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疾病英文名称: lymphocytic interstitial ...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
疾病英文名称: lymphocyt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in children
疾病概述:
小儿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ymphocyt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in children)是指肺间质(肺泡间隔、血管壁及支气管壁)内有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夹杂少量浆细胞和组织细胞的一种慢性疾病,无肺内淋巴结病变和坏死。患儿常见症状有咳嗽、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随疾病进展,患儿可死于呼吸衰竭。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一般可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咳嗽、呼吸困难、体重下降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假说,HIV伴发EB病毒感染假说以及免疫、遗传因素假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骨髓象、血生化检查、血气分析、病原体检查、X线检查、CT检查、肺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发展至肺纤维化,严重者可导致患儿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确诊,还需及早进行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较少见,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患有艾滋病的小儿。
病因-总述:
目前小儿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的病因尚不明确,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假说,HIV伴发EB病毒感染假说以及免疫、遗传因素假说。
病因-基本病因:
1、HIV感染假说
HIV感染导致淋巴细胞增生,从而引起本病。
2、HIV伴发EB病毒感染假说
两者有协同作用。
3、免疫、遗传因素假说
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s)相关,HLA-DRs表型者,发生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的相对风险较高。有免疫系统疾病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慢性活动性肝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等,容易发生本病。
症状-总述:
起病年龄1岁左右(5~81个月),起病缓慢,为非特异性症状,常见咳嗽、呼吸困难及体重下降。而发热,无力和胸痛、咯血较少见。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唾液腺增大、心率快、呼吸增快、发绀、杵状指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发展至伴呼吸功能不全的肺纤维化,最终并发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是早产儿吗?
2、孩子现在有什么症状?
3、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4、孩子以前经常感冒吗?
5、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6、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8、孩子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孩子会有后遗症吗?
7、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咳嗽、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检查、骨髓象、血生化检查、血气分析、病原体检查、X线检查、CT检查、肺功能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儿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会检查皮肤有无皮损,肝脏、脾脏、淋巴结有无肿大。患儿一般会有淋巴结肿大、肺部有哮鸣音或吸气末啰音等异常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可见淋巴细胞增多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骨髓象
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细胞增多。
3、血生化检查
免疫球蛋白增高,以IgM为主;少数可伴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4、血气分析
表现为低氧血症。
5、病原体检查
肺泡支气管灌洗液中查不到任何病原体。
检查-其他检查:
肺功能检查:显示肺容量减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顺应性降低及弥散功能异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示肺纹理增加或网点状阴影,肺底呈羽毛状浸润影,可见结节影,肺门淋巴结不大,晚期发展为肺间质纤维化时呈蜂窝肺。
2、CT检查
CT检查可显示小结节影及毛玻璃状影,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病史,以及咳嗽、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再结合血常规检查、骨髓象、X线检查、CT检查、肺功能检查等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控制症状,以延缓疾病进展。有呼吸困难者可用激素和氧疗,伴发感染者应积极控制感染。
治疗-对症治疗:
1、对于呼吸困难者,可使用氧疗,以提高患儿体内氧含量,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2、对于发热者,可使用冷敷或温水擦浴等方法进行降温。
治疗-药物治疗:
1、激素
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可有效的抑制气道炎症,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2、免疫球蛋白
如丙种球蛋白,可以提高患儿免疫功能,与激素联用可增强疗效。
3、免疫抑制药
对激素反应不佳者可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药。
4、抗感染药物
适用于伴发感染者,常用药物有青霉素、阿奇霉素等。
治疗-相关药品:
地塞米松、泼尼松、丙种球蛋白、青霉素、阿奇霉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2~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炎,多伴艾滋病发生,病情持续发展,预后不佳。但通过积极治疗,一般可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
预后-危害性:
随疾病进展,患儿可死于呼吸衰竭。
预后-治愈性:
较难治愈,但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一般可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患儿常见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降低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且本病较难治愈,只能积极治疗延缓病情发展,患儿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家长应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儿,从各个方面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帮助减轻患儿的不适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儿应严格遵医嘱服药,若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就医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
3、家长可在患儿身体耐受下带领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家长应勤帮助患儿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家长应勤帮患儿拍背,帮助痰液的排出。
6、家长可遵医嘱在家中购置吸氧设备,在医生指导下为患儿进行吸氧。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一般应进行血常规、胸部X线、CT等项目的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儿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长应尽量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烹调食物。
4、患儿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5、对于婴幼儿患者应进行母乳喂养。
饮食禁忌:
1、患儿要少吃油腻、高糖、高盐、高脂食物,如油炸冰激凌等。
2、对于吃奶的婴幼儿患者,应暂减乳量,以免患儿消化不良。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家长应注意保护患有艾滋病的小儿,并遵医嘱积极为其治疗。
2、家长带小儿外出时,应为其佩戴口罩。
3、家长应为小儿准备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强小儿的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