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周围淋巴结结核疾病英文名称: tuberculosis of peripheral ...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周围淋巴结结核
疾病英文名称: tuberculosis of peripheral lymph nodes in children
疾病概述:
小儿周围淋巴结结核(tuberculosis of peripheral lymph nodes in children)是儿童期肺外结核的最常见类型,可见于各年龄期,但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最多见。主要病因是结核杆菌感染,全身各组淋巴结皆可发生结核,但最多见的是颈、颌下、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表现为肿大结节、肿块,无压痛,质硬,触之可移动,伴午后低热、易疲劳、食欲减退等。经过正规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肿大结节、肿块,无压痛,质硬
主要病因: 人型结核菌所引起
检查项目: 血象检查、淋巴结穿刺、骨髓检查
重要提醒: 淋巴结结核是常见的结核病之一,常需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若治疗不彻底,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合并开放性肺结核者具有传染性。此外,当淋巴结结核病情较重,出现局部化脓、破溃时,结核杆菌可存在于分泌物中,若接触了分泌物,则可能会感染结核杆菌。
流行病学-发病率:
据1990年第3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儿童结核菌素阳性率23.4%,7岁感染率6.6%,推算年感染率0.8%,患病率172.1/10万。
流行病学-死亡率:
死亡率64.1/10万,死于结核性脑膜炎者0.5/10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儿童。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医疗卫生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结核病的防治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流行情况大为好转。小儿结核感染率、患病率、病死率均有明显下降。
病因-总述:
结核杆菌有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对人体有致病力者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我国小儿结核病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强,除有耐酸、耐碱、耐酒精的特性外,对于冷、热、干燥、光线以及化学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耐受力。
症状-总述:
除低热外,缺乏全身症状、体征。病初淋巴结增大,较硬,无痛,互不粘连,可以移动。通常为单侧,但由于在下颈部和胸部淋巴血管网交叉引流,可双侧发生。随着感染进展,多组淋巴结受累。淋巴结可彼此粘连成团块,或与皮下组织相粘连,极易发生干酪样变。冷脓肿破溃干酪液化物质排出后可形成瘘管,愈合慢,最后形成形状不规则的瘢痕。当瘘管长期不愈时,经常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排出,日久可引起附近皮肤并发瘰疬性皮肤结核。
症状-并发症:
可形成瘘管,最后形成形状不规则的瘢痕,可引起附近皮肤并发瘰疬性皮肤结核,泛发性淋巴结结核,有中等度或严重贫血。
症状-伴随症状:
患儿常呈高度过敏状态,表现为结素试验强阳性反应,常伴有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睑缘炎、湿疹及结节性红斑等。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多大了?现在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3、孩子最近吃饭怎么样?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孩子最近接触过结核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现在能确诊吗?
2、这是传染病吗?
3、孩子的症状还会加重吗?
4、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如果治好了会有后遗症吗?
8、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肿大结节、肿块,无压痛,质硬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可能建议行血象检查、淋巴结穿刺、骨髓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颈双侧多个淋巴结高度肿大时,可使颈部变粗似牛颈。干酪坏死液化后形成冷脓肿,触诊时表面有波动感。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象检查
曾见轻度贫血及血沉加快,在有化脓及瘘管形成时, 白细胞数可增高。
2、淋巴结穿刺
可见上皮样细胞、郎汉斯巨细胞及干酪样坏死等特异性结核改变,耐酸染色常可找到抗酸杆菌。
3、骨髓检查
可见造血功能抑制现象。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的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肿大结节、肿块,无压痛,质硬),结合血象检查、淋巴结穿刺、骨髓检查等检查结果,一般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抗结核药物剂量及疗程同活动性肺结核。有高度过敏反应及广泛的病灶周围炎时,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加用激素、大量维生素C及钙剂,以达到脱敏及消炎的目的。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结核药物
可杀死或抑制结核杆菌复制,防止结核扩散,并防止肿大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破溃,使病变淋巴结钙化。常用药物有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等。
2、糖皮质激素
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但可能导致结核扩散,因此需要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激素,不能单独使用。常用药物有地塞米松、泼尼松等。
3、维生素C
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可促进瘘口愈合,维持免疫功能等。
治疗-相关药品:
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地塞米松、泼尼松、维生素C
治疗-手术治疗:
多个大的、有干酪样变的淋巴结核且久治不愈者,可采用手术切除。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病变吸收治愈、钙化或形成瘢痕;而泛发性淋巴结结核病病程经过多不良,预后差。
预后-危害性:
1、淋巴结结核病情严重时,破溃的淋巴结分泌物可能会导致他人发生结核感染。
2、若治疗不及时,还可能会导致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结核感染。
预后-治愈性:
坚持合理、规范的治疗后,多数患儿可以治愈。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痊愈,并防止疾病的传播与复发。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1、家长应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的为患儿服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疾病复发。
2、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停药时应严格遵医嘱逐渐减少用量,防止出现撤药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
3、家长可在患儿身体耐受下带领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注意卫生,患儿应勤洗手、洗澡、换衣物,且家长应为患儿准备舒适柔软的棉质衣物。
5、注意看顾患儿。若患儿出现湿疹及结节性红斑,避免患儿搔抓患处;若患儿有局部皮肤破溃,注意避免接触患儿的分泌物,防止疾病传播。
6、家长应随天气变化为患儿添减衣物,防止患儿着凉。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一般建议患儿1个月后复查。
饮食调理:
患儿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可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儿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长可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进行烹调,为患儿准备高热量、易吸收的食物。
4、患儿可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5、婴幼儿患者建议母乳喂养。
饮食禁忌:
1、患儿要少吃油腻、高糖、高盐的食物。
2、患儿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3、患儿应少喝碳酸饮料、浓茶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注意保护儿童,避免儿童密切接触结核患者。
2、积极接种卡介苗。
相关疫苗:
积极接种卡介苗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