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关节弯曲综合征疾病别名: 先天性多发关节挛缩、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先天性关节肌肉...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关节弯曲综合征
疾病别名: 先天性多发关节挛缩、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先天性关节肌肉发育不良、先天性多发性关节僵硬综合征、Guerin-Stern综合征
疾病概述:
小儿关节弯曲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出生后即存在的四肢畸形,目前临床上多称为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AMC)。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相关,也可能与病毒感染或宫内环境异常有关。患儿常表现为上下肢多个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关节部位皮纹消失、关节僵直、面部表情淡漠。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患儿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尚可;合并感染及内脏畸形者,预后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尚未明确,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
就诊科室: 小儿科、新生儿科
发病部位: 上肢、下肢
常见症状: 四肢多个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关节部位皮纹消失、关节僵直、面部表情淡漠
主要病因: 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有关,也可能由于病毒感染或宫内环境异常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肌电图、X线、神经肌肉活检
重要提醒: 本病病情呈非进行性进展,一般不会威胁患儿的生命,但是可造成多个关节的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因此需积极到院诊治。
临床分类:
小儿关节弯曲综合征根据挛缩的情况,一般分为伸直性挛缩、屈曲性挛缩和混合性挛缩。
1、伸直性挛缩
四肢全部或部分关节出现畸形,上肢的畸形包括肩内收、肘伸直、前臂旋前和腕屈曲;下肢的畸形包括髋伸直、外展和外旋,膝反屈畸形。还可伴有马蹄内翻足、髋脱位等。
2、屈曲性挛缩
多为对称性挛缩,如髋关节外展、外旋屈曲,膝关节严重屈曲挛缩等。
3、混合性挛缩
本型最为常见,包括肘、腕、髋等关节屈曲畸形,而膝关节伸直畸形。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小儿关节弯曲综合征在新生儿的总体发病率为1∶300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由于病因不明,本病暂无特定好发人群。
病因-总述: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部分学者认为与家族遗传有关,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宫内环境异常(如胎儿期羊水过多或过少)所致。
症状-总述:
本病的典型表现为患儿出生后即出现多关节挛缩畸形、受累肢体肌肉萎缩、关节部位皮纹消失、皮肤紧张发亮、面部表情淡漠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多关节挛缩畸形
患儿通常出生后即出现多个关节的挛缩畸形,多数畸形为对称性,可累及上下肢,也可侵犯单一肢体。受累的关节活动范围一般很小。患儿虽出现关节的畸形僵硬,但通常没有疼痛表现。小部分患儿可出现脊柱受累。
2、肌肉萎缩
受累的肢体可出现肌肉萎缩,如大腿、小腿、上臂肌肉明显变细。
3、皮肤改变
关节部位的皮肤出现紧张发亮,皮纹消失,屈曲畸形者常出现蹼状畸形。面部特别是前额部可有红痣。
4、表情淡漠
患儿多因面部表情肌发育较差,而出现表情淡漠。
症状-并发症:
小儿关节弯曲综合征可并发内脏畸形、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异常、智力障碍等。
就医-就诊科室:
首选小儿科或小儿骨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检查患儿关节弯曲部位,建议穿着宽松的衣物,方便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6、安排家长陪同就医,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有什么不适表现?
2、这些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是从小就有吗?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之前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您家里有人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是什么病?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这个病遗传吗?
4、需要做什么检查?
5、这个病可以治吗?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会有后遗症吗?
8、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生后出现多个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面部表情淡漠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肌电图、X线、神经肌肉活检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儿的四肢关节有无畸形,行走时有无步态异常,还可检查患儿的关节活动度,以及肌力、肌张力和深浅反射等是否存在异常,以协助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神经肌肉活检:对于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大部分患儿通过神经肌肉活检,可以发现肌肉或神经组织中存在典型的病理改变,从而明确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肌电图:本病在肌电图中表现为肌肉电刺激反应极为低下,而往往没有退行性变表现,有助于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显示关节骨质及软组织的受累情况,明确各关节是否存在畸形、脱位、关节囊增厚、关节软骨破坏等异常,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上下肢出现多个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关节部位皮纹消失、关节僵直、面部表情淡漠等典型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以及肌电图、X线、神经肌肉活检等检查,并排除系统性病变可能,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目的是使患儿能够坐立和(或)直立行走,上肢恢复基本功能,能够达到生活自理。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儿童骨骼发育未完成前,主要通过软组织松解术和肌腱移位术,以矫正畸形和改善功能。
2、在骨骼发育完成后,可以采取截骨术、关节融合术等,配合肌腱移位术,以矫正畸形、稳定关节。
治疗-其他治疗:
1、保守治疗
适用于早期患儿,通过牵引、夹板及石膏等方法矫正关节畸形,并同时配合理疗、按摩等,以期恢复一定的功能。
2、康复治疗
术前可以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锻炼肌肉力量、减少关节挛缩,为手术做好准备;术后还可以通过康复治疗,逐步恢复各个关节的功能,防止关节强直和肌肉粘连。
治疗-治疗周期:
小儿关节弯曲综合征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小儿关节弯曲综合征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小儿关节弯曲综合征的预后,根据患儿受累的部位及严重程度而有所差异。屈曲性挛缩、膝关节和手部受累者,一般预后优于伸直性挛缩、肘关节及足部受累者。而出现关节严重畸形或合并感染、内脏畸形者,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有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2、本病可引起患儿四肢各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3、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内脏畸形、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等,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诊治,患儿的关节和肌肉功能可以得到一定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很难达到临床治愈。
预后-复发性:
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难度,部分患儿术后可能会出现复发,需多次手术治疗。
日常-总述:
本病应加强护理,尤其是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同时注意病情的监测,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地恢复关节功能。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造成四肢关节挛缩畸形,使患儿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儿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家长应多理解、关心、安慰患儿,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患儿应自尊、自爱、不自卑,用适当的方法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同时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儿应勤洗手,勤换衣物,家长应保持室内的清洁。
4、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但不可剧烈活动。
5、长期卧床的患儿,家长应给予柔软舒适的床垫,有条件者可选用气垫床,并定时给患儿翻身(一般为每2小时翻身1次),也可在受压部位及骨突处贴减压贴进行保护,防止压疮。
日常-病情监测: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病情反复或有加重的趋势,应立即就诊。
2、注意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呼吸、心率、体温、血压)和皮肤黏膜的变化。
饮食调理:
正确合理的饮食对病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身体所需的能量供给,以促进疾病的恢复。
饮食建议:
1、可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瘦肉粥、鸡蛋羹、果蔬汁等。
2、提倡少食多餐,在进食或饮水时,速度易缓慢,避免发生呛咳或窒息。
3、便秘者应多喝水,也可在每日清晨空腹饮蜂蜜水,并环形按摩腹部。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
2、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3、避免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1、提倡优生优育,有家族史的患者需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2、按时产检,一旦超声波胎检发现畸形的患儿,应及早终止妊娠,预防患病儿的出生。
3、怀孕期间应做好安全防护,禁烟酒及毒品,避免接触具有胎儿毒性的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