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血管痉挛疾病英文名称: vasospasm疾病概述: 血管痉挛(vasospasm),是...
养生
疾病名称: 血管痉挛
疾病英文名称: vasospasm
疾病概述:
血管痉挛(vasospasm),是指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血管部分或完全闭塞,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发生血管痉挛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血管痉挛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病预后取决于发病部位、痉挛范围、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及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心脏、手部、足部、乳房、其他
常见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手足苍白、发绀、潮红、心绞痛、女性乳头疼痛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血管疾病、肢端小动脉痉挛等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自身免疫筛查、经颅多普勒超声、CT、冠状动脉造影、激发试验、指动脉压力测定、心电图
重要提醒: 血管痉挛,以脑血管痉挛及冠状动脉痉挛常见,可引起患者出现严重的脑缺血或心肌缺血症状,需及时到院诊治。
临床分类:
血管痉挛根据具体发病部位主要分为以下4种类型。其中,脑血管痉挛和冠状动脉痉挛相对常见;而肢端血管痉挛症和女性乳头血管痉挛相对少见。
1、脑血管痉挛。
2、冠状动脉痉挛。
3、肢端血管痉挛症(雷诺病和雷诺综合征)。
4、女性乳头血管痉挛。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血管痉挛是一组不同部位出现血管部分或完全闭塞的临床综合征,暂无总体发病率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血管疾病者。
病因-总述:
血管痉挛的病因主要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血管疾病(如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肢端小动脉痉挛等所致。
病因-基本病因:
1、脑血管痉挛
主要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术后及脑血管造影等引起。
2、冠状动脉痉挛
主要由于变异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糖尿病性心脏病等引起。
3、肢端血管痉挛症
主要由于周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血管壁和血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炎症及免疫反应所致。
4、乳头血管痉挛
病因不明,可能与乳头受到冷刺激有关。
症状-总述:
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发生血管痉挛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手足苍白、发绀、潮红、心绞痛、女性乳头疼痛等。
症状-典型症状:
1、脑血管痉挛表现
约20%~30%的患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会出现脑血管痉挛相关症状,前驱征象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偏瘫、高热等,之后出现意识变化(由清醒转为嗜睡或昏迷、或由昏迷到清醒又转为昏迷)、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加重、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2、冠状动脉痉挛表现
多在午夜后至凌晨间发生,通常表现为心绞痛、心慌、心动过速等。
3、肢端血管痉挛症表现
常因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病情较轻者表现为手指麻木不适;病情较重者可有溃疡形成或坏疽。典型的手部皮肤色泽变化顺序为由苍白-发绀-潮红。部分患者可伴有原发疾病(如硬皮病)表现。
4、乳头血管痉挛
主要发生在女性哺乳期,表现为乳头疼痛、乳头皮肤变白、乳房深部疼痛等。
症状-并发症:
血管痉挛可并发感染、脑出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剧烈的胸痛、头痛。
2、持续性的恶心、呕吐。
3、突然出现发绀、呼吸困难、意识障碍。
4、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手足苍白、发绀、潮红。
2、反复出现胸痛、心慌、心动过速。
3、伴肢体麻木、感觉障碍、偏瘫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神经内科
脑血管痉挛者应前往神经内科就诊。
2、心血管内科
冠状动脉痉挛者应前往心血管内科就诊。
3、风湿免疫科
肢端血管痉挛症患者应前往风湿免疫科就诊。
4、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救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9、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
10、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11、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12、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3、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如果住院的话,需要住院治疗多久?
8、需要做手术吗?
9、这个病会遗传吗?
10、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1、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手足苍白、发绀、潮红、心绞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自身免疫筛查、经颅多普勒超声、CT、冠状动脉造影、激发试验、指动脉压力测定、心电图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水肿、皮疹、肤色改变、皮肤溃疡、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体征,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心脏杂音、呼吸音异常、啰音、肾区叩痛、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心肺腹受累征象,有助于评估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用于初步判断患者有无感染、贫血、出血等。
2、血生化
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及代谢状态。
3、自身免疫筛查
部分肢端血管痉挛症患者会伴有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疾病,临床上会进行自身免疫筛查,帮助医生明确有无伴发免疫性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1、激发试验
(1)冷水试验:将指(趾)浸于4℃左右的冷水中1分钟,可诱发肢端血管痉挛症或冠状动脉痉挛的发作。
(2)握拳试验:两手握拳1.5分钟后,在弯曲状态下松开手指,也可诱发肢端血管痉挛症。
2、指动脉压力测定
用光电容积描记仪(PPG)测定指动脉压力同指动脉造影一样精确。如指动脉压低于肱动脉压40mmHg以上,则为肢端血管梗阻。
3、心电图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ST段、QRS波及T波等情况,可协助诊断冠状动脉痉挛,但心电图检查不能确切定位,也不能判断冠状动脉痉挛的程度,需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经颅多普勒超声
可以较好地显示大脑前、中动脉近端血流速度或脑血流量下降等情况,对于临床诊断脑血管痉挛具有较大帮助。其中,大脑中动脉直径降至1.5mm以下,血流速度增至1.4m/s以上时,是确诊大脑中动脉显著痉挛的标准。
2、CT检查
头部CT可显示患者基底池内出血量及积血部位,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3、冠状动脉造影
