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空鞍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Empty saddle syndrome in chil...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空鞍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Empty saddle syndrome in children
疾病别名: 小儿空泡蝶鞍综合征、小儿Busch-Colby综合征
疾病概述:
小儿空鞍综合征(Empty saddle syndrome in children)又称小儿空泡蝶鞍综合征、小儿Busch-Colby综合征,是指蛛网膜下腔疝入到蝶鞍内,垂体受压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头痛、高血压、视觉障碍、脑脊液鼻漏、内分泌症状、骨骼畸形等。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和激素替代治疗,经早期积极治疗,一般可缓解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头痛、高血压、视觉障碍、脑脊液鼻漏、骨骼畸形
主要病因: 先天性鞍膈发育缺陷、肿大的垂体缩小后发生空鞍、鞍内肿瘤经手术或放射治疗后等
检查项目: 内分泌功能检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X线检查、气脑造影、颈动脉造影、同位素脑池造影、CT扫描、磁共振成像
重要提醒: 本病可致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一旦确诊,还需及早进行治疗。
临床分类:
根据病因,本病可分为小儿原发性空鞍综合征和小儿继发性空鞍综合征。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发病率约为1.2%。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小儿,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病因-总述:
正常情况下,蝶鞍被鞍膈所覆盖,鞍膈开有一孔(漏斗孔),垂体柄穿过此孔并将其完全充满,故膈上方的结构不能进入垂体窝内,如某种原因(原发性或继发性因素)使得鞍膈上方的珠网膜下腔疝入垂体窝内,则在鞍内形成憩室即所谓空鞍。空鞍有3个基本的成因:鞍膈的不完整或缺如、垂体窝充盈不足、脑脊液压力升高。
病因-基本病因:
1、小儿原发性空鞍综合征
原发性空鞍指非鞍内手术、放射治疗或垂体梗塞引起者,而是由于鞍膈孔(即漏斗孔)变大,不能被垂体柄充填,致使鞍上蛛网膜下腔经此孔隙疝入鞍窝。发生原因尚未充分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先天性鞍膈发育缺陷:在鞍膈发育缺陷的基础上,脑脊液向鞍内的搏动性压力增加,在此种压力的持续作用下,使蛛网膜挤入鞍窝。
(2)肿大的垂体缩小后发生空鞍:如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因负反馈抑制解除,可使垂体增大,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因负反馈抑制使垂体缩小,也可能引起空鞍。
(3)颅内压增高:肥胖综合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良性颅内高压症(又称假性脑瘤)、高血压、脑积水以及其他颅内疾病,可引起脑脊液压力增高,并可使第三脑室扩大,压迫蛛网膜下腔,尤其在鞍膈缺损及鞍孔扩大的基础上,更易促使蛛网膜下腔挤入鞍窝。
(4)鞍区蛛网膜粘连及鞍上蛛网膜囊肿:此类蛛网膜病变可使脑脊液局部引流不畅,即使正常的脑脊液压力也可因持续冲击鞍膈使之下陷变薄,进而缺损开放,至一定程度后,蛛网膜下腔及第三脑室的前下部即可疝入鞍窝。
(5)下丘脑垂体疾病: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尿崩症、继发性性腺机能不全、青春期延迟、性早熟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等。
(6)其他:文献中尚报道有黏多糖贮积病、女子男性化、性腺发育不全、肾小管性酸中毒、某些染色体异常症、尖头、多指(趾)畸形等偶尔可与空鞍并存,但其因果关系尚不清楚。卡尔曼综合征偶可并发空鞍综合征,可能由于本病常有颅脑中线融合缺陷,鞍膈发育不良可能是发生空鞍的病理基础。
2、小儿继发性空鞍综合征
继发性空鞍一般指鞍内肿瘤经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引起者,尤其是伴有颅内压增高时,不论是否伴有脑积水,都可引起继发性空鞍综合征。此外,鞍内肿瘤,尤其是垂体巨腺瘤变性坏死,使鞍内形成空隙,并因该区炎症引起鞍旁局部黏连而牵引蛛网膜下腔。鞍内肿瘤囊性变或鞍内囊肿向上扩展,破坏鞍膈,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也可引起空鞍。
症状-总述:
小儿空鞍综合征的症状随病因不同及病情轻重而极不一致,主要有头痛、高血压、视觉障碍、脑脊液鼻漏、内分泌症状、骨骼畸形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头痛
可能由于鞍内硬膜的牵拉,约半数以上的患儿有头痛。程度轻重不一,偶发或常发。多数患儿的头痛并无特征性,可呈钝痛、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或偏头痛。
2、高血压
部分患儿可伴有轻至中度的高血压。
3、视觉障碍
部分患儿可有视力减退、一侧或双侧视野缺损、或视网膜血管神经病变,偶有视乳头水肿及眼外肌轻瘫。以上病变可能由于蛛网膜粘连累及视神经,或由于视交叉神经因疤痕收缩牵拉所致。
4、脑脊液鼻漏
部分患儿有脑脊液鼻漏,多于脑脊液压力暂时增高时(如咳嗽、喷嚏)因颅咽管开放而出现症状。
5、内分泌症状
少数患儿可有溢乳-闭经、高催乳素血症、生长激素缺乏等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
6、骨骼畸形
骨骼发育不良,有骨骼畸形表现。
症状-并发症: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视力下降、下丘脑-垂体机能减退。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现在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3、孩子鼻子有流过清亮的液体吗?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孩子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治好了会有后遗症吗?会失明吗?
