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肾虚疾病概述: 小儿肾虚,是指小儿由于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导致肾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水液...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肾虚
疾病概述:
小儿肾虚,是指小儿由于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导致肾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水液代谢等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临床以为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囟门迟闭,智力低下,动作迟钝,或小便频多,遗尿等为主要特征。主要分为肾精不足和肾气不固两种。本病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的,证情较重,预后多不良,由后天因素引起,症状较轻,治疗及时,是可以康复的。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肾脏
常见症状: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动作迟钝,骨骼痿软,小便频多,遗尿
主要病因: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
检查项目: 尿液检查、血液检查、染色体检查、X线检查、头部CT、MRI检查、B超检查
重要提醒: 若小儿出现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动作迟钝,或小便频多,遗尿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注意饮食调养,以免留下后遗症。
临床分类:
1、肾精不足
主要表现为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囟门迟闭,智力低下,动作迟钝,骨骼痿软,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指纹淡紫。
2、肾气不足
小便频多,清长,或睡中经常遗尿,或小便失禁,天气寒冷时加重,精神疲惫,肢体乏力,面色少华,肢体不温,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病因-总述: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为先天之本,肾的这种生理功能对于处在不断生长发育之中的小儿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小儿骨骼脑、发、耳、齿的形态发育及功能成熟。小儿肾气尚未强大,肾的阴阳在小儿时期均未充盛。而小儿身体生长发育必须依赖肾阴肾阳来维系。由于小儿时期身体快速生长发育,常常出现肾阴阳不足,再加上后天调养失宜,先天之本肾得不到及时补充,就会导致肾虚。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禀赋不足
先天不足是导致肾虚的重要原因。肾为先天之本,构成新生命的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父母,藏于肾中。上代父母的身体状况对子代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母亲的健康,对胎儿的影响更为突出。妊娠期间身体虚弱、或患病后治疗用药不当、起居失常等因素,均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使小儿先天禀赋薄弱,气血阴阳不足,肾精亏虚。
2、后天调养失宜
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果小儿体弱多病,或大病后失于调养,脾胃虛弱,不能摄取足够的食物,对摄取的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先天之本肾也得不到及时补充,就会导致肾虚。出生后喂养方法不当,饮食性质不适宜,饮食量或质的过度,也是损伤脾胃重要因素。
症状-总述:
本病临床以为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囟门迟闭,智力低下,动作迟钝,或小便频多,遗尿等为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脑、髓骨、发、耳及二便失常等方面。
症状-典型症状:
1、生长发育生殖功能障碍
出生后,机体随肾精及肾气的逐渐充盛,到幼年期,头发生长较快,日渐稠密,更换乳牙,骨骼逐渐生长而身体增高,肾精肾气不足,则小儿生长发育不良,站立、行走、头发、牙齿、说话的发育迟于正常,头项软弱下垂,咀嚼无力、时流清涎,手臂不能握举,2岁后还不能站立、行走,皮肉松弛无力等。
2、水液代谢失常
肾气具有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脾肺运化和输布水液,尿液的生成和排泄都依赖于肾气的作用。如果肾气不足,调控固摄失常,尿液不能正常生成和排泄,则会出现小便频数,小便失禁,遗尿,水肿等。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若小儿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
2、或初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仍稀疏很难长出。
3、或有12个月时尚未出牙以及此后牙齿萌出过慢,头颈仍软弱下垂,或见咀嚼无力,时流清涎。
4、或1~2岁还不会说话,2岁后还不能站立、行走,皮肉松弛无力。
5、或伴有精神菱靡,身体发育很差,易于汗出等。
6、或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尿床。
出现以上症状时及时去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到中医科、儿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影像学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站立、行走、头发、牙齿、说话的发育迟于正常人的情况?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身体瘦弱、四肢乏力、汗出、易于感冒?
3、是足月出生吗?生产是有难产等情况吗?
4、怀孕期间得过什么疾病吗,服用多什么药物?
5、是母乳喂养吗,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的?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8、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是怎么治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会复发吗?
