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慢性骨髓炎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chronic osteomyelit...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慢性骨髓炎
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chronic osteomyelitis
疾病概述:
小儿慢性骨髓炎(pediatric chronic osteomyelitis)是化脓性细菌侵入骨组织所引起的一种骨感染性疾病,往往反复发作、多年不愈,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和肢体功能,有时会因并发症而致终身残疾。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延误诊治演变而来,少数为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所致。每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病灶处可出现软组织红肿,甚或皮肤破溃,即急性发作。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局部红肿、疼痛、流脓
主要病因: 主要为细菌感染
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细菌检查、X线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避免发生并发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以血源性骨髓炎发病率为最高,且多见于小儿。
病因-总述: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病程较长合并有窦道者,常有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主要有三种感染途径,以血源性骨髓炎发病率最高。其发病部位,多在长管骨,尤其是下肢骨,如胫骨上端、股骨下端。其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胫骨、股骨、肱骨、桡骨、髂骨、脊椎骨等。
病因-基本病因:
骨髓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有以下3种:
1、血源性感染
发病前大都有一个未曾正确处理的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疔痈、扁桃体炎等。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被带到骨组织而发生骨髓炎,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在临床上,由血源性感染途径而发生的骨髓炎称为血源性骨髓炎。
2、创伤性感染
如刀伤、弹伤、开放性骨折或闭合性骨折,或关节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等情况,病原菌直接由伤口侵入骨组织,引起骨髓炎,临床上称为创伤性骨髓炎。
3、蔓延发生感染
即直接由邻近的化脓病灶蔓延到骨组织而引起骨髓炎,如指(趾)端感染引起的指(趾)骨髓炎,临床上称为感染性骨髓炎。
症状-总述:
急性发作时患儿多有发热、畏寒、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局部有红肿、疼痛、流脓,或由窦道排出小块死骨。在病变静止期可没有全身症状,但因曾反复急性发作,骨端和邻近关节处可有畸形,肌肉萎缩或挛缩,以及功能障碍。
症状-并发症:
可有邻近关节处的畸形,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容易复发、并发化脓性关节炎、病理性骨折、大段骨缺损,以及骨生长板损伤等并发症。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为患儿准备方便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现在有什么症状?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孩子最近受过外伤吗?
6、孩子最近有过感染的病史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会有后遗症吗?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吗?
7、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局部红肿、疼痛、流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患儿行血液检查、细菌检查、X线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急性发作时,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核左移。病情危重的病儿与小婴幼儿的白细胞可不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并可依此衡量病程有无活动性。
2、细菌检查
血培养检查可阳性,特别是在患儿高热且服药前取样,阳性率极高。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除见有死骨和新生骨形成的包壳,以及明显的骨膜反应外,还有普遍性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死骨与新生骨之间有密度减低的带状区,此系死骨表面被吸收,并与新生骨分离的征象。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的病史、典型症状(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局部红肿、疼痛、流脓),结合血液检查、细菌检查、X线检查等检查结果,一般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慢性骨髓炎患者局部血供较差,应用抗生素难以进入病灶,因而药物治疗的效果欠佳。目前,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治疗,包括摘除死骨、切除窦道、清除肉芽组织、消灭无效腔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治疗-药物治疗:
采取外科治疗的同时,尚需应用抗生素治疗。如大剂量口服抗生素,持续6~12个月,以消灭残存的细菌。常用药物有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等。
治疗-相关药品:
万古霉素、头孢菌素
治疗-手术治疗:
可选择自体骨移植,肌瓣填塞一期闭合切口。亦可在彻底清除病灶之后,采用闭式冲洗-负压吸引,经冲洗管滴入敏感的抗生素,引流出脱落的组织碎屑和凝血块,以缩小无效腔,有利于病变的愈合。近年来有人将含有庆大霉素的骨水泥链珠置入病灶清除后所遗留的残腔内,持续地释放抗生素,可达到彻底消灭细菌目的。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如能得到彻底治疗,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尽管治疗本病的手段不断增多,但是患儿仍可能复发、并发化脓性关节炎,出现病理性骨折、大段骨缺损以及骨生长板损伤等并发症。
预后-治愈性:
一般可治愈。
预后-复发性:
有复发的可能。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痊愈。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帮助患儿服药,若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家长可适当限制患儿的活动,为患儿安排有意思的、不需要过多活动的娱乐游戏,如画画。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一般建议每隔1~2周复查一次。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儿家长应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的通畅。
2、术后患儿家长应遵医嘱定时为患儿的切口消毒、换药,保持切口的卫生。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患儿要多吃优质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豆类食物。
2、家长应为患儿准备多种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患儿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4、患儿可多吃一些虾皮、泥鳅等含钙、磷较多的食物。
饮食禁忌:
1、患儿要少吃油炸、烧烤、熏腌食物。
2、患儿应少喝碳酸饮料。
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感染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