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疾病英文名称: monoclonal gammopathy ...
养生
疾病名称: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疾病英文名称: 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identified significance,MGUS
疾病别名: 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疾病概述: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identified significance,MGUS),又称为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是指血清和(或)尿液中有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或其他片段,而临床上无B细胞恶性肿瘤的症状、体征及诊断依据的一种病理状态,其本质是一种癌前期表现。本病于1978年,由Kyle教授命名为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一直沿用至今。MGUS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炎症、过敏等有关。严格来讲,患者通常无任何症状,多于健康检查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本身无需特殊治疗,但由于每年约有1%的MGUS会转化为多发性骨髓瘤或其他恶性肿瘤,因此需进行长期随访,定期评估。本病的预后取决于初诊时M蛋白水平、M蛋白种类、骨髓中浆细胞量及血清中游离轻链比值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一般无明显不适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炎症、过敏等有关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生化、骨髓象、M蛋白检测、X线、CT
重要提醒: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每年约有1%的MGUS会转化为多发性骨髓瘤或其他恶性肿瘤,因此,对于本病需长期随访,定期评估,及早发现恶变可能。
临床分类:
美国梅奥诊所经过大量研究,根据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将MGUS分为非IgM型(包括IgA、IgG、IgD和IgE)、IgM型和轻链型。如此分类的意义在于,3种亚型具有各自的中间阶段及进展特点。比如,IgM型MGUS多进展为无症状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继而进展为巨球蛋白血症,极少会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而非IgM型MGUS可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或其他浆细胞疾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美国50岁以上白人人群的发病率约为3%~4%,我国尚缺乏大样本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老年男性,中位发病年龄为70岁。
病因-总述: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炎症、过敏、电离辐射等有关。另外,由于本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多数学者认为机体免疫监护功能减弱很可能与发病相关。
症状-总述:
从严格意义上讲,MGUS患者不会出现浆细胞增殖相关的症状及体征,否则不应诊断为MGUS。本病患者,通常是在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
症状-并发症: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可并发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就医-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本病属于血液内科诊疗范围,患者应前往血液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是如何发现这种情况的?持续多长时间了?
3、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
5、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6、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
7、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8、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9、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0、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恶化吗?
7、这个病会遗传吗?
8、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通常无任何症状及体征,多于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确诊一般需要通过血常规、血生化、骨髓象、M蛋白检测、X线、CT等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除非MGUS患者伴有其他并存疾病,其他情况患者的血常规均无明显异常,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2、血生化
除非MGUS伴有其他并存疾病,否则MGUS患者不会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及高钙血症。
3、骨髓象
MGUS患者骨髓浆细胞不增多或仅轻度增多,散在分布,通常骨髓浆细胞<5%(肯定不会超过10%),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M蛋白检测
(1)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当筛查发现患者存在M蛋白时,可以通过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证实M蛋白的存在并鉴定具体类型。
(2)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MGUS患者M蛋白定量测定应<30g/L,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医生可以通过M蛋白结果评估患者预后。
(3)血尿轻链检测:包括本周蛋白检测、游离轻链定量(FLC)及κ/λ比例测定。其中,游离轻链定量(FLC)对于MGUS的预后分层提供依据。
检查-影像学检查:
由于本病患者无溶骨性病变、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因此,医生可借助X线、CT等影像学手段,评估患者的骨骼变化,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无B细胞增殖的症状及体征,结合血常规、血生化、骨髓象、M蛋白检测、X线、CT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继发性免疫球蛋白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1、诊断标准
目前多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诊断标准,需满足以下3项时,方可诊断MGUS:
(1)血清M蛋白<30g/L。
(2)骨髓浆细胞<10%。
(3)无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无其他B细胞增殖性疾病,无轻链相关淀粉样变性,无其他轻链、重链或免疫球蛋白相关的组织损伤。
2、危险分层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根据美国梅奥诊所的MGUS危险分层模型,将MGUS患者分为低危组及中/高危组。具体如下:
(1)低危组:满足3项低危因素,包括血清M蛋白<15g/L,IgG型M蛋白,正常的游离轻链比率(0.26~1.65)。
(2)中/高危组:1~2项低危因素异常为中危组;3项低危因素全部异常为高危组。
诊断-鉴别诊断:
1、继发性免疫球蛋白增多症
多种原发疾病均可导致患者出现免疫球蛋白增多,如感染、肝病、甲旁亢、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但继发性免疫球蛋白增多症的免疫球蛋白多呈现多克隆性,不同的原发疾病,患者还可存在原发疾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异常,一般与MGUS不难区分。
2、多发性骨髓瘤
MGUS主要需要与多发性骨髓瘤进行鉴别。两者有时鉴别明确,有时鉴别比较困难,尤其是MGUS伴发其他疾病时,可出现与多发性骨髓瘤相似的改变。但MGUS患者M蛋白<30g/L,骨髓浆细胞<10%,两者鉴别的重点。
治疗-治疗原则: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本身无需特殊治疗,但医生会根据患者危险分层,采取相应的随访策略,以评估病情的稳定性,及早发现恶性病变。
治疗-一般治疗:
1、约40%的MGUS患者为低危组,建议确诊后每6个月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检查,不必进行骨髓检查及X线检查。若病情稳定,可2~3年或出现症状时再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检查。
2、中/高危组患者,建议在最初诊断时即进行骨髓穿刺及病理活检,以除外潜在的恶性浆细胞疾病,之后每6个月复查血清蛋白电泳及全血细胞计数。若病情稳定,可改为每年复查1次。
治疗-药物治疗:
MGUS无需特殊治疗,伴有骨密度减低者,可酌情使用双磷酸盐(如氯屈膦酸、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及钙剂(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
治疗-相关药品:
氯屈膦酸、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葡萄糖酸钙、乳酸钙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取决于初诊时M蛋白水平、M蛋白种类、骨髓中浆细胞量及血清中游离轻链比值等。其中,低危组,20年进展为恶性疾病的风险为5%左右;而中/高危组,20年进展为恶性疾病的风险为58%左右。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导致患者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恶性疾病,每年的转化率约为1%。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长期随访观察。
预后-治愈性:
本病无特殊疗法,患者可通过长期随访,定期评估,判断MGUS的稳定性,及早发现恶变。
日常-总述:
MGUS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及体征,患者日常生活中无需特殊护理,但由于本病存在恶变可能,因此,应遵医嘱,长期随访,定期到院复诊。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患者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游泳、骑自行车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日常-病情监测:
由于本病通常无任何症状,因此,一旦出现新的不适,有可能提示病情进展,需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长期随访,定期到院复诊。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但由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因此在长期随访期间,还是需要注意营养均衡、合理搭配。
饮食建议:
1、宜清淡饮食,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豆制品、奶制品、鱼等。
2、宜少食多餐。
3、注意营养均衡,可以多吃一些五谷杂粮。
4、注意荤素搭配,干稀搭配。
5、宜适度茶水。
饮食禁忌:
1、戒烟限酒。
2、忌油腻、生冷饮食。
3、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辣椒、胡椒、大蒜、浓茶、咖啡等。
4、忌过硬、烟熏、烧烤类食物。
5、忌暴饮暴食。
6、忌偏食。
预防措施: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病因尚未明确,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