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血友病B疾病英文名称: hemophilia B疾病别名: B型血友病、血友病乙、乙型血...
养生
疾病名称: 血友病B
疾病英文名称: hemophilia B
疾病别名: B型血友病、血友病乙、乙型血友病、遗传性因子Ⅸ缺乏症、遗传性FⅨ缺乏症
疾病概述:
血友病B(hemophilia B),又称为B型血友病、血友病乙或遗传性因子Ⅸ缺乏症等,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本病主要由于因子Ⅸ基因突变所致。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烧灼感、关节胀痛、肌肉出血、肌肉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血尿、呕血、便血等。血友病B的治疗是以替代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本病预后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患者是否得到充分治疗及并发症的发生。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血液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关节烧灼感、关节胀痛、肌肉出血、肌肉局部疼痛、软组织血肿、活动受限、血尿、呕血、便血、手术或外伤后出血不止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因子Ⅸ基因突变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因子Ⅸ活性测定、基因检测
重要提醒: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尚无法根治,因此具有家族史者应做好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以减少血友病患儿的出生率。
临床分类:
血友病B根据因子Ⅸ活性水平分为以下3型。
1、轻型
因子Ⅸ活性水平≥5%,通常在手术或外伤后发生出血不止。
2、中间型
因子Ⅸ活性水平在1%~5%,小手术/外伤后可有严重出血,偶有自发出血。
3、重型
因子Ⅸ活性水平<1%,患者会出现肌肉或关节自发性出血,血肿形成。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血友病B的发病率不到血友病A的1/5,我国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0.32~0.44)/10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男性患者。
病因-总述:
血友病B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因子Ⅸ基因突变引起因子Ⅸ基因活性降低或功能下降。因子Ⅸ基因位于Xq27,在因子Ⅸ基因突变中,以点突变最为常见,约占所有患者的90%,缺失是第二常见的基因缺陷,约占所有患者的5~10%。
症状-总述:
血友病B患者的症状比血友病A轻,但出血部位和特点类似,表现为延迟、持续、缓慢渗血。患者出血的部位与频度取决于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水平,本病以肌肉出血和关节腔出血最为常见。内脏出血少见,病情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
症状-典型症状:
1、肌肉出血和血肿
多发生于负重的肌群,如腰大肌、腿部、臀部等处,并可形成血肿,引起局部疼痛,活动受限。
2、关节腔出血
最初表现为关节烧灼感,继而感觉关节胀痛、发紧,疼痛加重时可有关节活动受限。部分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关节畸形。
3、内脏出血
(1)血尿:见于90%的重型血友病B患者,常发生于青少年,多为自发性。当血凝块堵塞尿道时可引发肾绞痛。
(2)消化道出血:多见于病情较重者,表现为呕血、血便等。
(3)颅内出血:是导致本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常有头昏、头痛、呕吐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血友病B可并发血友病性关节炎、肝炎、肝功能衰竭、窒息、HIV感染、卡波西肉瘤、假肿瘤形成等。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
2、什么时候发现的这些症状?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家族中有类似症状的人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能确诊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是遗传病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我如果要孩子会遗传给他吗?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关节烧灼感、关节胀痛、肌肉出血、肌肉局部疼痛、软组织血肿、活动受限、血尿、呕血、便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凝血功能、因子Ⅸ活性测定、基因检测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可以检查患者的关节、皮肤黏膜、肌肉软组织等处有无出血、瘀斑、血肿形成等。
2、医生通过腹部触诊、叩诊,可以检查是否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表现。
3、通过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可以检查是否存在颅内出血体征,如偏瘫、失语、巴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患者血小板计数多为正常,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血红蛋白减少,可用于本病的初筛及病情评估。
2、凝血功能
本病患者可出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并且延长的APTT可被正常血浆所纠正;而其他凝血试验(如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出血时间)正常。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3、因子Ⅸ活性测定
是本病的确诊实验,并且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因子Ⅸ活性水平,进行临床分型,以指导后续治疗。
4、基因检测
可以通过依赖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DNA印迹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基因诊断技术,进行携带者的检测和胎儿的产前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关节烧灼感、关节胀痛、肌肉出血、肌肉局部疼痛、软组织血肿、活动受限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凝血功能、因子Ⅸ活性测定、基因检测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血友病A、获得性因子Ⅷ缺乏症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血友病A
血友病A与本病的临床出血表现和家族遗传形式类似,两者APTT皆延长,但本病患者因子Ⅸ活性下降,而因子Ⅷ活性正常,以资鉴别。
2、获得性因子Ⅷ缺乏症
获得性因子Ⅷ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与血友病B类似,但获得性因子Ⅷ缺乏症患者,多存在原发因素,如女性妊娠、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并且APTT无法被少量血浆所纠正。鉴别困难时,可通过测定抑制物效价,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血友病B的治疗原则是以替代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等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基因治疗等。
