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婴儿及儿童期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epilepsy and...
养生
疾病名称: 婴儿及儿童期癫痫及癫痫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epilepsy and epilepsy syndromes
疾病概述:
婴儿及儿童期癫痫及癫痫综合征(infantile epilepsy and epilepsy syndromes)是发生在婴儿和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脑功能障碍;而癫痫综合征是指一组特定的癫痫现象(包括特定的发作形式、发病年龄和预后等)。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结构、代谢、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患儿因癫痫发作的类型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包括突然意识不清、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四肢抽动、四肢强直、口吐白沫、双眼凝视或上翻等。婴儿及儿童期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治疗强调以抗癫痫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大部分患儿,经积极诊治,癫痫发作可得到有效控制,预后较好;而部分难治性癫痫预后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与遗传有关,目前倾向于多基因遗传,既受遗传因素影响,也受环境因素影响
就诊科室: 小儿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头部、颅脑
常见症状: 突然意识不清、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四肢抽动、四肢强直、口吐白沫、双眼凝视或上翻、面部抽动、感觉异常、腹痛、情绪改变、头痛、嗜睡、疲乏
主要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结构、代谢、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代谢筛查、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基因检测
重要提醒: 每一次的癫痫发作,都或多或少对脑组织产生损伤,癫痫一旦发作都有可能对患儿造成意外伤害,如跌倒、坠落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积极接受诊治,按时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对于癫痫的防治意义重大。
临床分类:
对于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是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提出的分类系统。该分类系统最早是于1989年提出,之后分别于2001、2006、2010年作出了三次的补充与修订。在此,以2010年的分类系统,列出较为常见的婴儿及儿童期癫痫及癫痫综合征。
1、婴儿及儿童期癫痫发作的分类
(1)全面性发作
是指临床和脑电图初期的改变表明双侧大脑半球的所有部分同步受累。通常包括以下11种类型:
①强直-阵挛发作;
②阵挛性发作;
③典型失神发作;
④不典型失神发作;
⑤肌阵挛失神发作;
⑥强直发作;
⑦癫痫性痉挛;
⑧肌阵挛发作;
⑨眼睑肌阵挛;
⑩肌阵挛失张力发作;
⑪失张力发作。
(2)局灶性发作
是指临床和脑电图初期的改变表明神经元系统受累局限于大脑一侧半球的一部分。通常包括以下6种类型:
①局灶性感觉性发作;
②局灶性运动性发作;
③痴笑发作;
④半侧阵挛发作;
⑤继发全面性癫痫;
⑥局灶性癫痫综合征中的发射性发作。
(3)癫痫持续状态
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频繁发作连续30分钟以上、发作间期意识不恢复。通常包括以下2种类型:
①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②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2、婴儿及儿童期癫痫综合征的分类
(1)婴儿期常见的癫痫综合征
①婴儿游走性部分性发作;
②West综合征;
③婴儿肌阵挛癫痫(MEI);
④良性婴儿惊厥;
⑤Dravet综合征;
⑥非进行性脑部中的肌阵挛持续状态。
(2)儿童期常见的癫痫综合征
①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Panayiotopoulos综合征);
②癫痫伴肌阵挛站立不能发作;
③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S);
④晚发性儿童枕叶癫痫(Gastaut型);
⑤癫痫伴肌阵挛性失神;
⑥Lennox-Gastaut综合征;
⑦癫痫性脑病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复合波(CSWS);
⑧儿童失神癫痫(CAE)。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我国0~14岁儿童癫痫的发病率大约为151/10万,患病率为3.45‰;而婴儿及儿童期癫痫综合征是一组特定的癫痫现象,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出生后1岁以内的儿童。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出生后1岁以内儿童的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所下降。
