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透析失衡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dialysis disequil...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透析失衡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pediatric dialysis disequilibrium syndrome
疾病概述:
小儿透析失衡综合征(pediatric dialysis disequilibrium syndrome)是指在血液透析中或透析后,因快速血液透析诱导,血清尿素快速清除,导致血脑屏障两侧渗透压改变,而出现的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患儿可于透析数小时后或透析刚结束时,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严重者有惊厥、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脑电图亦可有异常表现。临床以药物治疗和一般治疗为主,患儿经过早期合理诊治,大多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呼吸困难、发绀
主要病因: 主要因快速血液透析,导致大脑与血浆之间产生渗透压梯度,从而引起本病的发生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清电解质检查、脑脊液检查、脑CT、肺组织学检查、脑电图、心电图
重要提醒: 小儿透析失衡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透析相关并发症,轻者经过处理可以缓解,重者可危及生命,因而一经发现,需积极诊治,以挽救患儿生命。
临床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小儿脑型透析失衡综合征
临床较常见,其本质是透析使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形成明显的脑/血尿素浓度梯度和渗透压梯度,进而导致的脑水肿,使颅内压显著升高。
2、小儿肺型透析失衡综合征
患儿在透析过程中,无明显的脑型透析失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而出现急性肺水肿的相关表现。此型好发于透析前存在心肌病变或伴有明显的低蛋白、低钠血症的患儿,如不及时治疗可死于急性左心衰竭。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首次透析的肾衰竭患儿,以及透析治疗不当者,如透析不充分或间隔时间过久者。
病因-总述:
快速血液透析和大脑与血浆之间产生的渗透压梯度,可引起脑水肿,从而导致小儿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尿素、组织渗透物、脑脊液pH和脑细胞内的pH等有关。其中,血浆尿素浓度的快速下降被认为是透析相关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发病的风险:
1、年龄较小的儿童;
2、刚开始透析者;
3、透析前血尿素氮、肌酐较高;
4、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患儿;
5、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症状-总述:
患儿于透析后或透析刚结束时,出现透析前所未有的症状。其中以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脑型透析失衡的表现较为常见。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肺部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小儿脑型透析失衡综合征
患儿于透析后或透析刚结束时,出现全身乏力、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视力模糊、烦躁不安、嗜睡等表现,严重者可伴有肌肉抽搐、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精神行为异常、谵妄、昏迷等。
2、小儿肺型透析失衡综合征
患儿在透析前,可无肺水肿和心力衰竭表现,但在第1或2次诱导透析结束后4~6h,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发绀、大汗淋漓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小儿透析失衡综合征可引起高血压、颅内压增高、心力衰竭、昏迷等并发症。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多大了?目前有什么症状?
2、孩子是第一次做透析吗?做透析多久了?
3、在透析过程中有不舒服吗?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孩子以前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孩子的症状还会加重吗?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药有副作用吗?
6、会有后遗症吗?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吗?
7、孩子还能继续做透析吗?
8、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在透析中或透析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呼吸困难、发绀等相应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后,可能建议患儿做血清电解质检查、脑脊液检查、脑CT、肺组织学检查、脑电图、心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测量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快速判断患儿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2、听诊肺部,早期肺部可无啰音,部分重症肺型透析失衡综合征患儿,肺部可闻及或大或小的水泡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清电解质检查
血清电解质(通常指高钾血症)和含氮物质,较透析前有了明显的减少。
2、脑脊液检查
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并辅助判断颅内压增高的情况。部分患儿透析后可见脑脊液pH下降、碳酸氢根(HCO3-)降低、PCO2升高。
检查-其他检查:
1、肺组织学检查
合并肺水肿的患儿,肺组织学检查可见肺循环压力指标(如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楔压)显著升高(P<0.05)
2、脑电图
脑波强度异常增加,可表现为慢波增多,δ波断裂,失去正常的α频率。
3、心电图
可显示患儿心脏的电活动情况,排除心脏的其他病变,辅助本病的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脑CT检查:可排除脑部肿瘤等其他疾病,有利于本病的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患儿有血液透析病史,并出现脑水肿或肺水肿等相应表现,再结合实验室或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并除外脑出血、颅内感染、代谢性脑病等,一般即可进行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脑出血
多为急性起病,有高血压病史,可有颅高压表现,也可有脑电图表现,但多无血透病史,头颅CT可鉴别。
2、颅内感染
急性期可有发热、脑水肿表现,亦可伴有癫痫发作,腰穿常规检查及培养可鉴别。
3、代谢性脑病
可有代谢异常引起的意识改变,主要鉴别点是后者在血透后发生。
治疗-治疗原则: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轻症者可减慢透析速度;已经出现症状者,可给予药物进行对症处理;病情较重者,需立即停止透析,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患儿的生命体征及内环境稳定。
治疗-一般治疗:
1、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免血中毒素增长过多、过快。
2、抽搐或昏迷者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吸入性肺炎等,抽搐患儿还需避免口舌咬伤等。
3、轻症者可减慢透析速度,提高透析液钠浓度。
4、病情较重者,应立即停止透析。
治疗-药物治疗:
1、高渗盐水或高渗葡萄糖
轻症者可给予50%葡萄糖或3%生理盐水静脉注射,以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脑水肿。
2、甘露醇
病情较重者,应立即停止透析,并快速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以减轻脑水肿。
3、镇静类药物
癫痫样发作时,需给予镇静治疗,可静脉注射地西泮,或缓慢静脉注射苯妥英钠。
治疗-相关药品:
高渗盐水、高渗葡萄糖、甘露醇、地西泮、苯妥英钠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小儿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治疗周期一般为4~8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小儿透析失衡综合征若能及时发现,并规范处理,通常预后良好;若未做积极合理的治疗,则预后较差,可发生昏迷甚至死亡。
预后-危害性:
小儿透析失衡综合征可引起高血压、颅内压增高、心力衰竭、昏迷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若未及时治疗,可危及患儿生命。
预后-治愈性:
患儿经过早期规范治疗,通常可达到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疾病痊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小儿透析失衡综合征可引起高血压、颅内压增高、心力衰竭、昏迷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若未及时治疗,可危及患儿生命,患儿及家长可能会因此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并由此产生对疾病的恐惧,不利于治疗。
2、护理措施
家长应多陪伴患儿,及时观察患儿的状态,日常疏导患儿的负面情绪,帮助患儿克服内心的恐惧,坚持进行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儿家长应严格遵医嘱督促患儿服药,若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2、应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家长可在患儿身体耐受下带领患儿规律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4、家长应及时督促患儿排尿,可每3~4小时提醒一次,避免患儿憋尿,并每天记录患儿的尿量。
5、注意卫生,家长应勤帮助患儿洗手、洗澡,并为其换衣物。
6、加强对患儿的保护,对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患儿,可适当为其准备保护性约束带。
饮食调理:
患儿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可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1、家长应给予患儿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2、适量吃些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建议清淡、规律饮食,可少量多餐。
饮食禁忌:
1、患儿要限制蛋白质和水的摄入量,可保持当日尿量加500ml的饮水量。
2、患儿应尽量避免食用高磷高钾食物。
3、少喝咖啡、浓茶。
4、忌吃腌制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方法有可能会降低发病的风险:
1、对于需要接受透析的小儿,透析前应做好身心的准备,透析后应加强血压、血糖的监测。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卫生,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