对于冠状动脉痉挛的诊断具有确诊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手足苍白、发绀、潮红、心绞痛、女性乳头疼痛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自身免疫筛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激发试验、指动脉压力测定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急性脑积水、急性心包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脑积水
脑血管痉挛主要需要与急性脑积水进行鉴别,两者均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后,都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医生一般通过CT、MRI等影像学手段,即可较好地区分,一般不难鉴别。
2、急性心包炎
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引起心肌梗死时,需与急性心包炎进行鉴别,两者均可出现剧烈且较为持久的心前区疼痛,但急性心包炎患者通常在疼痛的同时或之前,已有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疼痛常于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查体可发现心包摩擦音,并且病情往往不如心肌梗死严重。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血管痉挛的部位、病因、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通常来讲,血管痉挛的治疗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1、适当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
3、积极防治感染等并发症。
4、加强营养支持。
治疗-一般治疗:
1、肢端血管痉挛症患者应避免或减少肢体暴露于寒冷中,保持肢端温暖,冬季应戴手套,穿厚袜子,避免手/足外伤和溃疡。
2、冠状动脉痉挛者应避免情绪激动、紧张,以及过度劳累、饱餐、寒冷等。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炎治疗
可使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布洛芬、消炎痛、自由基清除剂(如甘露醇、维生素E、苯巴比妥)等抗炎药物治疗,对脑血管痉挛均有治疗效果。
2、钙离子拮抗剂
已成为临床上防治脑血管痉挛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钙离子拮抗剂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均有一定效果。常用药物为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另外,硝苯地平等也常用于冠状动脉痉挛、乳头血管痉挛、肢端血管痉挛症的治疗。
3、硝酸甘油
本品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全身血管扩张,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解除心肌缺氧。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发作及缓解心肌梗死。
4、α受体阻滞剂
理论上对于冠状动脉痉挛者有效,但其血管扩张作用是非特异性的,扩张冠状动脉的同时也会扩张全身其他动脉,容易引起明显的体位性低血压,疗效不确切。另外,妥拉苏林也可用于肢端血管痉挛的治疗。
5、多巴胺
对于脑血管痉挛或冠状动脉痉挛引起严重低血压时,应及时给予多巴胺治疗,以维持血压。
6、其他药物
如二氢麦角碱、利血平、氯丙嗪等也可用于肢端血管痉挛症,但疗效不一。
治疗-相关药品:
泼尼松、地塞米松、布洛芬、消炎痛、甘露醇、维生素E、苯巴比妥、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硝酸甘油、妥拉苏林、多巴胺、二氢麦角碱、利血平、氯丙嗪
治疗-手术治疗:
1、当冠状动脉痉挛合并严重的冠状动脉固定狭窄者,并且内科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2、后期的脑血管痉挛多为血管的器质性病变,内科治疗往往效果不明显,需采取球囊腔内血管成形术,机械性地扩张狭窄动脉,增加患者的脑血流量,减轻症状。
3、对于病程较长、内科治疗无效的肢端血管痉挛症患者,可采取交感神经切除术和掌指动脉周围微交感神经切除术,以阻断交感神经,减轻血管遇到相应刺激时的过度反应,缓解病情。
治疗-治疗周期:
血管痉挛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血管痉挛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取决于发病部位、痉挛范围、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及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通常来讲,绝大多数肢端血管痉挛症、冠状动脉痉挛及乳头血管痉挛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较好;局限及节段性脑血管痉挛经治疗,预后也较好;而弥漫的脑血管痉挛,以及少数冠状动脉痉挛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心律失常者,病死率较高,预后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各组织器官的缺血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本病可并发严重感染、脑出血、致死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可得到有效缓解,预防复发;少数病情较重及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可危及生命。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属应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带患者复查。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利于患者休息,定期开窗通风。
2、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避免情绪过于紧张、激动、焦虑。
3、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不要熬夜。
4、戒烟戒酒。
5、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冬季应戴手套,穿厚袜子,避免寒冷刺激。
6、病情缓解后,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7、注意个人及室内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要用手搔抓患肢,避免局部破溃、感染。
8、长期卧床者,家属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
日常-复诊须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复诊及随访计划,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院复查。
饮食调理:
血管痉挛者一般无需特殊的饮食护理,科学合理膳食即可。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杂粮、海带等。
2、多吃豆制品,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多吃鱼油,可调节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2、忌油炸、油煎、油腻食物。
3、忌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针对血管痉挛的病因,可采取以下方法预防本病的发生。
1、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焦虑、紧张。
2、注意防寒保暖,具有明显职业因素者,应调换工作环境。
3、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应用尼莫地平以及早期手术清除脑池内积血,是预防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措施。
4、哺乳后应避免湿敷乳头,因为蒸发冷却可能会诱发乳头血管痉挛。
5、肢端血管痉挛症存在免疫因素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的免疫性疾病。
6、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