病因-总述:
2017年,ILAE指出婴儿及儿童期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6大病因包括遗传性因素、结构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免疫性因素、代谢性因素以及病因不明。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性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癫痫与遗传有关,目前已证实部分婴儿及儿童期癫痫综合征与遗传关系密切,如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儿童失神癫痫等。另外,一些遗传性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神经纤维瘤病等,可造成患儿脑损伤,从而引起癫痫。
2、结构性与代谢性因素
脑结构的异常或代谢性疾病,均可产生致痫灶或降低惊厥阈值,从而引起患儿出现症状性癫痫。
3、感染性与免疫性因素
感染和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也可引起儿童癫痫,而且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发生各种感染,加重癫痫的发作。到目前为止,关于免疫系统异常是如何诱发癫痫的,具体机制还未明确。
4、病因不明
有一部分婴儿及儿童期癫痫,仍未找到明确病因,部分学者认为可能与遗传缺陷有关,也有人认为可能与某种未被认识的疾病有关。
症状-总述:
婴儿及儿童期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癫痫根据患儿的发作类型不同(全面性发作或局灶性发作),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发生癫痫综合征时,还会出现一组特定的癫痫现象。下面介绍一些本病常见的典型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癫痫全面性发作
(1)强直-阵挛发作
是临床上常见的发作类型,包括原发性以及从局灶性扩展而来的继发性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典型的临床症状分为强直期和阵挛期表现,一般发作持续1~2分钟。
①强直期:一开始为全身骨骼肌伸肌或屈肌强直性收缩,伴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瞳孔散大、呼吸暂停与发绀。发作开始时,患儿常因闭嘴咬伤舌头。
②阵挛期:强直期后,会紧接着出现全身反复、短促的猛烈屈曲性抽动,抽动频率会逐渐变慢,演变为肌肉收缩和放松交替出现,伴随瞳孔收缩和扩大。
③发作后表现:一般发作后,患儿的呼吸会立刻恢复,肌肉逐渐放松。意识可逐渐清醒或处于长时间的混沌或昏睡状态。患儿发作后,多有头痛、嗜睡、疲乏等症状,大多数患儿之前的癫痫发作过程无法回忆。
④先兆表现:部分年长的患儿,在强直-阵挛发作前,会出现眼前闪光、胸中一股气向上冲等先兆表现,多提示继发性全面性癫痫的可能。
(2)阵挛性发作
阵挛性发作只有肢体、躯干或面部肌肉的节律性抽动,而没有强直期的表现。阵挛性发作时,也会伴有意识丧失,患儿常出现跌倒。发作后,患儿意识常立刻恢复,或处于混沌或昏睡状态。
(3)典型失神发作
典型失神发作表现为,患儿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双目凝视,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和语言,但不会出现摔倒,手中的东西也不会落地。通常发作持续后,患儿意识即可恢复,并且无法回忆刚刚的发作过程。过度换气常可诱发本类型的癫痫发作。
(4)不典型失神发作
不典型失神发作的临床表现,与典型失神发作相似,但是前者的开始及恢复速度均较慢。另外,不典型失神发作,多见于广泛性脑损害的智力低下患儿。
(5)肌阵挛失神发作
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特点是主要累及肩部和上肢的节律性肌阵挛抽搐,抽搐和强直通常为双侧对称性,表现为双臂强直性上抬。
(6)强直性发作
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收缩伴意识丧失,使患儿固定与某种姿势(如头仰起、睁眼、伸颈、强直性张嘴、角弓反张等),一般发作持续5~60s。通常会出现跌倒、呼吸暂停和发作后症状。
(7)癫痫性痉挛
以婴儿期的痉挛最为多见,特点为患儿同时出现点头、伸臂(或屈肘)、弯腰、踢腿(或屈腿)、过伸等动作。有时,仅表现为一些细微的动作,如眼偏斜或上视、挤眼、眼球转动、打哈欠、面部怪相等。
(8)失张力发作
①短暂失张力发作:通常表现为头部或肢体突然下垂,患儿常跌倒后立即站起,发作仅持续数秒钟。
②持续时间较长的失张力发作:通常表现为全面性失张力伴意识丧失,患儿倒地后静止不动,一般发作持续一至数分钟。
2、局灶性发作
(1)局灶性运动性发作
是儿童最常见的局灶性发作类型,发作时不会出现意识丧失,一般没有发作后不适。典型表现为面、颈或四肢某部分的强直或阵挛性抽动,特别易见头、眼持续性同侧偏斜的旋转性发作。部分年长儿,可在发作前,出现头痛、胸部不适等先兆表现。
(2)局灶性感觉性发作
发作时出现味觉、嗅觉、听觉等感觉异常,或出现幻觉,此类型发作在儿童时期很少见。
(3)复杂局灶性发作
通常由上述2种局灶性发作发展而来,一开始即可出现部分意识丧失伴精神行为异常。50%~75%的患儿表现为意识混沌下的自动症,包括反复咀嚼、反复搓手、解衣扣、自言自语、无目的地开门或关门等。
(4)痴笑发作
