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新生儿胃穿孔疾病英文名称: neonatal stomach perforation疾病...
养生
疾病名称: 新生儿胃穿孔
疾病英文名称: neonatal stomach perforation
疾病概述:
新生儿胃穿孔(neonatal stomach perforation)是一种较少见的小儿外科急腹症。患儿一般在出生后2~7天发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胃局部缺血、胃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本病早期,患儿表现为拒奶、呕吐、哭声无力等,随着病情快速进展,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甚至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休克征象。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胃
常见症状: 拒奶、呕吐、哭声无力、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口唇发紫、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皮肤花纹
主要病因: 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胃局部缺血、胃内压增高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生化、腹腔穿刺、腹部平片
重要提醒: 新生儿胃穿孔是小儿外科较少见的急腹症。本病进展快、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尽早进行合理的诊治是患儿顺利康复的关键。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较少见,占新生儿外科急诊的2%~3%左右。
流行病学-死亡率:
由于本病进展快,病情极为严重,本病死亡率仍在30%~5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出生后2~7天的新生儿(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开始到生后28天,在这期间的宝宝都属新生儿)。
病因-总述:
新生儿胃穿孔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胃局部缺血、胃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胚胎发育异常
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学说是目前最受广大学者所接受的。学者们认为患儿在胚胎发育期间,在发育障碍或者血管异常的基础上发生胃内压增高,从而导致肌层断裂穿孔。
2、胃局部缺血
还有部分学者提出患儿在窒息、低氧血症、低体温等情况时,机体为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从而代偿性减少胃部血供,因此导致胃局部缺血,造成穿孔。
3、胃内压增高
目前观察到,在患儿吞气后或者给予面罩加压吸氧后,可因胃内压升高,促使胃部异常扩张,导致胃肌层断裂而穿孔。
病因-危险因素: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目前公认的新生儿胃穿孔的危险因素。
症状-总述:
本病早期,患儿表现为拒奶、呕吐、哭声无力、精神萎靡。随着病情快速进展,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甚至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皮肤花纹等中毒性休克征象。
症状-并发症:
由于新生儿免疫力较弱,新生儿胃穿孔容易造成严重的腹腔感染。并且胃液具有强刺激性,会加速周围脏器衰竭,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就医-急诊指征:
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出现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口唇发紫时,需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拔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如新生儿出现拒奶、呕吐时,可以前往新生儿科门诊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急诊科
本病是新生儿急腹症,病情危重者应立即前往急诊科。
2、新生儿科
病情平稳者,可以前往新生儿科门诊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非急诊就诊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孩子户口本、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暴露孩子身体的某部位进行体格检查,建议穿宽松的衣裤,以免造成不便。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孩子出生多少天了?
2、孩子有什么异常的表现?
3、这种表现出现多长时间了?
4、除了这些表现,还有其他异常的情况么?
5、您的孩子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
6、您的孩子出生时体重是多少呢?
7、您的孩子还有其他疾病么?
8、您的孩子之前是否接受过吸氧、胃肠减压、鼻饲插管等治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需要做哪些检查?
2、我孩子需要如何治疗?
3、我孩子的病严重吗?能治好吗?
4、孩子刚出生不久,治疗的风险大吗?
5、这种病会复发吗?
6、会影响孩子之后的生长发育吗?
7、如果住院的话,需要住院治疗多久?
