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咽部麻风疾病英文名称: pharyngeal leprosy疾病概述: 咽部麻风(pha...
养生
疾病名称: 咽部麻风
疾病英文名称: pharyngeal leprosy
疾病概述:
咽部麻风(pharyngeal leprosy)系麻风分支杆菌感染咽部所致,多由鼻麻风扩散形成。常通过接触性传染,主要损伤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可有咽部水肿、咽部黏膜干燥、结痂、结节形成、溃疡、食物反流等临床表现。本病主要采用药物抗麻风杆菌治疗,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咽喉
常见症状: 咽部水肿、咽部黏膜干燥、结痂、结节形成、溃疡、食物反流
主要病因: 麻风分支杆菌感染咽部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细菌学检查、麻风菌素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致喉部麻风,出现声嘶、喉鸣以及呼吸困难。因此,一旦确诊,还需及早进行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引起本病的麻风杆菌具有传染性。麻风病患者或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接触性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麻风杆菌感染患者。
病因-总述:
本病系麻风分支杆菌感染咽部所致,多由鼻麻风扩散形成。病原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主要损伤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感染后潜伏期很长,而且病变发展缓慢。
症状-总述:
咽麻风多由鼻麻风扩散形成。急性期可出现水肿,慢性期则表现为黏膜干燥、结痂、结节形成、溃疡、放射状白色瘢痕形成。有时可出现软腭坏死穿孔,悬雍垂或咽腭弓与咽后壁粘连。由于侵犯神经,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咽反射消失、腭肌麻痹出现开放性鼻音以及食物反流现象。
症状-并发症:
咽部麻风进一步可以发展为喉麻风,出现结节浸润及溃疡,最后瘢痕形成。好发于会厌根部及前连合。可以出现声嘶、喉鸣以及呼吸困难。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出现这种症状多久了?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您身边有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确诊是麻风吗?
2、我需要隔离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会有后遗症吗?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咽部水肿、咽部黏膜干燥、结痂、食物反流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细菌学检查、麻风菌素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咽部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查看患者的咽部黏膜是否有水肿、结痂、溃疡等异常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
分泌物或组织涂片,抗酸染色寻找麻风杆菌。
2、麻风菌素试验
有助于判断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也可用于测定机体对麻风杆菌的免疫反应强弱。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发现咽部黏膜上皮呈萎缩现象,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麻风细胞浸润,并见有麻风杆菌。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接触史,以及咽部水肿、咽部黏膜干燥、结痂、食物反流等临床表现,再结合细菌学检查、麻风菌素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咽部麻风一旦确诊,应立即予以治疗。其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以抗麻风杆菌治疗为主,并辅以局部治疗。常用抗麻风杆菌的药物有氨苯砜、利福平、丙硫异烟胺等。
治疗-对症治疗:
局部溃疡可用30%三氯醋酸烧灼。
治疗-药物治疗:
对麻风杆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主要有氨苯砜、利福平、丙硫异烟胺、氯法齐明等。现在主张从中选择三种联合用药。
治疗-相关药品:
三氯醋酸、氨苯砜、利福平、丙硫异烟胺、氯法齐明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特别是给予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可使患者的预后得到大大改善。若诊治不及时,可出现喉部麻风。
预后-危害性:
患者可有咽部黏膜干燥、结痂、食物反流等不适,影响日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防止疾病的传播。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可有咽部黏膜干燥、结痂、食物反流等不适,影响日常生活,且患者可能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清而产生恐慌的情绪,不利于治疗。
2、护理措施
家属日常应多安慰、疏导患者,并且多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及时讲解给患者听,缓解患者的恐慌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若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居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隔离,并且及时消毒患者的日常用品,防止疾病的传播。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患者应保持规律的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家属尽量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烹调食物。
2、为患者准备营养均衡、多样化的食物。
3、患者应清淡、规律的进餐。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2、避免密切接触麻风患者。
3、注意卫生,勤洗手。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