8、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尿液检查、血液检查、染色体检查、X线检查、头部CT、MRI检查、B超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姿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年龄、问出生情况,喂养方式和辅助食品添加情况,问体本格生长和智能发育,问出汗、问四肢、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头囟的关闭,四肢活动情况、皮肤温度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包括尿常规、尿细菌培养等,一般均无异常。
2、血液检查
包括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有助于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进行鉴别。
2、染色体检查
通过静脉血检查遗传性疾病。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待孕父母,需要检查染色体。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头部CT、MRI
可以帮助了解脑部有无发育异常、畸形和异常钙化影。
2、X线检查
检查有无髋关节松弛或脱位,有无脊柱弯曲。脑瘫患儿在2~5岁期间,通常会进行多次X线检查。
3、B超检查
超声检査不仅能显示肾脏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还能观察肾脏及周围的各种病变。遗尿的患儿可见膀胱容量小。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囟门迟闭,智力低下,动作迟钝,或小便频多,遗尿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同时肾精不足应与肾阴虚相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多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病史。
2、临床表现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囟门迟闭,智力低下,动作迟钝,或小便频多,失禁,遗尿等为主症。
3、辅助检查
尿液检查、血液检查、染色体检查、X线检查、头部CT、MRI检查、B超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肾阴虚与肾精不足证
两者在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方面颇为相似,但肾精不足证的形成,主要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所致,而肾阴虚还可因热伏于下焦,肝肾阴津损伤所致,或肺阴不足进一步发展而来。从临床表现来看,肾精不足证主要以肾精亏损髓海空虚所致的发育迟缓,肢体痿软等症状为临床特点;肾阴虚证除有肾精不足表现外,主要侧重于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颧红,夜间汗出,口咽干燥等阴虚火旺症状。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治法是虚则补之。肾精不足治宜补益肾精,肾气不足治宜补肾纳气。由于临床表现各有所侧重,治疗方法不尽相同,治疗时当辨证分析。
治疗-药物治疗:
1、肾精不足
(1)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
(2)常用中药:紫河车、龟板、黄柏、杜仲、牛膝、生地黄、白茯苓、天门冬、麦门冬、人参等。
(3)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孔圣枕中丸。
2、肾气不足
(1)方药:都气丸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五味子等。
(3)中成药:小儿遗尿宁颗粒、桂附地黄丸、缩泉丸。
治疗-相关药品:
六味地黄丸、孔圣枕中丸、小儿遗尿宁颗粒、桂附地黄丸、缩泉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行为疗法
膀胱功能训练适用于夜间多次尿床或白天尿湿的患儿。一般儿童的膀胱可容纳300mL左右的尿液,白天应鼓励患儿多饮水膀胱储尿达350mL以上时,再让患儿分次排尿以训练膀胱括约肌功能,达到自主控制排尿的目的。
2、推拿疗法
五迟五软的患儿可采用推、揉、擦、拿等手法,推拿头部、躯干、肢体有关经穴,以通经活血、荣筋养肌、缓解筋脉挛缩、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
(1)头面部可取揉瞳子醪、颊车、地仓、风池、哑门、百会、天柱等穴,用推揉法。
(2)颈及上肢部取天柱至大椎、肩井,用推揉法,并推揉肩关节周围以及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至肘关节,向下沿前臂到腕部。腰及下肢俯卧位。
(3)腰及下肢俯,从腰部起向下到尾骶部、臀部,循大腿后侧往下至足跟,用推法或掖法;配合肾俞、脾俞、肝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等穴,用按法;接着取仰卧位,从腹股沟向下经股四头肌至小腿前外侧配合按伏兔、足三里、阳陵泉、解溪等穴,用揉法或探法。
治疗-治疗周期:
小儿肾虚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小儿肾虚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发病原因,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有关。由先天不足所致,病情较重,预后多不良,由后天因素引起,症状较轻,治疗及时,是可以康复的。
预后-危害性:
若病情复杂,病程较长,属先天不足引起的患者,往往成为痼疾,留下后遗症,预后不良。
预后-治愈性:
由后天调护失当引起,病情较轻,及时诊断,正确辨证用药,一般以后较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本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平时生活起居有规律,保持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衣物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减轻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对哭闹不休或夜啼的婴幼儿,要细心呵护,耐心照料,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2、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避免采用打骂、惩罚等不当手段,以增加病儿的精神负担。
日常-用药护理:
1、婴儿宜用小勺或滴管沿口角慢慢喂服。
2、幼儿可用塑料软管将中药汤剂送至舌根部,使之自然咽下。
3、丸药须温开水溶化或研末调服,一般以少量多次分服为宜。
4、不耐药味的小儿,可加适量白糖调味,或药后予糖果含食。
5、小儿服药不可强迫,尽量安排在白天服用,以较少夜尿量。
6、配合钙剂、维生素D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防止中毒。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宜整洁、温暖、安静、舒适。经常开窗,保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2、保持皮肤的清洁,病儿的衣被宜柔软,贴身衣裤应宽松、透气,避免化纤织物。
3、发生尿床后,应及时更换衣被,用温热水擦洗,清洁皮肤及会阴部,防止小儿受寒。
4、睡前可用温水泡足,睡时用暖水袋暖足。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气味及伴随症状,以判断病情。
2、注意观察遗尿发生的时间、规律,以便按时提前唤醒患儿起床排尿,逐步养成自控排尿的习惯。
3、注意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如神情、食欲、汗出、肌肉松紧、全身骨骼,以及舌苔、脉象等。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尿液检查、血液检查、X线检查、头部CT、MRI检查、B超检查等检查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肾病多虚,应做好饮食调护。平素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盐富于营养为原则,忌食海腥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婴幼儿鼓励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幼儿食物应细软、易咀嚼、易消化、营养价值高。
饮食建议:
1、肾精不足的患儿,可适当多添加益精填髓食物,如乌骨鸡、动物肾脏、芝麻等。
2、肾气不足伴无力疲乏时可多吃含铁、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木耳、大枣乌鸡等。
3、婴儿以乳品为主,可添加牛奶、肉末、菜泥等食物。
4、按病情轻重、消化能力、大便性状等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饮食,不可贪多求快。
5、可多食含钙食物,如奶类制品、虾皮、海带、豆腐等,必要时口服钙剂,以补充钙质。
6、白天可正常饮水,晚餐最好少进流质饮食,睡前药控制饮水量,以减少遗尿的发生。
饮食禁忌:
1、忌食苦寒的蔬菜,如苦瓜、苦菜、莴笋等,以免损伤及肾阳,不能与肾阴协同作用,化生肾气。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生冷,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
4、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狗肉、酒等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是可以预防的。怀孕期间注意孕妇保健,饮食调摄,保持心情舒畅,不乱服药物等措施,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婴幼儿哺乳期应坚持母乳喂养,注重营养,多晒太阳。
2、体质虚弱时应注意保护,防止受凉感冒。
3、如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应积极治疗。
4、注意休息,适当控制活动,白天不要过度玩要,防止过度疲劳,养成每日午睡的习惯。
5、准备怀孕时,应保持生活起居规律,保持心情愉快,适当运动,戒掉烟酒,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6、怀孕期间患病应向医生说明自己正在备孕,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