治疗-对症治疗:
1、对于一般性疼痛者,可使用镇静剂;疼痛剧烈者,可暂用哌替啶(杜冷丁)止痛,不可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2、出现关节出血者,应及时进行固定及理疗等处理。
治疗-药物治疗:
1、替代治疗
血友病B的替代治疗,首选基因重组FⅨ制剂或病毒灭活的血源性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无上述条件时可选用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
2、预防治疗
预防治疗是指为了预防出血而定期给予规律性替代治疗,我国建议在第一次发生关节出血、肌肉出血或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情况时即开始预防治疗,目前预防治疗在国际上尚无统一方案,我国多采用低剂量预防方案。
3、其他药物辅助治疗
(1)纤溶抑制药:适用于轻型患者,或与替代治疗联合使用,可以减少FⅨ制剂的用量。此类药物对口腔、扁桃体和咽喉部出血及拔牙出血有效,对关节、肌肉出血效果较差。常用药物有氨甲环酸、氨基己酸、止血芳酸等。
(2)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减轻关节出血和肌肉出血的炎症反应,加快周围血肿的吸收。适用于关节、肌肉、腹腔、肾脏等部位出血者。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
(3)卡巴克洛:适用于关节、肌肉、手术或创伤后出血者,静脉滴注效果更佳,但颅内出血和血尿者慎用。
4、合并抑制物的治疗
(1)大剂量FⅨ治疗:仅适用于低滴度抑制物(抗体滴度<5BU)和非高反应型抑制物者,可以通过大剂量的FⅨ制剂来中和相应的抑制物,从而提高替代治疗的效果。
(2)旁路制剂:适用于高滴度抑制物(抑制物抗体滴度>5BU)或免疫诱导耐受治疗(ITI)失败者,可以使用旁路制剂治疗,目前国内常用的旁路制剂有凝血酶原复合物和重组人活化FⅦ。
(3)免疫诱导耐受治疗(ITI):是目前清除血友病伴抑制物的主要治疗方案,但在血友病B抑制物阳性者ITI的成功率仅有30%,并且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及不可逆的肾损伤,故应慎重考虑。目前,血友病B的ITI尚无统一方案,多采用类似血友病A的治疗方案。
治疗-相关药品:
基因重组FⅨ制剂、血源性凝血酶原复合物、氨甲环酸、氨基己酸、止血芳酸、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卡巴克洛、重组人活化FⅦ
治疗-手术治疗:
1、对于反复关节内出血导致关节病变严重者,可考虑行关节置换术等矫形手术,但需要在有经验的血液内科、骨科、出凝血检验技术人员和康复医师组成的综合团队下开展。
2、对于少数血友病患者形成假肿瘤时,也应在上述综合团队下进行假肿瘤清除术,以尽可能恢复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
3、对于关节病情引起慢性滑膜炎患者,可以行滑膜炎切除术,如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放射性滑膜清除术等。
治疗-其他治疗:
1、康复治疗
对于血友病B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对于维持肌肉力量、改善关节功能及预防出血等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常用方法包括运动治疗(如肢体等长收缩训练、肌力训练、牵伸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矫形器具的使用、步态训练、作业治疗等。
2、基因治疗
目前来看,基因治疗是最有希望彻底治愈血友病B的治疗方式之一,但目前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治疗-治疗周期:
血友病B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血友病B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患者是否得到充分治疗及并发症的发生。轻型患者及部分中间型患者,经积极诊治,严重出血的发生率已大大减少,患者寿命已接近正常人群,一般预后较好;重型患者因反复出血造成器官损伤和关节畸形,甚至发生严重的大出血或颅内出血,危及生命,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有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2、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烧灼感、关节胀痛、肌肉出血、肌肉局部疼痛、软组织血肿、活动受限、血尿、呕血、便血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3、本病尚无根治方法,需长期接受替代治疗,还有可能引起血源性传染性疾病。
4、本病有可能出现严重出血,如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本病尚无法完全治愈。病情较轻者,经积极诊治,可有效控制病情;病情较重者,因反复出血造成器官损伤和关节畸形,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很难被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控制疾病的发展。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烧灼感、关节胀痛、肌肉出血、肌肉局部疼痛、软组织血肿、活动受限、血尿、呕血、便血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而且本病尚无根治方法,需长期接受替代治疗,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家属应多关心、照顾患者,多与患者交流,缓解其焦虑情绪,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鼓起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及时咨询医生。
2、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服用其他药物时,应在用药前咨询医生,避免自行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2、患者应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3、注意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
4、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5、适当改变家中陈设,避免使用边缘尖锐的家具。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换药,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切口,若出现红肿或者异常渗血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家属应为患者准备营养丰富、清淡的饮食。
2、适量摄入膳食纤维。
3、合理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4、可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烹调食物。
5、患者可适量吃些动物血制品等食物。
6、注意饮食卫生,规律进餐。
饮食禁忌:
1、避免吃坚硬、粗糙及不洁的食物。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预防措施:
有家族史的人群可进行遗传咨询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