吗?
4、近期有治疗过吗?治疗效果怎么样?
5、现在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您孩子与肺结核患者接触过吗?
7、您孩子曾经感染过结核吗?
8、您孩子有其他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得的是什么病?
2、症状严重吗?会有后遗症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需要住院治疗吗?需要手术吗?
5、整个治疗过程大概需要多少费用?医保能报销吗?
6、这个病会传染吗?
7、平时如何进行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低热、盗汗、消瘦、局部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患儿做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脓液或穿刺液培养、X线、CT、MRI、病理活检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触、叩、听等检查,可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病变部位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叩击痛、脓肿或窦道形成等。病变位于膝关节者,还可见Thomas征阳性等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患儿常表现为血红蛋白轻度降低和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当血常规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时,往往提示混合感染的可能。
2、血沉
急性期患儿血沉通常增快,可以用于判断病变的活动性。
3、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一般表示未曾感染结核,具有排除诊断的意义,但免疫功能不全者可出现假阴性。
4、脓液或穿刺液培养
对于脓肿形成或关节积液者,可行脓液或穿刺液培养,以查找结核杆菌。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当上述检查诊断困难时,可以行病变部位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通过获取一小块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和免疫组化分析,得到病灶的病理诊断类型,具有确诊意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对于骨关节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的X线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但X线检查很难做到早期诊断。
2、CT和MRI
CT和MRI可以更早地发现骨关节病变,并且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关节软骨的破坏程度,适用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其中,CT检查对于显示病灶周围的冷脓肿具有独特的优点,而MRI可以观察脊髓有无受压或变性。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出现低热、盗汗、消瘦、局部疼痛、肿胀、畸形等典型症状,结合体格检查结果,以及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脓液或穿刺液培养、X线、CT、MRI、病理活检等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通常为对称性受累,并且以掌指关节、肘关节多见,多个关节同时受累为其特点,患者一般类风湿因子阳性,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可以较好地进行区分。
2、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多由于细菌感染所致,患者通常表现为高热、寒战,下肢呈外旋、外展畸形,一般通过关节穿刺培养可以找到致病菌,二者一般不难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骨与关节结核的治疗目的为最大限度地保留骨关节的功能,减少疾病的致残率,预防畸形。应在确诊后,立即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并配合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混合感染患儿,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患儿应注意休息和制动,必要时需严格卧床休息。
2、注意营养支持,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治疗-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应在确诊后,立即开始抗结核药物治疗。另外,对于确诊困难者,也可采取试验性抗结核治疗。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推荐上述4种药物联用,可以预防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其中,链霉素具有听力损害,一般不作为首选。
治疗-相关药品: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缩短疗程,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预防或矫正畸形,减少残疾和疾病复发。小儿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治疗是否会影响患儿的干骺端。早期患儿通常采取切开排脓和病灶清除术,晚期患儿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关节结核滑膜切除术、关节融合术、关节固定术、植骨融合术等。
治疗-治疗周期:
小儿骨与关节结核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小儿骨与关节结核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广泛使用,以及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小儿骨与关节结核的治疗效果已得到明显改善。早期患儿,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较好;少数对抗结核药物不敏感、出现混合感染或合并截瘫者,则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造成低热、盗汗、消瘦、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畸形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
2、该病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可能发生混合感染、截瘫、骨关节畸形等并发症,导致不良后果。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对症治疗、抗结核药物、手术治疗等,一般可实现治愈,骨关节功能通常可恢复正常。但少数病情较重者,治疗效果不佳。
预后-治愈率:
目前小儿骨与关节结核的治愈率已达到95%左右。
预后-后遗症:
本病可遗留关节功能障碍、肢体不等长等后遗症。
日常-总述:
小儿骨与关节结核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并且有一定的传染风险。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强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利于疾病的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病程较长,需要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或者进行手术治疗,患儿常因不适症状而产生烦躁、悲观、绝望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家长应多关心和安慰患儿,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治疗的信心。还可以通过给患儿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更好地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随意加减剂量,避免疾病进展。
2、抗结核药物可产生肝脏损害,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及空气流通。
2、患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熬夜或情绪波动等。
3、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4、及时增添衣物,避免感冒的发生。
5、长期卧床的患儿可选用富有弹性的床垫,定时给患儿翻身,按摩受压处的皮肤,同时注意保持床铺和衣物的干爽、整洁,防止压疮的发生。
6、患儿用过的衣物应先消毒后清洗,生活用品也要定期消毒。
7、牙刷、毛巾、剃须刀等个人物品需专用,避免与他人交叉使用。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疾病的恢复情况。
饮食调理:
日常饮食中尽量选择清淡、富含热量及蛋白质的食物,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少吃油腻、油炸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保持良好的饮食规律,按时进食,摄入合适的热量。
2、保证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可以选择鸡胸肉、三文鱼等脂肪含量较少的食物作为蛋白质来源。
3、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机体所需的维生素。
4、用药期间多饮水,以加速药物排泄。
5、荤素搭配,尽量保证色、香、味俱全,以刺激患儿的食欲,增加饮食量。
饮食禁忌:
1、少吃油炸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2、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3、抗结核药物可引起血尿酸增高,故患儿平时勿食高嘌呤食物,如海产品、动物肝脏等。
预防措施:
本病常继发于肺结核,患者应注意避免结核感染,出现结核感染后积极进行治疗,防止病情蔓延,降低发病可能。
1、按照国家制定的程序接种卡介苗。
2、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位于室内时,多开窗通风。
3、均衡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4、戒烟限酒。
5、避免与肺结核患者近距离接触。
6、肺结核病易感人群,尤其是HIV感染者、大剂量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必须注意胸片随访,必要时遵医嘱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7、出现结核感染后,及时治疗原发病灶,防止结核杆菌扩散。
相关疫苗:
接种卡介苗能防止结核初染病灶的血行播散,进而减少小儿骨与关节结核的发生。
1、适应证
肿瘤辅助治疗、预防结核病、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预防小儿感冒。
2、用法
儿童预防结核常采用皮内注射法,接种时医生会用乙醇在三角肌外侧处皮肤消毒,待干后注射卡介苗疫苗,3个月后再做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表示接种成功,阴性的应再补种。
3、不良反应
接种卡介苗后,2周左右接种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紫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结痂。若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软化形成脓疱,请及时诊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