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疾病英文名称: Progressive skeletal dysp...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
疾病英文名称: Progressive skeletal dysplasia in children
疾病概述:
小儿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Progressive skeletal dysplasia in children)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为长管状骨的骨干对称性梭形膨大和硬化,而且颅骨也有类似致密改变。本病较为罕见,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典型症状为“鸭步”状走路、劳累后四肢肌肉酸痛等,常伴四肢肌肉营养不良或萎缩。经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具有遗传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行走延迟、食欲缺乏、体重不增、发育不良、肌肉萎缩、肌无力、疼痛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
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X线检查、基因检查、CT、体格检查
重要提醒: 患儿家属应带孩子及时就医,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临床较为少见,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为儿童时期发病,少数于婴儿时期出现症状。最常见于6岁以下的儿童,男孩多见。
病因-总述:
病因不明,有家族发病倾向,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学者认为是血管壁的增厚致管腔变窄,组织血流减少,以致出现骨骼的非特异性骨皮质增厚,骨内外膜新骨生成,骨组织内及邻近皮下组织小动脉管壁增厚。
症状-总述:
主要症状是病儿行走延迟、食欲缺乏、体重不增、发育不良、肌肉萎缩、无力或疼痛、步态蹒跚、易疲劳等,面骨受累不多,偶尔累及锁骨、肋骨、肩胛骨、下颌骨,手足短骨和脊柱骨受累少见。
症状-典型症状:
1、主要症状是病儿行走延迟、食欲缺乏、体重不增、发育不良、肌肉萎缩、无力或疼痛、步态蹒跚、易疲劳,出牙也晚。7岁前出现肢体疼痛,并有特殊摇摆步态。
2、患儿皮肤粗糙,部分患儿患侧肢体皮肤紧张,累及面骨时,面部皮肤紧张发亮。
3、下颌骨增生肥大,颅底骨和乳突增生硬化,因颅骨增厚,头部外观增大,还可因神经孔变形可致神经孔变窄而出现脑神经损害,影响视力和听力。
4、四肢与躯干发育不成比例,四肢相对较长。
5、青春期延缓,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发育不良。
症状-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贫血、生长障碍等。还可出现脑神经损害,影响视力和听力。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现在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发现这些症状的?
3、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走路的?刚开始走路时走得好吗?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孩子家族中有过本病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这是遗传病吗?
4、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如果治好了会有后遗症吗?会影响以后运动吗?
8、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行走延迟、食欲缺乏、体重不增、发育不良、肌肉萎缩、肌无力、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可能建议患儿行血液检查、X线检查、基因检查、CT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触诊可感到长管状骨粗大。好发部位依次为胫骨、股骨、腓骨、肱骨、桡骨及尺骨。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一般无异常发现,部分可有贫血表现,外周血血红蛋白的量和红细胞计数可减少。
2、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确认患儿是否存在致病基因,有助于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所见为单一、多数或所有长管状骨的骨干均呈梭形膨大。增宽的骨皮质不仅使骨外径加大,还造成骨髓腔狭窄。颅骨改变有前额部、枕部、颅底以及颞部突起部位增厚和致密。
2、CT
CT可显示肌肉萎缩、肌间隔模糊或消失等,有助于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行走延迟、食欲缺乏、体重不增、发育不良、肌肉萎缩、肌无力、疼痛)、实验室检查结果和X线检查特点,一般可诊断为本病。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除理疗、对症治疗外,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可选择对症疗法缓解症状,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或纠正并发症。
治疗-对症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等,可缓解肌肉疼痛。
2、输血
补充血液所需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等,适用于严重贫血患儿。
治疗-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抑制成骨细胞生成,减少髓腔狭窄,缓解疼痛,常用药物有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
2、绒毛促性腺激素
促进性腺发育,适用于青春期发育迟缓的患儿。
3、钙剂
如葡萄糖酸钙,可维持骨骼硬度,降低肌肉兴奋性,缓解肌肉的疼痛。
治疗-相关药品:
泼尼松、氢化可的松、葡萄糖酸钙
治疗-手术治疗:
1、截骨成型术
可以重建四肢骨形态,恢复运动功能。适用于四肢畸形已经影响到运动功能的患儿。
2、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通过恢复骨骼连续性,以保持肢体的运动功能。适用于病理性骨折的患儿,常结合激素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3、颅内减压术
可以降低颅高压,缓解相关症状,避免脑疝等。
4、耳蜗移植术
有助于缓解听神经受压,恢复或重建听觉。适用于由于颅底神经孔狭窄压迫颅神经引起的耳聋。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征虽无有效治疗,但不会影响寿命和造成残废。
预后-危害性:
可能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不便,损害身心健康。
预后-治愈性:
通过积极治疗,一般可缓解症状。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患儿的症状。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能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对日常生活造成不便,降低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患儿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家长应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多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及时与患儿进行沟通,避免患儿自己沉浸在负面情绪中,调动患儿积极性,使其好好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儿应严格遵医嘱服药,若出现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等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家长日常应注意观察患儿的步态,及时纠正患儿的不良姿态,并在医生指导下帮助患儿进行功能锻炼。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一般建议患儿1~2个月复查一次。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帮助患儿换药,并注意保护患肢,防止感染和意外伤害。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加强患儿的营养支持。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儿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B、C,提高身体免疫力。
3、患儿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4、患儿可多吃一些虾皮、泥鳅等含钙、磷较多的食物。
5、患儿可适量摄入猪肝、动物血制品等食物。
饮食禁忌:
1、患儿要少吃油腻、高糖、高盐、高脂食物,如油炸冰激凌等。
2、患儿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3、患儿应少喝碳酸饮料,如可乐。
预防措施:
有家族史的人群可进行遗传咨询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