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疾病英文名称: neonatal persistent cho...
养生
疾病名称: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
疾病英文名称: neonatal persistent cholestatic jaundice
疾病概述: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neonatal persistent cholestatic jaundice)是指因肝细胞损伤及(或)肝内、外胆管阻塞所致的婴儿胆汁排泌持久减少。主要表现为皮肤、眼白发黄、尿色暗、粪便呈淡黄色、浅褐黄色等。本病通常采用对因治疗、药物治疗等,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发病部位: 胆囊
常见症状: 皮肤、眼白发黄、尿色暗、发热、呕吐、腹围增大、食欲低下、嗜睡、发育迟缓
主要病因: 肝细胞损害、肝外胆道阻塞
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检测、血清胆汁酸检测、细菌培养、病毒培养、B超检查、静脉胆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重要提醒: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并发肝功能衰竭、新生儿出血、多脏器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综合征等,严重危害患儿的健康。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发病率约为1/250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出生后28天内的新生儿。
病因-总述:
胆汁中含有胆酸,它可增加胆汁分泌,并促进结合胆红素、胆固醇、磷脂及其他脂溶性有机物(包括某些药物)从胆汁中排泄。胆汁淤积时可引起高结合胆红素血症、高胆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本病的主要病因为肝细胞损害、肝外胆道阻塞,可见于肝内疾病、肝外胆管疾病等。
病因-基本病因:
1、肝内疾病
(1)与感染有关,如病毒性肝炎、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弓形虫病等。
(2)静脉高营养,新生儿采用静脉营养2周以上,部分小儿可发生胆汁淤积。
(3)α1-抗胰蛋白酶(α1-AT)缺乏,α1-AT是一种糖蛋白,由肝脏合成,具有较强蛋白酶抑制作用,缺乏时可引起肝损害,进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4)胆酸代谢异常、糖代谢障碍等。
(5)应用某些药物所致,如红霉素、利福平等。
(6)肝内胆管疾病,如肝内胆管发育不良、肝内胆管减少等。
2、肝外胆管疾病
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胆管狭窄等。
症状-总述:
新生儿期可看到黄疸(皮肤、眼白发黄);尿色暗,并会染尿布;粪便常呈淡黄色、浅褐黄色、灰色或白色。此外,还可有发热、呕吐、腹围增大、食欲低下、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育迟缓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有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新生儿出血、多脏器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综合征、瘙痒、脾功能亢进、肺炎、败血症等。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现在多大了?目前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3、孩子出生三天内黄疸高吗?喂养怎么样?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母亲妊娠期有过什么异常吗?
8、家里有宠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治好了会有后遗症吗?会影响发育吗?
7、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皮肤、眼白发黄、尿色暗等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诊。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检测、血清胆汁酸检测、细菌培养、病毒培养、B超检查、静脉胆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儿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黄疸程度以及是否有肝脾肿大。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儿有无感染及血小板减少。
2、肝功能检查
评估患儿肝功能受损的程度。
3、血清胆红素检测
了解患儿黄疸的程度。
4、血清胆汁酸检测
此项检查是诊断胆汁淤积的敏感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5、细菌培养
了解患儿有无细菌感染,有助于查找病因。
6、病毒培养
了解患儿有无病毒感染,有助于查找病因。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了解患儿是否有胆道闭锁、胆汁淤积等情况,还可了解肝脏有无肿大。
2、静脉胆管造影
检查患儿胆道是否通畅,用于评估病情。
3、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此项检查可清晰的显示肝脏及胆管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儿的病史,以及皮肤、眼白发黄、尿色暗等临床表现,再结合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检测、血清胆汁酸检测、静脉胆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等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本病,应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有胆道闭锁者,应行手术治疗。此外,还应加强营养、使用药物治疗,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治疗-对症治疗:
1、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所致本病者,可外科手术治疗。
2、细菌、弓形虫所致本病者,可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3、药物引起者,应及时停药。
治疗-药物治疗:
1、护肝
常用药物有还原型谷胱甘肽、葡醛内酯等,具有保护肝细胞、恢复肝功能的作用。
2、利胆
常用熊去氧胆酸,用于促进胆汁排泄,可以减轻临床症状。
3、预防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需补充维生素A、D、E及K,具体补充剂量应根据患儿胆汁淤积程度,病程长短及有无维生素缺乏症来确定。水溶性制剂可口服,否则宜采用肌注给药。胆汁淤积较轻或已缓解,可改为口服。如有条件可进行血浓度监测,防止过量。
治疗-相关药品:
还原型谷胱甘肽、葡醛内酯、熊去氧胆酸、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治疗-手术治疗:
1、胆汁分流术
可解除梗阻、引流淤积的胆汁,以缓解黄疸症状、恢复肝功能。
2、肝门-肠吻合术(Kasai式)
将肝门与肠管吻合,使胆汁可以顺利排入肠道,达到引流胆汁、恢复肝功能的作用。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新生儿出血、多脏器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危害患儿健康。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痊愈。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帮助患儿服药,若患儿出现过敏、便秘等不良反应时,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2、家长可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将患儿衣物脱掉,使患儿沐浴在阳光的照射下,注意保护患儿的生殖器和眼睛不被太阳直射。
3、家长应勤为患儿洗澡,并在洗澡后为患儿进行抚触。
4、避免带患儿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5、注意卫生,及时消毒患儿的用具。
6、家里养宠物的人群可将宠物送至宠物医院,进行弓形虫的检查防治。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一般建议患儿满月后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家长注意安抚患儿,避免患儿过度哭闹,并且观察患儿的引流管,若出现引流液的性、质、量出现异常变化,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调理:
本病患者为新生儿,建议母乳喂养。
饮食建议:
1、建议母乳喂养,母亲可按需哺乳。
2、若需要奶粉喂养,应选择与母乳最为接近的奶粉进行喂养。
饮食禁忌:
避免冲奶粉时过稀或过浓。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妊娠期间应避免密切接触宠物,防止出现弓形虫感染。
2、妊娠期间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并坚持孕检。
3、若小儿患有肝胆疾病,如肝内胆管发育不良等,积极就医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