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肢体断离伤疾病概述: 肢体断离伤是指肢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离。肢体断离伤可...
养生
疾病名称: 肢体断离伤
疾病概述:
肢体断离伤是指肢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离。肢体断离伤可由刀具切割、钝器碾伤、轮带或离心机将肢体撕断、爆炸、挤压等原因引起。损伤的性质包括切割性、辗轧性、撕裂性、挤压性、爆炸性等。患者可出现肢体断离、骨折、出血、疼痛、皮肤撕脱等症状,还可引起感染、休克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肢体断离伤后首先应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进行妥善的现场处理及断肢保存,然后前往有能力的医院进行适当的手术、药物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下肢、上肢
常见症状: 肢体断离、骨折、出血、疼痛、皮肤撕脱
主要病因: 由刀具切割、钝器碾伤、轮带或离心机将肢体撕断、爆炸、挤压等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X线
重要提醒: 发生肢体断离伤后应立刻进行现场处理,妥善处理后迅速转入有能力的医院进行下一步治疗。
临床分类:
根据肢体的断离程度和创伤的性质,可分为完全离断和大部离断两种。
1、完全离断
(1)是指肢体完全离体,无任何组织相连。这种创伤大都由切割性或撕裂性损伤所致,如车床、利器、电锯等引起的损伤。
(2)还有一种情况是受伤后断肢只有极少数组织和机体相连,从表面上看虽然有少量皮肤或肌肉组织将断肢与机体相联,但实际上这部分离断肢体已无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已成为毫无活力的组织。因此临床上将这类损伤也包括在完全离断伤之内。
2、大部离断
肢体绝大部分已经断离,断面有骨折或脱位并伴随有血管断裂或血栓形成,但残留肢体仍有一定活力。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从事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职业的人群,以及士兵等发生肢体断离伤的风险高。
病因-总述:
肢体断离伤的损伤性质主要分为切割性、辗轧性、撕裂性、挤压性、爆炸性等类型。切割性断肢是由锐利的刀具切割断的,其断面较整齐。辗轧性断肢是由火车轮、汽车轮等钝器碾伤所致。撕裂性断肢是被滚动的轮带或离心机等将肢体撕断。此外还包括挤压、爆炸引起的损伤。
症状-总述:
肢体断离伤患者的症状与肢体损伤的性质、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不同损伤部位的表现也不完全相同。除了肢体断离表现外,损伤还可引起其他组织受损并引起相应的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切割性损伤
各损伤组织均在同一平面切断,邻近部位的周围组织挫伤较轻,断离肢体的骨骼、神经、血管属于整齐的切断。
2、挤压性损伤
断离的平面不规则,常有大量异物挤入断面与组织间隙中,不易去除干净。断离肢体的远端常有合并损伤,如骨折或血管破裂。
3、撕裂性损伤
损伤的断面很不规则,皮肤的损伤有严重撕脱或有不同程度的挫伤,皮下静脉亦可损伤。撕裂性肢体断离,在血管断离的远、近段,往往有严重的血管痉挛,给血液循环带来困难。血管撕裂伤,往往不在肢体断离的同一平面上,血管壁常因挫伤与撕拉而形成血肿。
4、辗轧性损伤
多为完全性离断,有时虽有部分肌腱、神经相连,但组织损伤严重,失去活力,再植时应予切除。
5、爆炸性损伤
断离的肢体断面不整齐,组织损伤极为严重,失活组织较多,再植成活率低,易感染坏死。
症状-并发症:
1、挤压伤等损伤可引起浅表静脉的严重挫伤,这些静脉常发生血栓形成,影响再植肢体静脉血的回流;撕裂伤可引起血管内膜的破裂和损伤,这些损伤均易导致再植手术失败。
2、损伤可引起感染、组织坏死等,失血较多时会引起失血性休克。
就医-急诊指征:
1、肢体断离、骨折。
2、出血、疼痛、皮肤撕脱。
3、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发生肢体断离伤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根据患者病情可能会转诊至骨科行专科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尽量将断肢保存,带至医院。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什么时候受的伤?
3、您是怎么受的伤?
4、断肢带来了吗?
