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感染疾病概述: 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感染是指由柯萨奇病毒B(CVB)感染...
养生
疾病名称: 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感染
疾病概述:
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感染是指由柯萨奇病毒B(CVB)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柯萨奇病毒B属于RNA病毒,主要侵犯心、脑、肝脏及其他脏器,引起心肌炎、心包炎、病毒性脑炎等。本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常采用对症治疗。轻症患儿经积极治疗后,一般可痊愈;病情较重者,一般预后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发热、吃奶少、呕吐、腹泻、黄疸、肝脾大、呼吸困难、抽搐、心动过速、血尿、发绀、皮肤出血点、瘀斑
主要病因: 感染柯萨奇病毒B
检查项目: 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PCR检测及斑点杂交、骨髓检查、血常规、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X线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具有传染性,应加强隔离,以免传染给他人。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病毒的携带者及患者均为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消化道传播
主要通过肠道传播。
2、接触传播
可通过接触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3、垂直传播
孕母可经胎盘垂直传染给新生儿。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儿及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的新生儿。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本病在亚热带和热带全年都可发病,传播地区极广。
病因-总述:
柯萨奇病毒属于RNA病毒类,肠道病毒群,在室温下相对稳定,对酸性环境耐受性较强,对抗生素、化学药物不敏感。本病是由感染柯萨奇病毒B所致,主要通过肠道传播,还可经接触传播、垂直传播。
症状-总述:
新生儿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可有很大差异,一般在生后7~14天。经宫内垂直感染者多在生后5天内发病,生后感染者多在5天后发病。轻型新生儿CVB感染可无明显临床表现,而严重者可侵犯多脏器系统,甚而致死。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热及败血症样表现
多数患儿起病急剧,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热型不规律,持续数天甚至10余天后逐渐恢复。发热期间可伴有激惹、吃奶少、呕吐、腹泻等神经、消化系统症状,随着体温恢复而好转,多数自愈。中、重度病例急期伴有败血症样全身表现,发病1~2天后可出现休克、黄疸、肝脾大、呼吸困难、抽搐,甚而有DIC、肺出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2、心血管系统表现
主要表现严重的心肌损害,多在生后5~9天发病,可先有发热、神萎、腹泻、拒乳,数天后出现心肌炎体征,出现心动过速、心脏扩大、奔马律、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表现。
3、多脏器系统功能损害
新生儿CVB的暴发流行感染的中、重型病例常伴有心、脑、肺、肝、肾、血液各系统多脏器损害,甚而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MOF)。
(1)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除昏迷、抽搐外,可有前囟张力增高、肌张力改变、反射异常等。多数资料报道神经系统损害多在7~10天恢复。
(2)消化系统损害:以胃肠道症状和肝损害为特征,可有腹胀、恶心、呕吐、肝脾肿大、黄疸等表现。
(3)肾损害:表现尿少、无尿、水肿、血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
(4)肺损害:主要为肺炎和肺出血。临床可有呼吸困难、发绀、肺内啰音等表现。
(5)血液系统损害:包括出血倾向、皮肤出血点、瘀斑和DIC改变。
症状-并发症: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进展迅速,可危及生命。此外,还可能会并发脑-肝-心肌炎(惊厥、昏迷和肝损害)。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现在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3、孩子母亲有没有柯萨奇病毒B感染或者接触史?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孩子最近吃奶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为什么会这样?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孩子能吃这些药吗?
6、会有后遗症吗?