7、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头痛、高血压、视觉障碍等症状时,家长应带其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做内分泌功能检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X线检查、气脑造影、颈动脉造影、同位素脑池造影、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内分泌功能检查
可发现腺垂体激素的储备降低,严重者靶腺激素水平亦可降低。
2、血常规
继发感染者可有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显著增高。
3、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颅内感染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可显著增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典型者呈所谓“对称的气球状”,见于半数患儿。侧位片上较壁光滑而规则,鞍口仍呈闭合状态。
2、气脑造影(PEG)
显示鞍内有气体充盈,偶见垂体呈新月形影被推挤在蝶鞍后下部。
3、颈动脉造影
未能显现有鞍内肿瘤向鞍上扩展的情况,有助于否定垂体腺瘤的存在。
4、同位素脑池造影
惟有发生脑脊液鼻漏者才有需要进行此检查。
5、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力的CT冠状位扫描或磁共振成像能迅速而又无创伤地作出诊断。典型图像示鞍窝扩大,垂体萎缩变形,被充满与鞍上池同样低密度的脑脊液取代。若作造影剂强化直接冠状位CT扫描,则未见增强。重症患者垂体严重受压,被推移至后下方呈薄片状,垂体柄可深达鞍底,形成特征性的“漏斗征”。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病史,以及头痛、高血压、视觉障碍等临床表现,以及内分泌功能检查、X线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儿病因、临床表现,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无症状患儿需严密观察和随访,追踪内分泌功能以及视野变化情况,待出现症状时,行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垂体功能低下时应用相应靶腺激素替代治疗,如高催乳素患儿应使用溴隐亭。
治疗-相关药品:
溴隐亭
治疗-手术治疗:
一旦发现有脑脊液鼻漏、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者应立即进行手术。一般手术方式可采用经额进入途径,或采用经蝶进入途径的空鞍包裹术。目前还可采用鼻腔镜手术治疗。经手术治疗,多数患儿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合并垂体肿瘤者,可先经蝶手术切除肿瘤再修补空泡蝶鞍。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若能早期发现,经积极正规治疗,一般可缓解症状,预后较好。但若发现不及时,病情较重者,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致视力严重下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缓解症状。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患儿可能有头痛、高血压、视觉障碍、脑脊液鼻漏、骨骼畸形等表现,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使患儿产生自卑的心理,患儿可能因此变得沮丧、孤僻。
2、护理措施
家长应多陪伴患儿,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鼓励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从各个方面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帮助减轻患儿的不适感,使其热爱生活,多交朋友,并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儿家长应严格遵医嘱督促患儿服药,若患儿出现剧烈的恶心、呕吐、头痛、眩晕症状,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
3、家长可在患儿身体耐受下带领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4、对于视力受损的患儿,家长应适当改变家中陈设,避免意外的发生。
5、对于肥胖患儿,应科学减重。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儿家长应遵医嘱观察患儿呼吸、体温等体征变化,若出现高热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2、注意保护患儿的切口,避免磕碰。
3、对于放置引流管的患儿,避免患儿牵拽引流管,保持引流的通畅。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儿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4、患儿应适量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5、规律进餐。
饮食禁忌:
1、患儿应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
2、患儿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先天性鞍膈发育缺陷。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锻炼,保持合宜的体重。
3、对于患有高血压的小儿,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