8、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拒奶、呕吐、哭声无力、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口唇发紫时,需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可能行血生化、腹部平片和腹腔穿刺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以观察患儿的呼吸和缺氧情况。触诊可以判断是否出现腹膜刺激征,初步判断感染征象;叩诊可以发现肝浊音界消失,协助诊断;听诊可以了解胃肠道功能,新生儿胃穿孔可表现为肠鸣音消失。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检查:血pH和电解质紊乱,有助于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协助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腹腔穿刺:腹腔穿刺可吸出大量的气体、液体,可帮助迅速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腹部平片:腹部平片可见膈肌升高,膈下存在游离气体,见不到胃泡影,肠管充气扩张,提示胃穿孔可能。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于出生后2~7天出现拒奶、呕吐、哭声无力、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等典型症状,结合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等体格检查结果,以及血生化检查、腹部平片和腹腔穿刺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新生儿胃穿孔主要需与胎粪性腹膜炎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胎粪性腹膜炎:胎粪性腹膜炎多并发肠道穿孔,很少出现胃穿孔。腹部平片表现为膈下无游离气体,肠内积气少,胃泡影显示正常。若腹部平片发现钙化影,可明确诊断为胎粪性腹膜炎。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改善患儿呼吸情况,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中毒性休克。应积极进行术前准备,具备手术条件者需尽快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呼吸管理:供氧时不宜采用正压吸氧,对于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经皮氧分压低于85%者,需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据相关研究报道,正确的呼吸管理可明显降低新生儿胃穿孔的死亡率。
治疗-药物治疗:
给予抗生素预防及治疗腹腔感染,一般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类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头孢曲松
治疗-手术治疗:
经3~4小时的术前准备,血pH>7.3,尿量>1ml(kg·h)时,需考虑尽快行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方式是胃破裂修补术,绝大部分患者经胃破裂修补术可成功完成修补。但一小部分患者因胃部缺损较大,需考虑行胃部分切除或全胃切除术。
治疗-治疗周期:
新生儿胃穿孔的治疗周期一般为4~8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新生儿胃穿孔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胃管减压
一经确诊,应立即行胃管减压。
2、补液
通过补液可以纠正血压、保护肾功能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为手术做好准备。
3、其他
可以将患儿置于暖箱保温,并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等。
预后-一般预后:
经及时合理诊治者,预后良好,不会对后期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部分病情严重者预后差,病死率较高。
预后-危害性:
新生儿胃穿孔未经及时合理诊治,可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腹腔感染、败血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新生儿胃穿孔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经及时合理诊治者,大多可治愈。
预后-生存周期:
经积极治疗后,该病一般对患者的寿命无特殊的不良影响。
日常-总述:
患儿出院后需注意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注意观察患儿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发育情况,出院1个月后需到院随访。
日常-用药护理:
继续按医生的指导服用药物,并在服药后观察患儿是否有异常表现,如发热、皮肤红疹等。
日常-生活管理:
1、患儿出院1个月内需注意喂奶量,建议少量多次喂奶。喂奶前后需观察患儿是否有呕吐、腹胀等不适。
2、尽量减少患儿哭闹,防止手术伤口裂开。
日常-复诊须知:
出院1个月后需到院随访,如情况正常,之后在出院3个月后、6个月后到院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
日常-术后护理:
1、患儿术后均采取禁食,通过胃管进行持续胃肠减压。为防止胃管滑脱,可以适当约束患儿的双手,密切观察胃管情况,如出现胃管滑脱,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2、术后注意观察腹部切口的辅料是否干燥,有无渗液、渗血情况,如发现腹部切口处辅料出现大量渗血渗液,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处理。
饮食调理:
提倡母乳喂养,少量多餐。由于新生儿胃穿孔术后胃肠道比较脆弱,因此科学合理喂养对于患儿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及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饮食建议:
1、提倡母乳喂养,少量多次喂奶,注意观察喂奶前后是否有呕吐、腹胀等不适。
2、对于使用配方奶喂养者,需要注意配方奶的调配量和浓度。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逐渐调整配方奶的喂养量和浓度,如不确定的话,可以多与医护人员沟通。
3、母亲可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豆奶等,以及富含大量维生素、矿物质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以达到营养均衡。
饮食禁忌:
1、开奶前不要给新生儿喂糖水或牛奶。
2、不要用奶瓶、橡皮乳头来喂奶。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不明,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由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是新生儿胃穿孔的危险因素,因此母亲可以通过加强营养、避免跌倒、注意休息、定期产检、戒烟酒等,减少出现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