5、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3、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5、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6、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发生肢体断离伤后应立刻进行紧急救护,首先进行全身检查,患者条件允许则应转运至专业医院进行治疗,医生可能难以进行详细的检查,如果条件允许也可能进行血常规、血生化、X线等检查了解患者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检查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确保患者转运途中不发生意外。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了解患者情况,检查是否发生感染、是否有脏器功能损害等情况,有助于治疗。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患者是否发生骨折或是其他组织损害,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损伤经过,详细了解患者的损伤性质、损伤时间、是否进行紧急处理等信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血生化、X线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发生肢体断离伤后首先应进行全身检查,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经现场处理及断肢保存后前往有能力的医院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断肢再植术,同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积极补充有效血容量,纠正休克。
2、根据情况选择抬高患肢等体位,有利于静脉回流,减少肿胀。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选择抗生素(青霉素、头孢他啶等)防治感染、使用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使用抗痉挛药物(罂粟碱、普鲁卡因、氯丙嗪、妥拉唑林)预防和治疗血管痉挛等,具体药物请以医嘱为准。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头孢他啶、罂粟碱、普鲁卡因、氯丙嗪、妥拉唑林
治疗-手术治疗:
1、断肢再植手术适应证
(1)患者全身情况许可,能耐受再植手术:如患者身体健康,无其他肢体和脏器的合并损伤,则能耐较长时间的断肢再植手术。如果肢体断离伤,又合并有颅脑、胸、腹等其他部位的损伤或休克时,必须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待患者之病情稳定以后,再进行断肢再植手术。对于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可暂缓处理,为了争取时间,可优先进行再植手术。
(2)断离肢体需有一定的完整性:如为严重的挤压伤、碾压伤、撕裂性离断的肢体,由于软组织损伤严重,再植很难成功,即使再植成功,其功能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对于严重损伤的肢体应予以缩短,将损伤的血管予以切除后,再行再植手术。如果下肢缩短太多,再植的意义不大。
(3)再植有一定的时限:肢体离断以后,组织完全缺血一定时间,虽然重建血运,也很难存活,特别是肌肉组织最不能忍受缺血。对于断肢存活的时限,很难准确断定,与受伤时的温度、环境、是否冷藏、损伤性质等因素亦有关。
(4)再植后需有较好的功能:应慎重考虑再植术后肢体能否恢复功能,如果再植以后,不能获得较好功能者则应放弃手术。
2、断肢再植术的步骤
(1)清创:为了缩短手术时间,完全断离的肢体宜分两组进行清创,一组进行断肢近端的清创,另一组对断肢的远端进行清创。清创时,要注意清除创面内无生机的组织,特别是肌肉和皮肤。清创后,创面用灭菌生理盐水和苯扎溴铵液冲洗干净。
(2)骨支架的修复:离断的肢体,骨支架的连续性已遭破坏,在进行血管和其他组织修复以前,须重建骨、关节的连续性,对一般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同样适用于断肢再植手术。在再植手术中,常须将两骨端缩短,以便血管和软组织的修复。
(3)肌肉和肌腱的修复:早期修复肌肉和肌腱有利肢体功能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对较整齐的断肢,如肌肉、肌腱没有缺损者应争取早期缝合。
(4)神经的修复:早期修复神经,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但对于挫伤和牵拉伤的神经,由于损伤的范围不明确,不能准确地确定损伤范围,可用丝线固定两断端,待二期恢复。
(5)血管的吻合:断肢再植后能否成活,决定于伤肢的血液循环能否重建。血管吻合时,要注意动、静脉吻合的比例以及血管吻合的质量,保持再植肢体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现场救护包括止血、包扎、保藏断肢及迅速运送四方面。
1、检查患者是否有危及生命的损伤,转运前对患者进行整体抢救,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以免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
2、现场急救时若断肢仍在机器中,切勿强行将肢体拉出或将机器倒转,以免增加损伤。应立即停止机器转动,设法打开机器,取出断肢。
3、根据情况进行止血处理。一般来说,完全离断肢体残端的血管,大都会自行回缩,闭塞止血,所以对无明显出血的断肢残端,使用简单的加压包扎止血即可,然后用小夹板等固定残肢。对损伤大动脉而有活跃的喷射性出血时,可先用止血钳类物品将血管夹住,然后进行包扎,但夹血管时要尽量少夹,以利于后期断肢再植时的血管吻合。如抢救现场无止血钳等物品,也可采取止血带止血法,但要标明上止血带时间。
4、未完全离断的肢体,先用无菌敷料或干净布料覆盖,然后用小夹板或替代品进行临时固定,在固定过程中对连接断肢与躯体的组织不要过度牵拉和扭曲,以避免影响断肢的血液供应而发生继发性损伤。对完全断离的肢体,在转运前应先用无菌敷料或清洁的布料包好,防止继发感染。
5、除非断肢污染严重,一般无需冲洗,用无菌或清洁敷料包扎好,可用干燥冷藏的方法保存起来。即先放入洁净的塑料袋中,再放入加盖的容器内,外围以冰块(若一时无冰块,则可用冰棒代替)保存,不让断肢与冰块直接接触,以防冻伤,也不要用任何液体浸泡断肢。
6、经现场处理和对离断肢体妥善保存后,尽快送有条件进行断肢再植的医院进行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患者的病情、治疗时机有关。部分患者经过治疗断肢再植成功,预后较好;部分患者无生命危险,但可能肢体外观、功能难以完全恢复;部分患者则可能会死亡。
预后-危害性:
肢体断离伤会导致局部的皮肤、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受损,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肢体的缺失。损伤还会引起失血、感染等,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再植手术成功,可恢复较好的功能,预后较好。
预后-后遗症:
部分患者治疗后无生命危险,但肢体的外观及功能可能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日常-总述:
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休息,保护患肢,遵医嘱用药,进行功能恢复锻炼,促进疾病康复。按时到医院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因突然的创伤而毫无心理准备,肉体与精神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担心肢体丧失功能,给以后的生活、工作带来压力,产生害怕、紧张、焦虑的心理。
2、护理要点
(1)家属要多关心、安慰患者,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重拾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应尽量保持平稳的心态,可主动询问医生治疗方法和预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避免再植肢体用力过度,影响功能恢复,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2、注意保护伤肢,避免损伤。
3、注意局部保暖,保持一定的室温。
4、禁止吸烟饮酒,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5、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恢复锻炼,以促进肢体的活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观察患肢恢复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需卧床2~3周,局部制动,以防活动不当,造成再植肢体血管的损伤。患肢抬高,有利于静脉血回流,防止和减少肢体肿胀。
2、注意观察患肢肢端的皮肤温度、颜色、肿胀程度,如有肢端青紫或感觉麻木应立即告知医生。
3、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宜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安全,提高警惕,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