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尼曼-皮克病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Niemann-Pick disea...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尼曼-皮克病
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Niemann-Pick disease,NPD
疾病别名: 小儿神经鞘磷脂病、小儿神经鞘磷脂沉积病
疾病概述:
小儿尼曼-皮克病(infantile Niemann-Pick disease,NPD),又称为小儿神经鞘磷脂病、小儿神经鞘磷脂沉积病,是一组由于鞘磷脂沉积导致的溶酶体脂质贮积病,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病主要由于SMPDl、NPC1、NPC2基因突变所致。患儿的共同临床特点为肝脾肿大和生长发育障碍。小儿尼曼-皮克病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本病总体预后不良。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肝脾大、智力减退、运动功能减退、皮肤色素沉着、消瘦、眼底樱桃红斑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SMPDl、NPC1、NPC2基因突变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象、骨髓象、血生化、酶学分析、基因检测、超声、X线、CT、MRI
重要提醒: 本病为遗传病,暂无根治方法,具有家族史者应做好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预防患病儿的出生。
临床分类:
尼曼-皮克病既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年龄分为A型、B型、C型、D型和E型5种类型。近年来,随着致病基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D型已不被作为独立类型命名,而E型为成人型,在此不作讨论。因此,小儿尼曼-皮克病根据致病基因及发病机制分为A型、B型、C型3种类型。
1、小儿尼曼-皮克病A型
也叫婴儿型或急性神经型,是本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小儿尼曼-皮克病的85%。
2、小儿尼曼-皮克病B病
也叫内脏型或慢性非神经型,发病比A型略晚,一般在出生后3年内发病。
3、小儿尼曼-皮克病C型
也叫幼年型或慢性神经型,一般在2~4岁发病,6岁左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小儿尼曼-皮克病的发病率约为(0.5~1.0)/10万,亚洲发病率较低。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具有家族史的儿童。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多见于中东、西欧、北美等地区。
病因-总述:
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广泛开展,现已证实小儿尼曼-皮克病A型和B型是由于SMPDl基因突变所致,此基因突变会引起酸性鞘磷脂酶缺陷;而小儿尼曼-皮克病C型是由于NPCl和NPC2基因突变所致,这两种基因突变会引起胆固醇转运及吞噬障碍。
症状-总述:
患儿的共同临床特点为肝脾肿大和生长发育障碍。不同类型也各有特点,如A型病情进展迅速,内脏和神经系统均受累;B型为内脏广泛受累,而神经系统不受累;C型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一般为慢性神经系统受累,肝脾肿大较A型和B型轻。
症状-典型症状:
1、小儿尼曼-皮克病A型
本型的临床表现相对严重且比较一致,早期即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病情进展迅速,除肝脾极度增大外,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亦较早,6月龄左右便可出现精神运动发育衰退征象,并可见眼底黄斑部位樱红斑(约50%),以及暴露部位皮肤可见棕色色素沉着,最终患儿呈现恶病质(极度消瘦)、全身弛缓状态,大多在3岁左右死亡。
2、小儿尼曼-皮克病B型
本型进展较为缓慢,一般先出现脾脏肿大,后出现肝脏增大,内脏受累较为严重,患儿通常身材矮小,易伴发肺部感染,但患儿的神经系统不受累,智力一般正常,肝功能受损亦少见。
3、小儿尼曼-皮克病C型
本型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多表现为广泛内脏受累的非特异性症状,可出现黄疸消退时间延长、肝脾肿大(较A型和B型轻)、间质性肺病或伴有肌张力减低和精神运动发育迟滞。
症状-并发症:
小儿尼曼-皮克病可并发感染、间质性肺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骨质疏松、肝功能衰竭、痴呆、脾功能亢进、呼吸衰竭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惊厥、抽搐。
2、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发绀。
3、明显的黄疸、腹部膨隆。
4、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肝脾肿大、黄疸、皮肤色素沉着。
2、伴食欲减退、拒食、拒奶、体重减轻。
3、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活动减少等。
4、伴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等。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小儿科
病情稳定的患儿应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小儿科就诊。
2、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救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长陪同就医。
6、患儿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孩子都有哪些症状?
2、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3、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4、原来出现过这种症状吗?
5、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6、原来去医院看过吗?做过什么检查吗?
7、您的孩子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需要做手术吗?
8、这个病会遗传吗?