①单纯性痴笑发作:多见于5岁以下患下丘脑病变(错构瘤、胶质细胞瘤等)的儿童,典型症状为不自然的发笑,如憨笑、面露喜悦的笑等,表情会比较古怪,通常持续30秒左右。单纯性痴笑发作时,患儿一般不会出现意识丧失、情绪变化及其他癫痫发作表现。
②痴笑发作伴癫痫: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这时痴笑发作多作为癫痫发作的一部分,可以与癫痫发作同时出现,也可以在其他癫痫表现后出现,通常痴笑的时间会有所延长,可伴有情绪变化及意识障碍,少数患儿还会出现一种“奇妙的、难以描述的感觉”。
(5)局灶继发全面性癫痫
部分患儿可先表现为上述的局灶性发作,随后出现各种类型的全面性发作表现。也可没有局灶性表现,而直接出现强直、阵挛或强直-阵挛发作。
3、癫痫持续状态
也叫作惊厥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或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频繁发作连续时间超过30分钟,发作间期意识不恢复。上述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均可能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但临床上,以强直-阵挛引起的癫痫持续状态最为多见。
4、典型的癫痫综合征
(1)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S)
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癫痫综合征,占小儿癫痫的15%~20%,多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发病年龄一般为2~14岁,大多数于入睡后不久及睡醒前发作,多不伴意识丧失。发作形式为局灶性发作,典型症状包括一侧面、唇、舌的抽动,可伴有该部位的感觉异常、构音障碍、流涎等。BECTS也可继发出现癫痫全面性发作。
(2)儿童失神癫痫(CAE)
多见于女性患儿,本型也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临床特点为每天出现10~200次左右的频繁、短暂的失神发作,不会伴有其他类型的癫痫发作及发作后症状。常因过度换气、情绪变化等诱发。
(3)婴儿痉挛(West综合征)
是婴儿期常见的癫痫综合征,出生后4~7个月为发病高峰,典型症状为频繁出现癫痫性痉挛,以及病后精神运动发育倒退。其中,痉挛以屈曲型和混合型居多,表现为婴儿点头、哈腰、屈腿(或伸腿)状,可伴有婴儿哭叫。多数患儿伴有出生前或出生后多种疾病,易遗留智力低下。
(4)Lennox-Gastaut综合征
多见于1~8岁的儿童,25%以上会有婴儿痉挛的病史,本型患儿多有智力发育落后,导致学习困难等。临床特征包括以下三联征:
①多种形式的难治性癫痫发作,包括强直、失张力及不典型失神发作为主。其中以强直发作最具有特征性,约2/3患儿会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②认知和行为异常。
③脑电图显示阵发性棘波节律和广泛性慢棘慢波。
(5)Dravet综合征
也叫作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SME),患儿出生时正常,常于婴儿期起病,多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出现长时间的一侧性或全面性阵挛发作,28%有癫痫持续状态,此阶段常被诊断为热性惊厥。1~4岁患儿常出现局灶性发作、不典型失神及肌阵挛发作等多种类型。本综合征常因患儿发热、洗热水澡等体温升高因素诱发。
(6)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Panayiotopoulos综合征)
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特发性局灶性癫痫综合征,发病高峰为4~5岁,无性别差异。主要症状包括呕吐、行为改变、眼向一侧偏斜等,半数患儿可出现自主神经癫痫持续状态。约1/3的患儿只出现1次发作,约半数患儿会有数次发作。
(7)癫痫性脑病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复合波(CSWS)
也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儿童癫痫性脑病。儿童期起病,青春期可缓解。具有以下3联征:
①癫痫发作以局灶性发作为主,主要出现在睡眠中。
②行为、语言和认知功能缺陷,多在15岁左右趋于稳定或改善。
③脑电图显示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
(8)晚发性儿童枕叶癫痫(Gastaut型)
平均发病年龄为8岁左右,典型症状为频繁出现日间视觉性表现(如黑矇、闪光、视野缺损、视物变形、视幻觉等),以及偏头痛和自主神经症状。
(9)癫痫伴肌阵挛性失神
发病高峰在7岁左右,多见于男性患儿(约85%)。典型表现为失神发作,以及双侧肩臂、下肢的强烈而有节奏的肌阵挛,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每次发作持续10~60秒。通常不会出现其他类型的发作。
症状-并发症:
婴儿及儿童期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常并发呼吸道感染、脑水肿、呼吸性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白血病、抑郁症等并发症。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现在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3、孩子每次发作大概多长时间?对发作有记忆吗?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您记录过孩子发病的整个过程吗?
