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药源性呼吸衰竭疾病英文名称: drug-induced respiratroy fail...
养生
疾病名称: 药源性呼吸衰竭
疾病英文名称: drug-induced respiratroy failure,DRF
疾病概述:
药源性呼吸衰竭(drug-induced respiratroy failure,DRF)是指由于应用治疗药物或违禁药品诱发或促发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药源性呼吸衰竭可由多种药物引起,这些药物可引起肺水肿、肺间质性病变、肌肉病变、肺泡低通气等,从而导致呼吸衰竭。患者可出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常见呼吸困难、发绀、头痛、烦躁、焦虑、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精神错乱、谵妄、昏迷等表现。发生药源性呼吸衰竭后应立刻停止有关的药物,通过氧疗、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发绀、头痛、烦躁、焦虑、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精神错乱、谵妄、昏迷
主要病因: 应用治疗药物或违禁药品引起
检查项目: 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X线、CT
重要提醒: 药源性呼吸衰竭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发生药源性呼吸衰竭的风险高。
病因-总述:
药源性呼吸衰竭可因应用治疗药物或违禁药品引起。可引起呼吸衰竭的药物种类多,发生机制各不相同,可能的机制包括肺水肿、肺间质性病变、肌肉病变、肺泡低通气等。
病因-基本病因:
1、中枢性肺泡低通气
除麻醉药外,几乎所有的镇静剂均能抑制呼吸中枢。临床常用的硝西泮和氟西泮容易引起呼吸抑制,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轻度高碳酸血症患者因精神兴奋而失眠,服用常规剂量的该类药物后常表现缺氧和高碳酸血症进一步加重,出现昏迷甚至死亡。应用重复剂量或大剂量的苯唑西泮对呼吸的抑制作用长于镇静作用,部分患者在没有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呼吸衰竭。过量的抗精神病药和H1受体拮抗剂也可引起中枢性肺泡低通气。此外,西米替丁、可乐定和利多卡因等也可引起呼吸暂停。
2、神经肌肉阻滞剂
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新霉素、钙通道阻滞剂等通过影响运动神经冲动传导抑制呼吸肌功能,重症肌无力患者对上述药物特别敏感。
3、药物引起肌肉病变
长期大剂量使用氟烷、乙醚等药物可引起肌肉病变,表现为急性疼痛性肌病、慢性无痛性肌病,甚至肌强直,呼吸肌运动受限,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由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造成的肌无力称为类固醇肌病,当糖皮质激素与肌松药一起使用时,偶尔导致急性肌病,降低膈肌和全身胰岛素生长因子表达,减少收缩蛋白产生或增加肌纤维分解等,从而导致肌球蛋白细丝的水解,出现呼吸肌无力。神经肌肉阻滞剂常被用于机械通气的管理,可导致肌肉萎缩和肌细胞膜兴奋性受损、肌丝裂解及蛋白水解等,从而造成呼吸肌无力。
4、药物性肺水肿
海洛因、水杨酸盐、苯妥英钠、氢氯噻嗪、右旋糖酐、美沙酮、甲氨蝶呤、麻醉药过量等可引起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致非心源性肺水肿。
5、药物性肺间质性病变
胺碘酮、厄洛替尼等可导致间质性肺疾病,肺弥散功能受损,诱发Ⅰ型呼吸衰竭。治疗淋巴瘤相关药物如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吉西他滨、氟达拉滨、苯丁酸氮芥和利妥昔单抗等所致肺损伤也主要累及肺间质,出现间质性肺炎、肺泡出血和肺泡弥漫性损伤,可短期进展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或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也可缓慢进展导致肺纤维化而影响肺功能。
6、其他
如水杨酸盐、青酶胺、两性霉素B等药物可引起肺泡出血,导致呼吸衰竭出现。
症状-总述:
药源性呼吸衰竭患者最早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有发绀表现,还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循环系统症状,如头痛、烦躁、焦虑、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精神错乱、谵妄及昏迷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呼吸困难
患者呼吸时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出现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患者不一定有呼吸困难表现,镇静药中毒患者可表现呼吸匀缓、表情淡漠或昏睡。
2、发绀
缺氧的典型体征。患者可在血流量较大的口唇、指甲(趾甲)出现发绀;红细胞增多者发绀更明显,而贫血者则发绀不明显或不出现。严重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即使PaO2正常,也可出现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
急性严重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性缺氧多有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
4、循环系统症状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均可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严重缺氧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而心率变缓、周围循环衰竭、四肢厥冷甚至心脏停搏。
症状-并发症:
1、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肝肾功能障碍,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上消化道出血等。
2、呼吸衰竭还可引起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
3、呼吸衰竭还可能合并心功能不全、休克等情况,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就医-急诊指征:
1、呼吸困难、发绀。
2、头痛、烦躁、焦虑。
3、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4、精神错乱、谵妄、昏迷。
