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迁延与慢性腹泻疾病英文名称: Children's prolongation and...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迁延与慢性腹泻
疾病英文名称: Children's prolongation and chronic diarrhea
疾病概述:
小儿迁延性腹泻是指病程在2~8周;慢性腹泻是指病程>2个月,两者合一起统称为小儿迁延与慢性腹泻(Children's prolongation and chronic diarrhea)。本病发病年龄小,多见于3个月以下小婴儿,常合并有营养不良与生长发育障碍,经一般治疗无效。经过正规治疗,轻症者多可治愈;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预后严重,病死率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腹泻、体重减轻、乏力、生长发育迟缓
主要病因: 宿主因素、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和肠黏膜因素
检查项目: 粪便检查、粪便培养、血清免疫学检查、X线检查、CT、MRI、超声检查、病理检查、纤维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重要提醒: 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婴幼儿。
病因-总述:
小儿迁延与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包括宿主因素、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和肠黏膜因素等,喂养不当,受凉,对某些食物过敏或合并消耗性疾病的小儿更容易发生本病。
病因-基本病因:
1、宿主因素
(1)年龄:迁延性腹泻多发生在1岁以内,难治性腹泻多发生在3个月以内。
(2)营养不良:容易使腹泻迁延,持久腹泻又促进营养不良,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3)免疫功能低下:迁延与慢性腹泻患儿免疫功能较低。
2、肠道微生物的作用
部分致病菌感染,常见的有致病性大肠埃希杆菌、吸附性大肠埃希杆菌等,很难彻底治愈,易发展为本病。
3、肠黏膜因素
肠黏膜损害、黏膜修复迟缓等,可导致腹泻。
症状-总述:
小儿迁延与慢性腹泻的症状主要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体重减轻、乏力等,由于长期吸收不良导致各种缺乏症,出现相关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直接由于吸收不良引起的表现
体重减轻,生长发育延迟,面色苍白,可有舌炎,腹部膨胀和产气增多引起的不适。多有腹泻,如为脂肪消化不良则大便色淡,软便,油质泡沫样,量多,有恶臭,这种粪便往往易沾在便器上,不易冲掉。如饮用牛奶后突发性腹泻,并伴腹部膨胀和产气,常表明患儿有乳糖酶缺乏。
2、继发于吸收不良的各种缺乏症的表现
(1)许多吸收不良的患者有贫血,可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坐立不安、睡眠不宁、易受刺激等。
(2)维生素D及钙缺乏,易出现惊厥、手足搐搦及骨骼、牙齿发育迟缓。
(3)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良可引起凝血酶原减少而致皮肤紫癜及出血倾向。
(4)核黄素缺乏可致舌炎和口角炎。
(5)蛋白质吸收不良可导致低蛋白血症性水肿,通常见于下肢。
症状-并发症:
容易并发腹痛、呕吐、脱水、酸中毒、休克等,应考虑相应的诊断。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现在有什么症状?
2、发病前吃过什么东西?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孩子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为什么会这样呢?吃坏东西了吗?
3、症状还会加重吗?
4、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如果治好了会有后遗症吗?
7、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腹泻、体重减轻、乏力、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患儿进行粪便检查、粪便培养、血清免疫学检查、X线检查、CT、MRI、超声检查、病理检查、纤维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
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可用电镜检查粪便,明确诊断。
2、粪便培养
对各种细菌,原虫感染可进行细菌学培养。
3、血清免疫学检查
各种抗原抗体免疫学试验有助于各种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诊断,如肥达反应对伤寒、副伤寒的确诊。
检查-病理检查: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对腹泻的确诊具有决定意义。各种内镜的检查,使活检成为可能,为病理检查提供了材料,使病理与临床密切配合从而得出正确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纤维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这些内镜具有影像清晰,可以拍照、录像等优点,便于治疗,目前已广泛用于儿科临床。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在透视下,动态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直至肛门,整个消化道的运动功能,形态,有无溃疡,有无占位性病变都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肠套叠,也可获确诊。对急腹症,肠胀气,肠淤血,坏死性小肠炎,肠穿孔,肠梗阻,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钡剂灌肠可鉴别局限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慢性腹泻病例。
2、超声检查
腹部B超对胃肠、肝胆的形态,占位性病变等提供形态学诊断依据。
3、磁共振成像
对肝脏肿瘤,特别是肝脏恶性肿瘤与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很有意义。还可以用于炎性肠病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淋巴瘤和外伤后肠壁血肿的诊断。MRI具有无放射损伤,检查无不适,无并发症等优点,但检查时间长,价格贵,临床只能选择使用。
4、CT检查
在小儿腹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用于腹部包块,腹腔脓肿、外伤、肝、胰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的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如腹泻、体重减轻、乏力、生长发育迟缓等,结合粪便检查、粪便培养、血清免疫学检查、X线检查、CT、MRI、超声检查、病理检查、纤维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等相关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迁延与慢性腹泻的治疗原则是在治疗原发病同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如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等,可防治感染,有助于胃肠道炎症的吸收。
2、肠黏膜保护剂
可抑制消化道的致病菌和毒素,提高胃肠道黏膜的防御能力,促进修复、止泻,常用药物如蒙脱石散。
3、微生态制剂
如活性乳酸菌,可补充肠道正常菌群,调节微生态平衡。
4、免疫增强剂
如胸腺肽、细胞因子等,激活免疫活性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
治疗-相关药品:
阿莫西林、头孢曲松、蒙脱石散、活性乳酸菌、胸腺肽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腹泻严重,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的患儿,应进行补液治疗,快速补充血容量、电解质和能量,常用的有生理盐水、葡萄糖等。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正规治疗,轻症者多可治愈;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预后严重,病死率高。
预后-危害性:
可出现营养障碍、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正规治疗,一般可获得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痊愈。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若患儿需同时服用抗生素和活性乳酸菌进行治疗,应在服用活性乳酸菌后两个小时后服用抗生素。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家长可在患儿身体耐受下带领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4、家长日常应及时消毒患儿的用具,勤洗手,每次为患儿更换尿布时,用温热的流水冲洗患儿臀部,防止感染的发生。
5、注意保暖,防止患儿着凉。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一般建议患儿1个月后进行复查。
饮食调理:
患儿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1、患儿应定时定量进餐,可少量多餐,帮助消化吸收。
2、给予患儿营养支持,多为患儿准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3、患儿应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猪肝粥等。
4、患儿添加辅食时应循序渐进,每次仅新增加一种食物,且维持3天,可及时发现过敏食物。
5、婴幼儿患者建议母乳喂养。
6、注意饮食卫生。
饮食禁忌:
1、患儿要少吃油腻、高糖、高盐、高脂食物,如油炸冰激凌等。
2、患儿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冰镇可乐等。
3、患儿应避免摄入不干净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不干净的食物。
2、儿童一般在6个月时添加辅食,每次可添加一种辅食,并持续3天,可及时发现儿童过敏的食物。
3、提倡母乳喂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