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spirometra...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
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spirometra mansoni and sparganosis mansoni
疾病概述:
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pediatric spirometra mansoni and sparganosis mansoni)分别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和曼氏裂头蚴寄生于人体的组织所致的疾病。本病的主要病因为裂头蚴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或经口进入体内;曼氏迭宫绦虫则主要通过口进入人体,并寄生于小肠。症状主要有腹痛、恶心、呕吐、全身游走性皮下结节等,经过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全身游走性皮下结节
主要病因: 主要为曼氏裂头蚴感染
检查项目: 粪便检查、免疫学检测、CT、X线、核磁共振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平时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未熟的食物、喝不干净的水,避免本病的发生。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猫和狗,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蛙、蛇、鸟类和猪等可作为其转续宿主,人可作为曼氏迭宫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终宿主。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方式有:
1、用生蛙肉敷于伤口或脓肿处,如眼部、口腔颌面部等,蛙肉内的裂头蚴通过伤口或正常皮肤黏膜侵入人体。
2、吞食生的或未熟的猪肉、蛙肉、蛇肉等,裂头蚴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并移行至其他组织。
3、饮生水或游泳时吞入带有原尾蚴的剑水蚤引起感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喜吃生的或未熟的蛙肉、猪肉、蛇肉、飞禽类肉者。
2、在流行高发区生活的人群。
3、喜喝生水者。
4、在疫区下河游泳的小儿。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曼氏迭宫绦虫主要分布于亚洲。
病因-总述:
曼氏迭宫绦虫主要分布于亚洲,人体常见的是被曼氏裂头蚴感染,裂头蚴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或经口进入体内;曼氏迭宫绦虫则主要通过口进入人体,并寄生于小肠。
病因-基本病因:
1、曼氏迭宫绦虫病
成虫只是偶然寄生在人体,其对人致病力不强,可能仅有中、上腹部不适、轻微 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裂头蚴病
裂头蚴在人体内常见的寄生部位依次为:眼、四肢躯体皮下、口腔颌面部和内脏。在裂头蚴寄生的部位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囊包,甚至形成脓肿,有囊腔,有1条或数条裂头蚴盘曲在囊中。
症状-总述:
成虫偶然寄生在人体致曼氏迭宫绦虫病,仅有轻微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裂头蚴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对人的危害远较成虫寄生大得多。在裂头蚴寄生的部位组织局部肿胀,可形成脓肿,直径1~6cm,囊腔中有1条或数条裂头蚴,根据寄生部位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
症状-典型症状:
1、寄生于眼
此型较常见,患儿有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水肿、畏光、流泪、微痛、奇痒或有虫爬感;部分患儿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红肿处多可触及硬结,红肿和硬节常可移位,故表现眼睑或结膜下游动性条索状物或肿块。裂头蚴的侵入还能引起眼睑、结膜和角膜炎症。如裂头蚴自动逸出可自愈,若侵入眼球内或侵入眼前房,则能引起葡萄膜炎、前房积脓等各种并发症,直至失明。虫体寄生在眼眶,可有眼球突出、运动障碍。
2、寄生皮下
主要表现为胸壁、颈部、乳房、腹壁、外生殖器及四肢皮下等处的游走性皮下结节。结节可为圆形,条索状、柱状或不规则状,大小不一,长0.5~5cm,与皮肤不粘连,局部痒感或虫爬感。如有炎症,可出现红肿、疼痛或触痛,也可有荨麻疹。病灶扩大时,有时会见白色小虫爬出。
3、寄生在口腔颌面部
表现为口腔黏膜、颈部、耳后或颊部等处的皮下硬结,大小约为0.5~3cm,患处红肿,发痒或虫爬感;常有裂头蚴从肿块中逸出。
4、寄生于脑
临床表现酷似脑部肿瘤,有阵发性头痛,可出现视力模糊、间歇性口角抽搐、肢体麻木,重者可有喷射状呕吐、抽搐、昏迷,还可出现偏瘫。
5、寄生于内脏
此种类型较少,其临床症状和对患儿的危害程度视裂头蚴移行经过和寄生的部位而定。如侵入腹膜,可寄生在肠系膜和肾脏周围,引起腹腔包块、腹膜炎、甚至肠穿孔。腹腔内的裂头蚴也能穿过横膈进入胸腔侵入肺,此时虫体有可能被咳出。寄生于脊髓、椎管、尿道和膀胱等也有报道。
6、其他
裂头蚴侵入人体后在组织内呈芽生状增殖,虫体较小而不规则,可寄生在皮下、肠壁、肠系膜、肾、心、肺、脑等组织,被侵袭的组织呈蜂窝状和结节状。在四肢可致广泛性肿胀,似象皮肿。患儿一般日渐衰弱、消瘦和虚脱,预后较差。
症状-并发症:
1、眼裂头蚴病能引起葡萄膜炎、玻璃体混浊、角膜溃疡,甚至继发白内障致失明。如虫体侵入眼前房,则引发前房积脓、虹膜粘连、继发性青光眼、视力严重减退,直至失明。
2、脑裂头蚴病可出现视力模糊、抽搐、 昏迷,还可出现偏瘫。
3、内脏裂头蚴病引起腹腔包块、腹膜炎、甚至肠穿孔。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现在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3、孩子最近吃什么蛙肉、蛇肉了吗?喝生水了吗?