8、家族中有没有类似情况的人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治好了会有后遗症吗?孩子还会再次发作吗?
7、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四肢抽动、四肢强直、口吐白沫、双眼凝视或上翻、面部抽动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代谢筛查、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基因检测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可以通过体格检查,亲眼见到某些患儿的癫痫发作,如婴儿痉挛、肌阵挛性癫痫、失神发作、复杂局灶性发作等,不但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确定属于哪一类型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有利于指导后续治疗。
2、医生还可以通过体格检查,查看患儿是否存在智力发育、神经精神系统、头颅、皮肤、五官等异常,有利于确定癫痫发作的病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可以通过血常规,了解患儿是否存在贫血、溶血、感染等征象,有利于评估病情。
2、血生化
医生通过血生化检查,可以帮助查找癫痫的病因,还能够辅助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常用的检测项目包括血糖、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丙酮酸、乳酸等。
3、脑脊液检查
主要用于排除颅内感染性疾病,对某些遗传代谢病的诊断也有帮助,如葡萄糖转运子1缺乏综合征等。
4、代谢筛查
大量研究表明,多种代谢性疾病与儿童癫痫密切相关,如D-甘油酸尿症、Menkes病、线粒体疾病、维生素B缺乏等,因此,对癫痫发作患儿,进行代谢筛查,对于诊治有很大的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1、脑电图
癫痫发作最本质的特征是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而脑电图(EEG)是能够反映脑电活动最直观、便捷的检查方法,是诊断癫病发作、确定发作和癫痫类型的最重要的辅助手段,为儿童癫痫的常规检查。当然,临床应用中也必须充分了解EEG(尤其头皮EEC)检查的局限性,必要时可延长监测时间或多次检查。
2、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在儿童癫痫中,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随着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出现更多高性价比的基因检测技术,例如,靶向序列测序技术,可以一次性检测所有已知的癫痫相关致病基因,是一种快速、高效、相对成本低廉的临床遗传学诊断技术。但是目前基因检测还没有作为儿童癫痫的常规筛查手段,而是在高度怀疑某种癫痫及癫痫综合征时进行检测。
检查-影像学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癫痫病灶与病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但应注意,影像学的阳性结果不代表该病灶与癫痫发作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1、CT
头部CT检查在显示钙化性或出血性病变时较MRI有优势。
2、MRI
对于发现脑部结构性异常,有很高的价值。如果有条件,建议常规进行头颅MRI检查。
3、其他神经影像学检查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新的检查方法,开始在儿童癫痫的诊断中发挥作用,包括功能磁共振(MRI)、磁共振波谱(MRS)、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但这些检查,并不作为儿童癫痫的常规检查手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出现突然意识不清、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四肢抽动、四肢强直、口吐白沫、双眼凝视或上翻、面部抽动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代谢筛查、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基因检测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儿是否存在婴幼儿擦腿综合征、偏头痛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婴幼儿擦腿综合征
发作时婴儿双腿用劲内收,或相互摩擦,神情贯注,目不转睛,有时两上肢同时用劲,伴出汗,本病发作中神志始终清楚,面红而无苍白青紫,可随时被人为中断。发作期和发作间期EEG正常。可与小儿癫痫区别。
2、偏头痛
本病是小儿时期反复头痛发作的主要病因。典型偏头痛主要表现为视觉先兆、偏侧性头痛、呕吐、腹痛、嗜睡等。儿童以普通型偏头痛多见,无先兆,头痛部位也不固定。常有偏头痛家族史,易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实际上,临床极少有单纯的头痛性或腹痛性癫痫者,偏头痛决不会合并惊厥性发作或自动症,EEG中也不会有局灶性痫性波放电。
治疗-治疗原则:
婴儿及儿童期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治疗目的是实现癫痫发作被完全控制,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治疗是以抗癫痫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大约20%的癫痫患儿抗癫痫药治疗效果不佳,需进一步借助其他的治疗手段,包括病因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
治疗-一般治疗:
对于难治性癫痫患儿,可以采取生酮饮食,能够明显减少癫痫的发作。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癫痫药物
(1)合理使用抗癫痫药物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一般是在患儿第二次无诱因发作之后开始用药。
