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疾病英文名称: ophthalmoplegic migrain,OM疾病...
养生
疾病名称: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
疾病英文名称: ophthalmoplegic migrain,OM
疾病别名: 眼肌瘫痪性偏头痛
疾病概述: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ophthalmoplegic migrain,OM)又称眼肌瘫痪性偏头痛,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的眼外肌麻痹和偏头痛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由Major于1850年首先报道,Charcot于1890年做了详细的叙述。可有偏头痛、恶心、呕吐、眼睑下垂、眼球偏外下方、眼球运动受限等表现。本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经治疗后,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眼科、神经内科
发病部位: 眼、颅脑
常见症状: 偏头痛、恶心、呕吐、眼睑下垂、眼球偏外下方
主要病因: 可能和颈内动脉海绵窦内段的水肿压迫动眼神经有关
检查项目: 头颅CT检查、头颅MRI检查、颈动脉造影、裂隙灯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反复发作,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还需及早进行诊治。
临床分类: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分真性和症状性偏头痛两种。
1、真性眼肌麻痹性偏头痛
有典型的单侧悸痛或跳动性头痛,发作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天。偏头痛发作前或发作中出现眼肌麻痹,眼肌麻痹常为动眼神经麻痹,滑车神经及展神经麻痹少见。
2、症状性眼肌麻痹性偏头痛
指海绵窦内有占位性病变特别是动脉瘤引起的偏头痛。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临床较为少见,每年发病率约为0.7/100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发病年龄多在婴儿期及儿童期。
病因-总述: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和颈内动脉海绵窦内段的水肿压迫动眼神经有关。
症状-总述:
偏头痛出现于眼肌麻痹之前,偏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眼肌麻痹表现为眼睑下垂、眼球偏外下方、眼球向上、下、内运动受限,可反复发作。
症状-典型症状:
1、偏头痛出现于眼肌麻痹之前,头痛的部位多在单侧额顶部、额颞部或额眶部。头痛的性质为阵发性搏动性痛或跳痛,常伴有恶心、呕吐。
2、偏头痛过后随之出现眼肌麻痹,常累及第Ⅲ脑神经,表现为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眼睑下垂、眼球偏外下方、眼球向上、下、内运动明显受限,伴有瞳孔散大;亦可累及第Ⅵ脑神经,很少侵犯第Ⅳ脑神经。
3、偏头痛减轻时眼球运动障碍反而加重,如同时累及第Ⅳ和第Ⅵ脑神经,则眼球固定。
4、头痛、恶心、呕吐、眼肌麻痹等症状可持续数小时至10周不等,多为单眼发病,亦可双眼或交替发病。
5、眼肌麻痹是暂时性的,但可反复发作,发作次数多在2~4次或更多。发作间隔时间变化不大,可为数日或数年,复发频率越高,其间隔时间越短。
症状-并发症: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若不及时治疗,随病情进展,可致偏头痛性脑梗、偏头痛触发癫痫发作、偏头痛持续状态等。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去神经内科、眼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物名称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由家属陪同就诊。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头痛发作有什么规律吗?
2、您的眼部不适症状都是发生在偏头痛之后吗?
3、有没有什么因素可以加重您的症状?或者缓解您的症状?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您有其他基础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确诊吗?
2、我是怎么得这个病的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不治疗能好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多长时间能好啊?好了还会复发吗?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偏头痛、眼睑下垂、眼球偏外下方、眼球向上、下、内运动受限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做头颅CT检查、头颅MRI检查、颈动脉造影、裂隙灯检查等,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裂隙灯检查:使用裂隙灯对角膜、结膜、虹膜、巩膜等结构进行检查,以了解眼部结构的病变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MRI检查
以了解有无颅内占位性病变,并可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受累部位结构改变及其周围脑水肿程度、脑室受压情况等。本病患者多无异常发现。
2、颈动脉造影
可了解有无血管病变,本病患者多无异常发现。
诊断-诊断原则: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临床上不多见,依据偏头痛、眼肌麻痹、反复发作及临床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为主要特征即可做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糖尿病性眼肌麻痹、颞动脉炎、痛性眼肌麻痹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特点为麻痹开始数天内有同侧眼痛及偏头痛,但瞳孔不麻痹,麻痹于1~2个月后自然恢复,伴有血糖增高及其他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2、颞动脉炎
颞动脉炎特点为病侧头部呈持续刀割样疼痛,局部触痛明显,颞浅动脉红肿、发硬呈条索状,可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3、痛性眼肌麻痹
痛性眼肌麻痹是海绵窦区及其附近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可引起第Ⅲ、Ⅳ、Ⅵ脑神经不同程度的麻痹和损害,并伴有一侧头痛,其临床表现与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很相似,依据实验室检查、CT、磁共振成像及颈动脉造影检查可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血管扩张剂、B族维生素、皮质类固醇等,可以缓解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药物治疗:
1、血管扩张剂
血管扩张剂可以扩张血管,以缓解头痛症状,常用药物有曲克芦丁、山莨菪碱、氟桂利嗪等。
2、B族维生素
大剂量B族维生素,可以营养神经,常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
3、皮质类固醇
皮质类固醇对减轻炎性水肿有利,常用药物有泼尼松。
4、镇静剂
对精神紧张的患者服用小剂量镇静剂,常用巴比妥类镇静剂。
治疗-相关药品:
曲克芦丁、山莨菪碱、氟桂利嗪、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泼尼松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3~6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药物治疗,一般可缓解不适症状,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患者可有反复发作的偏头痛、眼肌麻痹,影响其正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缓解不适症状。
预后-复发性:
本病可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前提下,还应注重日常管理,帮助控制疾病的发展。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由于本病呈反复发作的头痛,患者可能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
(2)本病患者可能有儿童,可能会因长期遭受本病折磨出现悲观、抑郁的心理状态。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该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进而战胜疾病。对于患儿,家属应以亲切的态度对其进行安慰和鼓舞。
(2)患者要相信医生,正确看待疾病,并积极参加文娱活动,主动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注意休息,不过度劳累,做到劳逸结合。
2、日常生活中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注意运动要长期坚持,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太极拳等。
3、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负面情绪。
4、家属应为患者提高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的居住环境。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一般每隔3个月,主要复查项目有MRI、血管造影、裂隙灯等。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有利于身体健康。
2、保证能量供给,可食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易消化食物,如鸡蛋羹、牛奶等。
3、宜清淡饮食,多吃低脂食物,如瘦肉、脱脂牛奶等。
4、患者应按时吃饭,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饮食禁忌:
1、戒烟忌酒。
2、避免进食奶酪、巧克力等食物。
3、尽量避免饮用浓茶、咖啡、葡萄酒等咖啡因含量高的饮料。
4、避免吃霉变、熏制、腌制等含亚硝酸盐的食品。
预防措施:
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压力过大、防治亚健康状态等。
2、放松心情,避免紧张等不良情绪。
3、改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4、戒烟戒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