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贾第虫病疾病英文名称: Giardiasis in children疾病概述: 小儿...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贾第虫病
疾病英文名称: Giardiasis in children
疾病概述:
小儿贾第虫病(Giardiasis in children)是指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的原虫性疾病。本病除地方性流行外,还可导致水源性暴发性流行,在旅游者中感染也很常见。临床上以腹泻、腹痛及腹胀等为主要表现,并可引起胆囊炎、胆管炎及肝脏损害。经过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腹泻、恶心、呕吐、 腹胀、 腹痛、低热、乏力、食欲减退
主要病因: 摄入被贾第虫污染的水源、食物等
检查项目: 病原体检查、免疫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诊断、腹部B超、胸部X线检查
重要提醒: 家长平时应注意饮水和食物的卫生,避免让儿童摄入不洁水源和食物。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带虫者和患者为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地方性流行主要与饮用水被污染有关。城市供水系统被污染,可引起旅游性腹泻。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大数据支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5~9岁达最高。
2、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缺陷患儿尤为易感,且发病率很高。
病因-总述:
本病主要由贾第虫引起,该虫生活史简单,滋养体寄生在小肠,尤其以十二指肠最多,胆囊、肝脏、胰等均可发现。滋养体以吸盘附着在肠黏膜上皮细胞上以渗透方式获取营养,以纵二分裂法繁殖。部分滋养体从肠壁脱落,随内容物进入小肠末段并形成包囊,与粪便排出体外。人经口摄入包囊后,经胃进入十二指肠,包囊内四核虫体脱囊而出,胞质分裂成两个滋养体。在急性期腹泻便中为滋养体,慢性期成形便中则以包囊为主。人粪便中包囊数量较大,一昼夜排包囊量可达数亿甚至百亿个。
病因-基本病因:
1、贾第虫的致病性
一般认为发病情况与虫株的毒力,机体免疫状况和共生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滋养体以吸盘吸附在肠黏膜表面,造成机械性刺激与损伤,导致黏膜炎症。虫体大量繁殖时,可大片覆盖肠黏膜,影响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等物质的吸收,虫体还与宿主竞争腔内营养,肠内菌群的改变,在不同程度上可使肠功能失常。
2、免疫反应
近年来认为,人体免疫因素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滋养体表面抗原成分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激活免疫细胞,抑制或杀伤虫体。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缺陷患儿,由于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因而对本虫易感且发病率高。
症状-总述:
临床表现与虫株的毒力、机体免疫状况和共生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粪便呈水样,可带有黏液,多无脓血,量大,恶臭。常伴有恶心、呕吐、 腹胀、 腹痛及低热、乏力和食欲减退。儿童因腹泻可引起贫血及营养不良,出现消瘦、体重减轻及生长滞缓等,若侵袭胆道表现为胆囊炎和胆管炎症状。
症状-并发症:
可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可引起贫血及营养不良,生长滞缓等。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现在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3、最近带孩子出去旅游了吗?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孩子最近吃过不干净的食物吗?
8、家里人有没有类似的症状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是吃错东西了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药会有副作用吗?
6、如果治好了会有后遗症吗?
7、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腹泻、恶心、呕吐、 腹胀、 腹痛、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患儿进行病原体检查、免疫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诊断、腹部B超、胸部X线检查等,以明确诊断,评估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原体检查
新鲜腹泻便中可发现滋养体,糊状便和成形便中多为包囊。粪便直接生理盐水涂片即可找到滋养体;以碘液染色后可使包囊易于识别。硫酸锌漂浮法等浓缩法可提高包囊检出率。粪便检查应三送三检,十二指肠引流物、小肠黏液或活检组织均可查到虫体。
2、免疫学试验
可分为检测血清内抗体和粪抗原两类。
(1)检测抗体:自从蓝氏贾第鞭毛虫纯培养成功后,由于高纯度抗原制备已成可能,故大大提高了免疫诊断的灵敏性与特异性。我国已建立两株蓝氏贾第鞭毛虫培养,为国内开展免疫诊断提供了条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查患者血清抗体。
(2)检测抗原:可用酶联免疫试验(双夹心法)、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对流免疫电泳(CIE)等检测粪稀释液中抗原。检测粪抗原不但可用于诊断,也可以考核疗效。
3、分子生物学诊断
近年有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蓝氏贾第鞭毛虫核糖体RNA基因产物,可检测出相当于一个滋养体基因组DNA量的扩增拷贝。也可用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DNA探针检测滋养体和包囊。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性,因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检查-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了解肝、胆情况,还应做X线胸片。
诊断-诊断原则:
本病根据患儿有腹泻、 腹胀、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感,粪便恶臭,并通过病原体检查、免疫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检查,若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一般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甲硝唑为治疗本病首选药物, 阿苯达唑临床或现场防治也普遍采用,大多数患儿可通过药物治疗痊愈。
治疗-药物治疗:
甲硝唑为治疗本病首选药物,连服5~7天。 阿苯达唑临床或现场防治也普遍采用。还有应用替硝唑、尼莫唑(硝基吗啉咪唑)等治疗本病的。
治疗-相关药品:
甲硝唑、阿苯达唑、替硝唑、尼莫唑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大多数可通过规范治疗痊愈。
预后-危害性:
若病变广泛、迁延,可引起患儿营养不良,贫血等,易继发细菌感染,造成患儿死亡。
预后-治愈性:
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疾病痊愈,并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家长应遵医嘱保证患儿足量足疗程的服药,患儿服药后若出现头痛、眩晕、荨麻疹等严重不良反应,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
3、家长可在患儿病情恢复后带领其规律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注意卫生,家长应勤帮助患儿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并且帮助患儿养成卫生的生活习惯,保持饭前便后洗手。
5、本病具有传染性,家长应及时消毒患儿的分泌、排泄物,防止疾病传播。
6、建议家长将生熟刀具分开使用,防止造成污染。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
饮食调理:
患儿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1、注意饮食卫生,家长应为患儿准备完全煮熟的食物。
2、家长可购置专用的蔬果清洗剂清洗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1、患儿要避免吃不干净的食物,喝生水。
2、患儿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家长应避免带儿童去疫区游玩,避免儿童密切接触患者。
2、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儿童吃不干净的食物,喝生水。
3、养成卫生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