(2)根据患儿的癫痫发作类型及癫痫综合征类型,合理选用抗癫痫药物,并做到用药剂量个体化。通常,50~70%的患儿使用单种抗癫痫药物,即可完全控制癫痫的发作,单药治疗还可以尽量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
(3)对于单药治疗效果不满意者(30%~50%),需慎重选择第二种或第三种抗癫痫药物。
(4)强调长期规律服药,一般应在服药后完全不发作2~4年后,经3~6个月左右逐渐减量,才能停药。切不可自行停药,以免造成癫痫加重或复发。
(5)目前临床上,对于本病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包括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氯硝西泮等传统抗癫痫药物,以及托吡酯、拉莫三嗪、加巴喷丁等新型抗癫痫药物。
2、激素治疗
皮质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适用于某些特定的小儿癫痫综合征,比如婴儿痉挛、Lennox-Gastaut综合征、CSWS等,约半数以上发作可以得到控制,但是容易出现复发。
治疗-相关药品:
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氯硝西泮、托吡酯、拉莫三嗪、加巴喷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难治性癫痫及部分适合外科治疗的癫痫患儿,目前手术的方式主要分为治愈性手术(切除性手术)和功能性手术(姑息性手术)。
治疗-其他治疗:
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神经调控治疗,适用于难治性癫痫及无法耐受手术者,可以减少癫痫的发作次数,但很难完全控制癫痫发作。
治疗-治疗周期:
婴儿及儿童期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5年,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婴儿及儿童期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对于发生癫痫持续状态的患儿,需尽快控制病情,首选地西泮,大多可在1~2min内止惊。
2、在癫痫持续发作期间,需注意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人工机械通气。
3、积极纠正血气、血糖、水电解质紊乱,防治颅内高压。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主要与起病年龄、病因、病程、发作频率、发作类型、癫痫综合征、有无神经精神缺陷、脑电图改变及家族史等密切相关。70~80%的患儿,经早期合理的诊治,病情可得到完全或大部分控制,一般预后良好;而部分难治性癫痫患儿(婴儿期癫痫性脑病、反复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婴儿痉挛、Lennox-Gastaut综合征等),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癫痫发作时,患儿可能因意识丧失、肌肉失张力、呼吸暂停等,出现跌倒、发生意外。
2、全面性强直-阵挛或强直发作时,由于肢体抽搐可能导致肌肉拉伤及骨折。
3、癫痫反复发作,会对患儿的脑组织产生损伤,影响患儿的智力和生长发育。
4、部分类型的癫痫有明显遗传倾向,有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5、癫痫反复发作,还可能给患儿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恐惧、焦虑、自卑等。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早期合理的诊治,可使70~80%患儿的癫痫发作得到完全或大部分控制,多数患儿可不再复发;小部分病情严重、发展为难治性癫痫者,很难被治愈。
日常-总述: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患儿的症状,并防止癫痫的发作。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癫痫反复发作,会对患儿的脑组织产生损伤,影响患儿的智力和生长发育,降低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给患儿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恐惧、焦虑、自卑等。
2、护理措施
家长应陪伴在患儿的身边,注意患儿的状态,及时安抚患儿的情绪,疏导患儿的压力,缓解患儿的恐惧,并鼓励患儿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倾诉出来,使患儿能够保持平和的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患儿家长应严格遵医嘱督促患儿服药,若患儿出现皮疹、嗜睡等不良反应时,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患儿应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诱发癫痫。
3、患儿应坚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是,应避免进行剧烈、危险的运动。
4、当患儿发病时,家长应保持沉着冷静,将患儿头转向一侧,防止出现窒息,并及时清理周边物品,防止患儿受到意外伤害,且在患儿清醒后,及时带其就医。
5、家长应详细记录患儿每次发病时的情况,并告知医生。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一般建议患儿进行血常规及肝肾功的复查。
饮食调理:
患儿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进行生酮饮食。
饮食建议:
1、家长应为患儿准备低碳水、适量蛋白质、高脂肪、易吸收的饮食。
2、建议患儿规律饮食,少量多餐。
3、患儿可适量吃些鸡肉、猪肉、牛肉、三文鱼、鸡蛋、坚果等食物。
4、患儿可适量摄入低碳素类蔬菜,如西红柿、辣椒、黄瓜等。
饮食禁忌:
1、患儿要少吃含糖的食物。
2、患儿要少吃主食及根茎类蔬菜。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有家族史的人群可进行遗传咨询。
2、为小儿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诱发癫痫。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