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直肠内套叠疾病英文名称: intrarectal invaginate疾病别名: 直肠内...
养生
疾病名称: 直肠内套叠
疾病英文名称: intrarectal invaginate
疾病别名: 直肠内脱垂、隐性直肠脱垂、不完全性直肠脱垂
疾病概述:
直肠内套叠(intrarectal invaginate)又称直肠内脱垂、隐性直肠脱垂或不完全性直肠脱垂等,是指排便时近侧直肠单纯黏膜层(或全层)叠入远侧肠腔(或肛管)内,但未超过肛缘的功能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可能与乙状结肠及直肠冗长、便秘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常有顽固性排便困难、排便不净、下腹部或骶部疼痛等症状。经正规治疗,可改善相应临床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暂无资料表明本病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胃肠外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顽固性排便困难、排便不净、下腹部或骶部疼痛、排血便或黏液便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乙状结肠及直肠冗长、便秘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钡剂灌肠造影、排便动态造影、乙状结肠镜检查、肛管直肠测压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的发病率为直肠脱垂的3~5倍,占结肠直肠疾病的5%,但暂无具体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男性。
病因-总述:
直肠内套叠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乙状结肠及直肠冗长是发病的必备条件。而便秘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因素,两者互为因果。
症状-总述:
本病多发生在直肠远端,部分患者可累及直肠中段。其症状为顽固性排便困难,常见排便费时费力、排便不净及肛门阻塞感,且用力越大,阻塞感越重,将栓剂或手指插入肛门可帮助粪便排出。某些患者排便时可出现下腹部或骶部疼痛,偶见排血便或黏液便。部分患者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等精神症状。
症状-并发症:
可出现以下并发症:
1、直肠出血;
2、肛门失禁。
就医-门诊指征:
1、顽固性排便困难。
2、下腹痛,血便、粘液便。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就诊于胃肠外科或普通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直肠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裤子。
3、可能会进行肠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顽固性排便困难、排便不净、下腹部或骶部疼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首先会给患者做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钡剂灌肠造影、排便动态造影、乙状结肠镜检查、肛管直肠测压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直肠指检:可及直肠内黏膜松弛或肠腔内黏膜堆积,上下活动。
检查-其他检查:
1、乙状结肠镜检查
检查时套叠多已复位,可在内套叠处发现糜烂、溃疡、黏膜红斑或水肿,应避免误诊为直肠炎症,嘱患者增加腹压可见直肠黏膜下降堆积。
2、肛管直肠测压
有助于了解肛门括约肌等的功能,测压的结果表明其存在肛管压力的降低,其中直肠黏膜脱垂有肛管静息压降低,而全层直肠套叠则存在肛管静息压和咳嗽压的降低。
检查-影像学检查:
1、钡剂灌肠造影
可了解乙状结肠是否冗长。
2、排便动态造影
是该病确诊依据,典型病例侧位片可见黏膜脱垂呈漏斗状,部分患者有低骨直肠分离现象,还可确定直肠内治脱垂、直肠脱垂的起始部位,有助于判断直肠排空情况。通过测定骶直间距、骶骨或骶尾骨曲率、排便过程中有无骶骨直肠分离等,可判断直肠的固定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的便秘史,以及顽固性排便困难、排便不净、下腹部或骶部疼痛等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术后继续调节饮食结构,改善排便习惯,加强功能锻炼等,防止复发。
治疗-一般治疗:
多饮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纠正不良排便习惯,避免过久用力排便,加强肛提肌与括约肌锻炼。
治疗-药物治疗:
可适当口服乳果糖等缓泻剂。
治疗-相关药品:
乳果糖
治疗-手术治疗:
直肠内脱垂致顽固性排便困难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可借助外科手术治疗改善症状。目的是纠正形态学异常,去除病因,阻断引起直肠脱垂的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手术方法包括经腹及经会阴两种途径,包括直肠固定术、乙状结肠切除术、直肠黏膜间断缝扎术等。
治疗-其他治疗:
1、硬化剂局部注射疗法
利用药物局部刺激作用,产生无菌性炎症,使直肠黏膜与肌层或直肠与周围组织间呈多点的局部纤维化粘连,从而达到固定松弛的直肠黏膜的作用。注射疗法适用于黏膜脱垂或无盆底脏器移位的全层脱垂,常用的硬化剂有消痔灵注射液,5%鱼肝油酸钠及95%乙醇等。
2、黏膜套扎术(胶圈套扎疗法)
本方法是介于注射疗法和手术疗法之间的有效疗法,使用胶圈套扎器在齿状线上方做肠黏膜多处套扎,去除多余黏膜,应用普遍,简单有效、费用低,因套扎点位于齿状线上方1cm以上,通常无痛。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正规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危害性:
可有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正规治疗,可改善症状,实现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需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运动,定期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顽固性排便困难,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
2、护理要点
(1)家属要多鼓励、安慰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帮助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应保持愉快心情,保持平和心态,安心静养,培养兴趣爱好,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日常-生活管理:
1、避免剧烈咳嗽增加腹压。
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3、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热水坐浴熏洗。
4、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直肠指检、肛门排便造影等。
日常-术后护理:
1、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并留意术口敷料情况,若出现渗血渗液,应及时告知医生更换敷料,若有留置引流管需记录引流量。
2、术后切口疼痛,患者可侧卧在床,使肌肉松弛,缓解疼痛,亦可通过音乐等转移患者注意力。
3、术后4小时内卧床休息,避免下床活动,4小时后如有尿意应请他人搀扶下床排尿。体位变动时动作应慢。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2、宜摄取具有润肠作用的食物,如梨、香蕉、蜂蜜等。
饮食禁忌:
1、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不明,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但预防和治疗便秘,可减少本病的发病几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