5、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有在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头痛、烦躁、焦虑、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精神错乱、谵妄、昏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等了解患者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
诊断主要依靠动脉血气分析,PaO2<60mmHg和(或)PaCO2≥50mmHg为诊断指标。
2、血常规
血常规可显示患者有无血细胞含量变化。
3、血生化
缺氧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和电解质紊乱,医生可通过检查了解患者情况。
4、尿常规
医生可通过尿常规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肾功能损害情况。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可能进行肺功能检查,检查肺容积、通气、换气等,进一步了解患者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如有必要医生也可能进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肺部、心脏病变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变化情况,询问患者近期用药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药源性呼吸衰竭治疗时首先应停用一切有关的药物,部分患者停药后症状可很快恢复好转,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氧疗、机械通气、药物治疗等处理。
治疗-一般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引或引流痰液,进行气道湿化治疗,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适当输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
治疗-药物治疗:
1、拮抗药物
部分药物引起的呼吸衰竭可使用相应的拮抗药物进行治疗,但拮抗药物也可能引起其他损害,故作用有限,应酌情使用。比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导致的神经肌肉阻滞可选择新斯的明拮抗等。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促进肺水肿吸收、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作用,可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等药物。
3、支气管解痉剂
可选择氨茶碱、沙丁胺醇等药物治疗,解除支气管痉挛。
4、呼吸兴奋剂
可刺激呼吸中枢或周围化学感受器,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改善通气。应根据情况酌情使用,常用药物有尼可刹米、哌醋甲酯等。
5、利尿药
可适度使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药,消除肺水肿,但应合理使用,防止血容量不足。
6、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如青霉素、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等。
治疗-相关药品:
新斯的明、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氨茶碱、沙丁胺醇、尼可刹米、哌醋甲酯、呋塞米、氢氯噻嗪、青霉素、氧氟沙星、头孢他啶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是治疗的重要措施。多数药源性呼吸衰竭患者经其他治疗后症状可很快改善,无需机械通气。但如果患者症状较重,机械通气可挽救患者生命。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机械通气方式,包括非侵入型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方式。
2、氧疗
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强氧的弥散能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改善因低氧血症造成的组织缺氧。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给氧方式、吸氧浓度。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引起呼吸衰竭的药物类型、患者的自身情况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可以改善,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则可能出现严重损害,甚至死亡。
预后-危害性:
药源性呼吸衰竭可引起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损害及相应症状,缺氧可导致多组织器官损害,还可导致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治愈,症状得到改善,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日常-总述:
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患者应树立治疗信心。另外,患者在家休养期间应注意休息,及时添减衣物,遵医嘱用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恢复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由于本病发病急,症状重,患者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等心理。
2、护理要点
(1)家属要多关心、安慰患者,缓解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2)患者要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沟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3、病情允许时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预防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胸部X线或CT。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宜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方法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注意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给药方法及其药物相互作用,严格遵医嘱用药。
2、对于已有呼吸功能低下者应避免应用抑制呼吸药物。
3、避免使用违禁药品,严禁吸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