7、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新生儿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医生可能会对患儿进行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PCR检测及斑点杂交、骨髓检查、血常规、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X线检查等检查,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毒分离
应早期进行CVB分离培养,以提高病原的阳性检出率。标本可选择患儿的分泌物(咽拭子、直肠拭子、粪便等)、血液、脑脊液及组织细胞等,通过Hela细胞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直至细胞出现(++)~(+++)的病变为阳性。
2、血清学检测
CVB血清学检查主要应用的方法有中和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1)中和试验:是病毒在活体或细胞培养中被特异抗体中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检测方法,用来检查患儿血清中抗体增长情况或检查人群中隐性感染后抗体水平。中和抗体特异性较高,维持时间较长,适宜流行病学调查。
(2)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临床较常应用此试验,免疫荧光技术既可以直接检测病毒抗原,也可利用其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定CVB抗体,即特异性IgM,后者是目前本病临床上有效而快速的血清学诊断手段。
3、PCR检测及斑点杂交
国外学者将分子病毒学技术应用于病毒病原学诊断,用核酸杂交的方法检测血清及心肌标本中的肠道病毒DNA及RNA,此方法敏感性强、特异性高且具有快速的特点,适于临床应用。
4、骨髓检查
可有粒、红系增生活跃,巨系受抑,少数病情重者有红系增生低下。
5、血常规
了解有无感染、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感染性质。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检查:显示低电压、T波低平或倒置、P-R间期延长及各种心律失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可有广泛心肌损害。
2、X线检查
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斑片状阴影。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新生儿病史,以及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表现,再结合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PCR检测及斑点杂交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治疗原则是在加强隔离、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对症治疗,保护心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紊乱,提高免疫功能,防治继发感染。
治疗-对症治疗:
1、患儿有惊厥时应给予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给予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
2、有休克、酸中毒者应在扩容、纠酸基础上,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酚妥拉明等;DIC可给肝素(早期、高凝阶段);有严重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可采用输血、换血等疗法。
3、本病病程中常并发细菌感染,应使用抗生素。
4、有心肌损害者可加用自由基清除剂,包括维生素C、E等,也可加用能量合剂三磷腺苷(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此外,二磷酸果糖、泛癸利酮(辅酶Q10)、肌苷等恢复心肌也有帮助。有心力衰竭者可加用地高辛。
5、可使用干扰素加强免疫功能。干扰素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已陆续报道在CVB感染中有明显疗效。此外,人血丙种球蛋白含有部分抗CVB抗体,也可用于治疗本病。
治疗-一般治疗:
1、对疑诊或确诊新生儿CVB感染的患儿,均应给予有效隔离,奶具、医疗用品、生活用品均应单独清洗消毒。母亲及医务人员的手,接触婴儿前后均应用过氧乙酸进行无菌处理。
2、患儿应给予充足热量和液体,保持中性环境温度,加强口腔、呼吸道及皮肤护理。危重患儿应给予生命体征、血气、血糖、血中电解质、尿素氮、肌酐等监测。
治疗-药物治疗:
详见对症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甘露醇、呋塞米、多巴胺、酚妥拉明、肝素、维生素C、维生素E、能量合剂三磷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二磷酸果糖、泛癸利酮、肌苷、地高辛、干扰素、人血丙种球蛋白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如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可酌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症状。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7~14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及时治疗有关。对于轻症患儿,经积极治疗后,一般可迅速恢复,预后较好;对于病情较重、已累及多个重要器官者,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病变可累及多个重要器官,危及患儿生命。
预后-治愈性:
轻症患儿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帮助患儿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患儿的痊愈。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帮助患儿服药,若患儿皮肤出现无诱因的瘀斑、出血点,或者严重的拒奶、吐奶,应及时就医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2、病情恢复期间应保证患儿的睡眠,促进患儿机体恢复。
3、家长应注意卫生,勤为患儿清洗,并勤为患儿换衣物。家长还应及时将患儿的衣物进行消毒。
4、家长应日常将患儿的用具、奶瓶、玩具进行消毒、灭菌。
5、家长在接触患儿前后均需洗手、消毒。
6、及时为患儿添减衣物,避免患儿着凉。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一般建议患儿满月后进行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
饮食建议:
1、本病患者为新生儿,建议母乳喂养。
2、不能维持母乳喂养者,可选择与母乳最相近的奶粉喂养患儿。
饮食禁忌:
1、乳母应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
2、避免吃不干净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妊娠期坚持孕检,避免接触柯萨奇病毒B患者,避免吃可能被病毒污染的食物。
2、注意保护新生儿,避免新生儿接触柯萨奇病毒B患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