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血红蛋白D病疾病英文名称: hemoglobin D disease疾病概述: 血红蛋白...
养生
疾病名称: 血红蛋白D病
疾病英文名称: hemoglobin D disease
疾病概述:
血红蛋白D病(hemoglobin D disease)是以碱性电泳上位置与蛋白S(HbS)相同,而在pH6.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上与HbS分离多种异常血红蛋白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本病主要由于珠蛋白基因发生点突变所致。杂合子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纯合子患者可有轻度溶血性贫血表现。本病一般无需治疗,通常不会影响患者生长发育。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腹痛、黄疸、尿色加深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珠蛋白基因发生点突变所致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涂片、血生化、血红蛋白电泳、镰变试验
重要提醒: 本病大多不需治疗,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预后良好。
临床分类:
血红蛋白D(HbD)病根据遗传结果分为纯合子型(HbD占血红蛋白95%以上)和杂合子型(HbD占血红蛋白的35%~50%左右)。其中,以杂合子型较为多见,而纯合子型非常罕见。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血红蛋白D病以印度西北部发生率最高(约为3%),李春莉等在2020年的重庆地区34800例育龄期夫妇异常血红蛋白病分析中报道,我国血红蛋白D病检出率约为0.071%。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具有家族史者。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我国以北方较多见,包括内蒙古、新疆、青海、河北及河南等省区。
病因-总述:
血红蛋白D病主要由于珠蛋白基因发生点突变,引起β-珠蛋白链上某种氨基酸被另一种氨基酸取代,使血红蛋白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发病。目前,已发现至少11种β链异常和6种α链异常与本病有关,其中,以血红蛋白D Punjab最为多见。
症状-总述:
杂合子型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在实验室检查时可见到一些靶形和球形红细胞;纯合子型患者,可出现轻度溶血性贫血表现,如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腹痛、黄疸、尿色加深等,但一般无脾大。
症状-并发症:
血红蛋白D病可并发溶血性贫血、β地中海贫血、胆结石等并发症。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还有其他基础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腹痛、黄疸、尿色加深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血涂片、血生化、血红蛋白电泳、镰变试验等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及血涂片
多数患者血常规无明显异常,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度贫血表现,以及血涂片可见到较多的球形或靶形红细胞,提示发生溶血可能,有助于诊断。
2、血生化
当患者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时,提示溶血发作可能,并可以监测病情。
3、血红蛋白电泳
杂合子型患者,在血红蛋白电泳上,HbD占血红蛋白的35%~50%左右;纯合子型患者,在血红蛋白电泳上,HbD占血红蛋白的95%以上。而且,在碱性电泳上位置与蛋白S(HbS)相同,而在pH6.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上与HbS分离多种异常血红蛋白,是确诊本病的特异性检测手段。
4、镰变试验
本病患者镰变试验一般为阴性,而血红蛋白S病镰变试验阳性,可以很好地帮助医生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腹痛、黄疸、尿色加深等症状,结合血常规、血涂片、血生化、血红蛋白电泳、镰变试验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无特殊疗法,因大多数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无需治疗。少数纯合子型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贫血、溶血症状时,则根据症状,适当对症处理。
治疗-对症治疗:
贫血严重时,可适当补充叶酸,必要时输血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一般无需药物治疗,但若出现明显溶血性贫血时,可进行对症处理。
治疗-相关药品:
叶酸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血红蛋白D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血红蛋白D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发育,大多数患者无需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腹痛、黄疸、尿色加深等,影响生活质量。
2、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3、本病有可能并发溶血性贫血、β地中海贫血、胆结石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患者预后。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本病无特殊疗法,尚无法完全治愈。但多数患者,病情轻微,经积极诊治,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注重自我管理,并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2、患者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3、患者可规律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外伤出血。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每3~6个月复查一次。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建议注意饮食卫生,规律进餐。
饮食建议:
1、家属应为患者准备清淡、营养的饮食。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适量摄入动物血制品等食物。
4、注意饮食卫生,规律进餐。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3、避免吃不洁食物。
预防措施:
有家族史的人群可进行遗传咨询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