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疾病别名: 脑硫脂沉积病疾病概述: 小儿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疾病别名: 脑硫脂沉积病
疾病概述:
小儿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in children)又名脑硫脂沉积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由于编码溶酶体芳基硫酸酯酶A(ASA)的基因突变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视力减退、精神行为异常等。本病目前暂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及骨髓移植为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具有遗传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进行性行动困难、斜视、视力减退、精神及行为异常
主要病因: 主要因芳基硫酸酯酶A基因、PSAP基因缺陷或变异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芳基硫酸酯酶A(ASA)活力检测、尿液脑硫脂测定、基因检测、脑脊液检查、脑电图、MRI、末梢(腓)神经活检
重要提醒: 本病可引起小儿行动、语言和认知障碍,因而一经发现,需尽早就医。
临床分类:
本病按起病年龄及临床特征,可分为以下两型:
1、晚期婴儿型(即晚婴型)
发病年龄为1~2岁。
2、少年型
发病年龄为4~12岁。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据2020年黄靖等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国外报道小儿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发病率约为1/100000~1/40000。我国尚无发病率的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具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病因-总述:
小儿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芳基硫酸酶A(ARSA)基因或prosaposin基因(PSAP)缺陷或变异,导致溶酶体内芳基硫酸酶A生成不足,使神经和内脏组织中硫酸酯积累,从而产生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脱髓鞘改变。
症状-总述:
小儿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发病年龄不同,其具体的表现也会有所差异。晚婴型患儿,其周围神经病变进展快速,且通常先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特征表现为行动困难、肌肉无力、感觉缺陷和无反射。青少年型则通常以认知或行为障碍开始,外周神经病变的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相对较慢,常合并锥体征和共济失调。
症状-典型症状:
1、晚婴型表现
患儿的生长发育在发病前基本正常,85%已能正常行走。至14~16个月时,逐渐出现进行性行动困难,表现为双下肢软弱、呈膝后弯、经常摔跌等。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可出现斜视或眼震颤,并逐渐不能坐、站,同时伴有流涎、吞咽困难等表现。此后,还可出现视力减退、智力减退、反应减少、语言消失等表现。至疾病末期,呈去大脑强直体位,偶有抽搐发作。
2、青少年型表现
起病时也以进行性行走困难为主,可伴外周神经受累表现。部分发病年龄较晚的青少年,常先有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异常、认知障碍等,然后才出现共济失调等动作异常。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并发瘫痪、痴呆、继发感染、癫痫等。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现在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3、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走路的?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孩子最近受过外伤吗?
8、您家族中有过类似症状的人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症状还会加重吗?
2、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会有后遗症吗?影响孩子的寿命吗?
7、我们再生一个宝宝还会这样吗?
8、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运动障碍、视力减退、精神及行为异常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其做体格检查、芳基硫酸酯酶A(ASA)活力检测、尿液脑硫脂测定、基因检测、脑脊液检查、脑电图、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通过视、触、叩、听及神经系统查体,进行检查。
1、晚婴型患儿,可见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双下肢强直、锥体束征阳性等体征。
2、青少年型患儿,可有锥体束征和腱反射减退、神经传导率降低等外周神经受累的体征。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芳基硫酸酯酶A(ASA)活力检测
ASA活力检测常作为本病的确诊依据,一般通过外周血白细胞或培养成纤维细胞进行检测,但少数有典型症状而ASA活力正常情况时,诊断较困难。
2、尿液脑硫脂测定
MLD患儿尿中均有大量脑硫脂排出,但可能有假阴性发生,故应多次重复检测。
3、基因检测
通过ARSA基因及PSAP基因分析,可以确定诊断,并明确携带者,常用于产前筛查及诊断。
4、脑脊液检查
晚婴型患儿,脑脊液检查常见蛋白质含量增高。
检查-病理检查:
末梢(腓)神经活检:对少数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不明确的患儿,可考虑进行末梢(腓)神经活检,通过寻找Schwann细胞中的脑硫脂沉积物,来明确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脑电图检查:部分晚婴型患儿,在疾病晚期可出现脑电图异常,但无特征性。
检查-影像学检查:
MRI检查:MRI对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典型特征是异常白质内具有正常(低)信号强度带的辐射条纹图案,即所谓的“tigroid图案”。晚婴型患儿,头颅MRI检查常见脑室周围和顶枕部白质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婴幼儿出现进行性运动障碍、视力减退和精神异常等典型表现,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及时行芳基硫酸酯酶A活力检测、尿液脑硫脂测定及MRI等检查,必要时需做病理或基因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在症状尚未出现前,可考虑进行骨髓移植,以延缓或抑制病情发展;对已有广泛的神经系统病变者,则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治疗-对症治疗:
1、继发感染的患儿,可予以抗感染治疗。
2、伴有癫痫发作的患儿,可服用抗癫痫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3、对于疼痛性痉挛的患儿,可通过鞘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或巴氯芬进行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酶代替治疗
酶替代疗法的基本原理是细胞吸收细胞外溶酶体酶,并将其运输到溶酶体内,从而产生生物活性。临床前研究表现,酶替代疗法对于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溶酶体酶不能穿过血脑屏障,因而该方法的临床疗效非常有限。
2、基因治疗
小儿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为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治疗的目标是通过基因修饰自体造血干细胞(HSC)来表达ARSA基因。但目前相关治疗手段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骨髓移植(BMT)可纠正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的代谢异常,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儿的生存率。但该方法仅适用于少年型早期和未出现症状的患儿。治疗前,患儿首先需服用白消安、苯妥英钠等药物进行清髓治疗,同时严格防治感染,进行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还需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呈进行性发展,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若能早期规范治疗,可改善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若不及时诊治,则预后不良,患儿的存活期与个人体质、发病类型等因素有关。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2、病程迁延,部分患儿发病后,因四肢瘫痪而卧床不起,并伴有痴呆等精神障碍,为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3、晚婴型患儿常继发肺炎,甚至引起患儿死亡。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目前不能完全治愈,多数患儿可通过治疗改善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生活质量。
预后-生存周期:
1、晚婴型患儿通常在3~7岁间死亡。
2、少年型患儿可存活4~6年或更久。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控制疾病的发展。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病程迁延,部分患儿发病后,因四肢瘫痪而卧床不起,并伴有痴呆等精神障碍,为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患儿家长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儿家长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儿家长,帮助患儿家长照顾患儿,家长自身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对患儿多点耐心和尊重,帮助患儿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勤帮助患儿洗手、洗澡,注意卫生。
2、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帮助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生活锻炼。
4、对于瘫痪在床的患儿,家长应帮助患儿定期翻身并按摩肢体,防止出现压疮和静脉血栓。
5、对于痴呆的患儿,家长应进行陪护,避免患儿自行活动出现意外。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一般建议骨髓移植术后的患儿1~3个月复查一次。
日常-术后护理:
对于接受骨髓移植的患儿,家长应加强日常对其的保护与护理,避免患儿接触感染人群,外出时为其佩戴口罩,携带免洗消毒液。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家长应为患儿准备均衡营养的饮食。
2、多吃应季的新鲜蔬菜水果,提高机体免疫力。
3、适量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饮食禁忌:
1、患儿避免吃肥甘厚腻、生冷刺激的食物。
2、患儿应避免食用不洁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有家族史的人群可进行遗传咨询。
2、做好遗传病预防工作,可用酶测定法检出杂合子,可测定羊水细胞或绒毛细胞的芳基硫酸酯酶A的活性,作为高危妊娠晚婴儿型和幼年型的产前诊断,以采取正确措施,防止本病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