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黄疸肝脏色素沉着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Dubin–Johnson syndrome ...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黄疸肝脏色素沉着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Dubin–Johnson syndrome in children
疾病别名: 小儿Dubin-Johnson综合征、小儿Dubin-Sprinz综合征、小儿Sprinz-Nelson综合征、小儿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Ⅰ型
疾病概述:
小儿黄疸肝脏色素沉着综合征(Dubin–Johnson syndrome in children)又称小儿Dubin-Johnson综合征、小儿Dubin-Sprinz综合征、小儿Sprinz-Nelson综合征、小儿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Ⅰ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肝细胞内转运胆红素先天性缺陷引起,临床以间歇性黄疸为表现特征。本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必要时可采用药物治疗,以减轻黄疸症状、改善肝功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肝脏
常见症状: 皮肤、眼白、小便发黄
主要病因: 由于肝细胞内转运胆红素先天性缺陷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胆红素检查、肝脏功能检查、磺溴酞钠排泄试验、腹部B超检查、胆囊造影、肝活组织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害,因此,一旦确诊,还需及早接受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有本病家族史者。
病因-总述: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肝细胞内转运胆红素先天性缺陷所致。其发病机制为非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微粒体形成结合胆红素后,在肝细胞内转运和向毛细胆管排泄发生先天性缺陷,致使胆红素不能到达胆管而反流入血中,导致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增加。
病因-危险因素:
有本病家族史的小儿,更易患本病。
症状-总述:
小儿黄疸肝脏色素沉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慢性间歇性黄疸(皮肤、眼白、小便发黄)为主,肝压痛或触痛,有轻度肝大,剧烈活动、感染后黄疸加深。
症状-并发症: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由于长期高胆红素水平,可能会使小儿并发肝肿大、肝脏功能损害。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患儿穿方便医生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现在多大了?
2、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3、孩子出生时黄疸高吗?
4、孩子平时吃饭怎么样?
5、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6、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8、孩子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9、孩子的家族中有过本病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这是遗传病吗?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药有副作用吗?
6、如果治好了会有后遗症吗?会复发吗?
7、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吗?
8、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皮肤、眼白、小便发黄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胆红素检查、肝脏功能检查、磺溴酞钠排泄试验、腹部B超检查、胆囊造影、肝活组织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儿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了解是否存在黄疸、肝脏肿大、压痛等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胆红素检查
可见血清胆红素、尿胆红素增高。
2、肝脏功能检查
以了解小儿肝功能受损情况。
3、磺溴酞钠排泄试验
可作为肝功能异常的检查试验,磺溴酞钠(BSP)静脉注射后,迅速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被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入肠道中。小儿患本病时,血清BSP浓度初期迅速降低,在45~90分钟后再次上升,呈双峰型。但本试验可发生局部刺激、组织坏死和过敏等不良反应。
检查-病理检查:
肝活组织检查:外观呈绿黑色,可见肝细胞内有弥漫的棕褐色色素颗粒沉着。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检查
可发现患儿有肝脏增大。
2、胆囊造影
口服胆囊造影剂后,胆囊不显影,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病史,以及慢性间歇性皮肤、眼白、小便发黄等临床表现,再结合胆红素检查、肝脏功能检查、肝活组织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黄疸肝脏色素沉着综合征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对于反复发作且胆红素水平较高者,可给予药物治疗,以减轻黄疸症状、改善肝功能。
治疗-药物治疗:
1、苯巴比妥
通过诱导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结合胆红素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浓度,以减轻黄疸症状。
2、还原型谷胱甘肽
为保肝药,可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治疗-相关药品:
苯巴比妥、还原型谷胱甘肽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肝脏功能损害,危害患儿健康。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痊愈。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帮助患儿服药,若患儿出现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家长可在患儿身体耐受下带领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慢跑等运动。
4、注意卫生,家长应勤帮助患儿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日常注意保护患儿,避免出现外伤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一般建议患儿每半年复查一次肝功能及B超。
饮食调理:
患儿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瘦肉等。
2、患儿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4、患儿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5、建议患儿规律饮食。
饮食禁忌:
1、患儿要少吃油腻、高糖、高盐、高脂食物,如油炸冰激凌等。
2、患儿应尽量避免食用生冷刺激的食物。
3、避免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有家族史的人群可进行遗传咨询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