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疾病英文名称: hereditary xerocytosis,HX...
养生
疾病名称: 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
疾病英文名称: hereditary xerocytosis,HX
疾病概述:
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xerocytosis,HX)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溶血病,其特点为红细胞呈脱水状态和渗透脆性降低。临床可有中重度贫血,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增高,MCV(平均红细胞体积)也轻度增高,外周血中可见到口形红细胞和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可呈块状浓集于细胞周边区。脾切除可减轻溶血,但不能完全纠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皮肤黏膜苍白、头晕、乏力、心慌、耳鸣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象检查
重要提醒: 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属于遗传性疾病,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备孕前应进行产前咨询,避免患病胎儿的孕育。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在临床上较为罕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有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病因-总述:
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某些原因导致了红细胞内钾大量外渗,细胞阳离子含量及水分减少,细胞脱水,细胞膜离子通透性改变。随着细胞的老化,细胞内离子和水分丢失逐渐加重,细胞体积减少,血红蛋白浓缩。同时细胞黏度增加,变形性降低,使细胞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破坏。
症状-总述:
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一般无症状或仅有轻度贫血表现,如皮肤黏膜苍白、头晕、乏力、困倦、心慌、胸闷、耳鸣、食欲不振等。
症状-并发症:
暂无确切参考资料详述其相关并发症。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建议首先去血液内科就诊,年幼的患者可去小儿科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尽量穿宽松、轻便的衣服,方便医生做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什么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2、随时间推移症状有无加重?在什么情况下会加重?
3、家里还有其他人出现相似症状吗?
4、近期做过哪些检查吗?结果如何?
5、有没有服药?都有哪些药物?
6、之前接受过治疗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得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目前需要做什么检查?
3、有哪些治疗方案?有副作用吗?
4、治疗周期需要多久?能痊愈吗?
5、治疗费用可以报销吗?
6、平时要注意什么?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皮肤黏膜苍白、头晕、乏力、心慌、耳鸣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象检查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有无苍白等,初步了解病变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象检查通常可见网织红细胞一般增高达16%~25%。红细胞形态变异大,通常口形红细胞与靶形红细胞同时存在,另外可见球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和细胞内出现血红蛋白浓缩块。红细胞MCHC增高及渗透脆性降低是HX的特点。测定细胞内离子和水分含量及红细胞指数,有助于HX的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家族遗传史,出现皮肤黏膜苍白、头晕、乏力、心慌、耳鸣等症状,并结合血象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干瘪红细胞也可见于镰刀细胞病、血红蛋白c病、葡萄糖代谢酶缺乏等,应加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暂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对症支持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支持。必要时可酌情行脾切除,但疗效不佳。
治疗-对症治疗:
铁负荷过多时可对症祛铁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可适当补充叶酸。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特效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由于干瘪红细胞主要是由脾、肝和骨髓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后被破坏,故脾切除疗效不佳。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重症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可能有效。
预后-一般预后:
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遗传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本病经积极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病情,但不能达到治愈。
预后-危害性:
本病是一种遗传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但不能治愈。
日常-总述:
日常合理休息,劳逸结合,适量进行户外运动,同时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平稳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手术患者术后还应密切关注自身机体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护理,有助于促进机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年幼患儿因对医生和医院的恐惧,容易出现焦虑不安、哭闹不止,甚至抗拒治疗等情况。部分稍年长患者因预后和费用问题会有思想顾虑,觉得自己拖累了家人。
(2)长期去铁胺治疗会给带来极大痛苦,使患者易产生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
(3)由于缺乏疾病知识,家属和患者常担心输血会感染疾病。
2、护理措施
(1)对年幼患儿,家属要多采用鼓动、激励的语气,激发其勇气和好胜心,有进步时可多进行表扬,以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年长患者可主动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和治愈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家属可在长期去铁胺治疗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多方面给予关心,帮助其克服消极情绪。
(3)家属和患者可主动与医生交流,了解输血的必要性和血源的安全性,从而消除心中的顾虑。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如用药期间出现了严重的身体不适,请立刻停药并就医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天冷注意保暖和戴口罩,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影响疾病恢复。
2、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
4、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勤开窗通风,有助于维持患者平稳心态。
5、在医生指导下做好输血和除铁治疗日记,以便了解自己的病情。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含量,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术后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
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家属要密切观察其血压、心率、意识、面色及切口情况,发现异常需及时汇报医生。
2、术后活动
在病情允许时,患者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坐起、活动四肢关节。并逐步下床活动,以增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增加肺活量,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
3、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在医生建议下做深呼吸运动,家属还可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防止分泌物卡住气道。
饮食调理:
采用合理、均衡的饮食方案,以满足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注意减少铁的摄入,并避免刺激性食物,有利于促进机体恢复。
饮食建议:
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汤品等,以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饮食禁忌:
1、少吃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羊肝、动物血、瘦肉、蛋黄、菠菜等。
2、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做好婚前检查和遗传咨询,避免近亲结婚,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