9、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肝脾大、智力减退、运动功能减退、皮肤色素沉着、消瘦、眼底樱桃红斑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象、骨髓象、血生化、酶学分析、基因检测、超声、X线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可以观察患儿有无面色苍白、皮肤色素沉着、黄疸、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等异常,有助于初步诊断。
2、医生通过触诊和叩诊,可以检查患儿是否存在局部压痛、关节活动受限、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体征,可以协助诊断。
3、医生通过听诊,可以判断患儿有无呼吸音增粗、胸膜摩擦音、啰音、心脏杂音等心肺受累征象。
4、医生通过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可以检查患儿有无肌力异常、肌张力异常、腱反射亢进或消失、颈项强直、病理征阳性等,有助于评估病情。
5、医生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判断患儿有无眼底黄斑部樱桃红斑,对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通过分析血红蛋白、红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初步判断患儿有无感染、贫血、溶血、脾功能亢进等。
2、血象
可在电镜下见到含脂质的溶酶体空泡,对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3、骨髓象
可见到尼曼-匹克细胞,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血生化
可用于评估患儿的肝肾功能、电解质、代谢状态等,有助于评估病情。
5、酶学分析
对患儿的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神经鞘磷脂酶活性测定,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之一。
6、基因检测
随着基因检测的发展及普及,基因检测已成为小儿尼曼-皮克病诊断的“金标准”。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选择相应部位的超声、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帮助评估局部病变性质及严重程度,指导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出现肝脾大、智力减退、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家族史,以及骨髓象、酶学分析、基因检测、X线、MRI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尼曼-皮克病暂无根治方法,除对症治疗之外,还可尝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改善患儿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对症治疗:
1、可采取低脂饮食,减少肝脏的脂质沉积。
2、对于容易继发感染者,应积极防治感染。
3、对于出现肝功能异常者,应积极给予保肝、降黄等对症处理。
4、对于营养不良者,应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
治疗-药物治疗:
1、抗氧化剂
长期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羟基二苯乙酰等,可阻止神经鞘磷脂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聚合,减少神经鞘磷脂的蓄积,缓解病情。
2、美格鲁特
是一种有效减少底物减少的药物,也是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的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改良药物,且已被证明在临床可终止或减缓C型的病情进展。
3、酶替代治疗
关于使用外源性神经鞘磷脂酶治疗本病A型和B型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有望成为治疗NPD的新途径。
治疗-相关药品:
维生素C、维生素E、羟基二苯乙、美格鲁特、外源性神经鞘磷脂酶
治疗-手术治疗:
1、对于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行脾切除术,可改善症状,但不能缓解疾病进展。
2、对于A型患儿,已有使用胚胎肝移植治疗的报道,初步结果表明可减少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并减少神经鞘磷脂在肝脾内的蓄积。
治疗-其他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已有使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NPD的报道,减缓了疾病进展,患儿肝脾回缩。
治疗-治疗周期:
小儿尼曼-皮克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小儿尼曼-皮克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总体预后不良,生存期的长短与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受到损害有关,各型预后略有不同。A型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多在3岁之内死亡;B型存活时间相对较长,部分患儿可活至成年;C型存活期不等,可死于儿童期,也可存活至成年。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儿肝脾大、智力减退、运动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2、本病为遗传病,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3、本病可并发感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本病尚无法完全治愈,部分患儿经积极诊治,病情可得到一定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可危及生命。
日常-总述:
对于小儿尼曼-皮克病患儿,家长应加强日常护理,良好的生活管理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助于病情恢复。
日常-生活管理:
1、患儿应注意休息,病情较重者需卧床休息,以缓解不适;病情平稳者应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2、需根据患儿情况制定运动锻炼方案。病情较轻者可酌情进行活动,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一起进行合适的娱乐活动。
3、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以防受凉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的风险。
4、注意患儿及室内卫生,勤洗澡勤换衣裤,室内定期消毒。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患儿的体温、尿量、呼吸、进食等生理状态,如有异常,需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医生会根据治疗方案制定相应的复诊计划,以便于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小儿尼曼-皮克病患儿宜采取低脂饮食,并注意加强营养,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营养不良,以及减少脂质沉积。
饮食建议:
1、使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2、注意钾、钙、镁等微量元素的补充。
3、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摄入总热量的20%以下。
4、可选用脱脂牛奶、瘦肉、鱼、兔肉、鸡鸭胸脯肉、豆类及豆制品等。
5、可以多吃一些新鲜水果,以及含粗纤维较多的蔬菜。
6、宜选用蒸、煮、炖、烩等烹调方式。
7、婴幼儿患者的喂养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易消化,不要有过多杂食,注意添加辅食。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含脂肪过多的食物,如肥肉、芝麻、松子、奶油、油酥点心等。
2、忌油炸、油煎食物。
3、忌食含糖量过高的食物。
4、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预防措施: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减少患病儿的出生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