4、最近孩子吃饭怎么样?
5、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6、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8、家里人有类似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药有什么副作用吗?
6、如果治好了会有后遗症吗?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吗?
7、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全身游走性皮下结节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可能建议患儿进行粪便检查、免疫学检测、CT、X线、核磁共振检查、病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
对曼氏迭宫绦虫成虫感染,可通过粪便检查,查到虫卵即可确诊。
2、免疫学检测
用裂头蚴抗原进行免疫学检测,如抗体阳性即可确诊。
检查-病理检查:
如疑为裂头蚴病,可对局部的包块和结节进行活组织检查,检获裂头蚴即可建立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对于内脏和脑裂头蚴病,应结合CT、X线、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有用生蛙肉贴敷治病或生食蛙肉、蛇肉的病史;对成虫感染,可通过粪便检查虫卵;对局部的包块和结节进行活组织检查;内脏和脑裂头蚴病要结合免疫学检测、CT、X线、磁共振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和驱虫药物治疗,吡喹酮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必要时还可进行手术切除病灶。
治疗-药物治疗:
1、吡喹酮
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可促进虫体的死亡,是不易手术切除的首选方法。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乏力、四肢酸痛等。
2、阿苯达唑
为高效驱虫药,具有杀虫作用,作用温和,少数病例有口干、乏力、嗜睡、头晕、头痛以及恶心、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但均较轻微,不需处理可自行缓解。
治疗-相关药品:
吡喹酮、阿苯达唑
治疗-手术治疗:
可通过局麻,手术摘除肌肉内、皮下或眼睑等处的裂头蚴,必须整个虫体完全取出,才能根治。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视虫体寄生部位、数量和机体反应不同而不同,寄生在颅内、眼内,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可影响多个器官、组织功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致残、死亡。
预后-治愈性:
及早经过正规治疗,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疾病的痊愈。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1、患儿家长应遵医嘱保证患儿足量足疗程的服药,避免自行加减药量。
2、患儿可在早晨空腹服药,并且增加饮水量,帮助虫体的排出。
3、患儿服药后若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
3、家长可在患儿身体耐受下带领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注意卫生,家长应勤帮助患儿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并且帮助患儿养成卫生的生活习惯,保持饭前便后洗手。
5、家长应注意看顾患儿,避免患儿在野外水源中洗澡、游泳。
6、家长可为患儿准备宽松柔软的衣物,勤洗勤换,并且避免患儿搔抓患处。
7、家长应及时为患儿添减衣物,注意保暖。
8、避免密切接触蛙、蛇、刺猬等生禽肉类。
9、家中有养猫、狗等宠物的患儿家长可将宠物送至宠物医院检查或者进行预防性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儿家长应遵医嘱帮助患儿定时换药,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患儿应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引流管脱出、堵塞,家长若发现引流液出现异常,如出现较多血液等,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调理:
患儿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家长应适当为患儿进行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儿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A、C、E,提高身体免疫力。
3、患儿可适量吃些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4、患儿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5、注意饮食卫生,患儿应吃彻底煮熟的食物,喝煮沸后的水。
饮食禁忌:
1、患儿要少吃油腻、高糖、高盐、高脂食物,如油炸冰激凌等。
2、患儿应避免吃不干净的食物,喝生水。
3、严禁患儿吃蛙、蛇、刺猬等生禽肉类。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避免密切接触患者。
2、注意卫生,不吃不干净或者生的食物,不喝生水。
3、饭前便后均应洗手。
4、不在野外水源洗澡或者游泳。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