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转移性肺癌疾病概述: 转移性肺癌是最常见的转移性肿瘤,且比其他部位的转移瘤易于发现。本病...
养生
疾病名称: 转移性肺癌
疾病概述:
转移性肺癌是最常见的转移性肿瘤,且比其他部位的转移瘤易于发现。本病主要是由于全身各器官的恶性肿瘤通过各种转移途径转移至肺所致。约2/3的患者无明显症状,而大约1/3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发热、消瘦等症状。转移性肺癌的治疗方式是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本病为晚期病变,一般预后较差,但给予合理的综合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可以得到明显延长。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其遗传性与原发肿瘤相关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胸外科、肿瘤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胸部、肺脏
常见症状: 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发热、消瘦
主要病因: 全身各器官的恶性肿瘤通过血行、淋巴或直接浸润而转移至肺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痰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X线检查、CT、MRI、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出现转移性肺癌大多提示原发肿瘤已至晚期,虽然患者一般预后不理想,但若能给予合理的综合治疗,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可得到明显延长,生存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因此需要积极接受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多项相关研究表明转移性肺癌的发生率在30%~50%之间。其中,甲状腺癌、乳腺癌、肾癌、绒毛膜癌和骨肉瘤的肺转移发生率最高,可达60%~90%左右。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转移性肺癌好发于恶性肿瘤患者。
病因-总述:
转移性肺癌是由于全身各器官的原发恶性肿瘤通过血行、淋巴、直接浸润或气道种植而转移至肺,在肺部形成的转移性肿瘤。其中,癌症(甲状腺癌、乳腺癌、肾癌、绒毛膜癌等)转移占85%,肉瘤(骨肉瘤、淋巴肉瘤、滑膜肉瘤等)转移占15%。
症状-总述:
转移性肺癌患者的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约2/3的患者没有明显不适,而大约1/3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不适,后期会出现呼吸困难、发热、消瘦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转移性肺癌患者可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气胸、感染、压疮、高钙血症、肿瘤溶解综合征、出血、低血糖、高血钾、恶病质、昏迷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咯血。
2、明显的意识障碍、昏迷。
3、剧烈的咳嗽、胸痛。
4、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咯血。
2、伴发热、胸痛、恶心、呕吐等。
3、伴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贫血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肿瘤内科
本病属于肿瘤内科诊疗范围,应前往肿瘤内科就诊。
2、呼吸内科
初次就诊者,也可前往呼吸内科就诊。
3、胸外科
肺转移灶需要手术时,可前往胸外科就诊。
4、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救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应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有确诊过哪些疾病吗?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10、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1、您家里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之前得过癌症,现在是复发或转移了吗?
3、接下来要做哪些检查?
4、需要如何治疗?要做手术吗?
5、我的病情严重吗?治疗效果如何?
6、治疗的风险大吗?
7、需要住院治疗么?
8、这个治疗方案如果不理想的话,我还可以做哪些治疗?
9、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10、治疗后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痰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X线检查、CT、MRI、病理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是否存在皮疹、出血、颜色改变等,明确有无三凹征、颈静脉怒张、桶状胸、皮下气肿等,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病情。
2、医生通过触诊可以检查患者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以及有无皮下结节、语音震颤增强、胸膜摩擦感,有助于发现浅表病灶等。
3、医生通过叩诊可以检查患者有无肺内浊音、实音、过清音等异常,以及腹部是否存在移动性浊音、肝脾肿大等,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胸腹水、肺部感染等。
4、医生通过听诊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音增强或减弱,明确有无干湿啰音、胸膜摩擦音等,可以协助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痰细胞学检查
部分患者可以在咳出的痰液或血液中找到恶性细胞,但是转移性肺癌的痰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远低于原发性肺癌,并且很难判断恶性细胞的来源,因此对诊断价值不大。
2、肿瘤标志物检测
不同部位的原发肿瘤病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因此怀疑肺转移癌时,应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既可以鉴别癌肿的来源,还可监测原发病灶治疗后的复发和转移情况。比如,AFP升高提示肝癌、睾丸癌可能;CA199升高提示胰腺癌、胆囊癌可能;CA125提示肺癌、卵巢癌可能;而CEA升高通常见于胃肠道肿瘤、乳腺癌等。
检查-病理检查:
1、纤维支气管镜活检
是诊断原发性肺癌的金标准,在转移性肺癌的诊断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单发结节,还是多发或弥漫性病变者,均可以行本检查,活检阳性率可达70%~85%。大多数转移性肺癌仍保持着原发肿瘤的生物活性,如肝细胞癌有胆汁分泌、甲状腺癌有胶冻样物质等,可以明确诊断。
2、经皮穿刺活检
对于支气管镜未能明确诊断或病灶靠近胸壁时,可以在X线或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可达90%。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胸部X线平片对转移性肺癌的检出率并不高,一般为30%~50%左右,X线表现根据转移途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有时因同时存在多种转移途径,X线表现也可较为相似。一般为了转移性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将X线的特征表现分为以下七大类,结节型、淋巴和间质播散型、瘤栓型、气管内型、胸膜播散型、混合型和其他不典型改变。
2、CT检查
CT对于转移性肺癌的敏感性更高,可以发现绝大多数3mm以上的小结节,检出率可以达到80%左右,但会有一定的假阳性。肺转移癌在CT检查下通常具有以下5种类型的表现,结节或球形病灶、粟粒样改变、癌性淋巴管炎、空洞形成和气管内转移。
3、MRI
MRI在转移性肺癌的诊断价值上与CT检查基本相同,但MRI具有无辐射的优点。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结果,以及痰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X线检查、CT、MRI、病理活检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肺结核瘤、血源性感染性肺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肺结核瘤
肺结核瘤是肺结核病的一个临床阶段,患者也可以出现与转移性肺癌类似的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等临床表现,但患者因存在结核菌的感染,结核菌素试验通常为阳性。肺结核瘤病灶内常有钙化和空洞形成,而转移性肺癌少见,X线胸片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困难时可以通过术前或术后的病理活检最终确诊。
2、血源性感染性肺炎
血源性感染性肺炎多因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虽然通过X线胸片检查可见与转移性肺癌类似的多发性小结节,但病灶内常可形成空洞或囊性气肿,而在转移性肺癌少见。患者一般会出现高热和感染征象,通过痰培养和血培养可以找到相应的病原体,抗感染治疗有效,可与转移性肺癌进行区分。
治疗-治疗原则:
转移性肺癌的治疗目标是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根据患者原发肿瘤的类型和治疗情况、原发肿瘤治疗后的无病生存时间(DFI),以及转移瘤的部位和数量,结合患者的一般状况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
治疗-药物治疗:
1、内分泌治疗药物
适用于部分乳腺癌、前列腺癌、消化道肿瘤的肺转移,特别是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者。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有三苯氧胺、甲孕酮等。
2、分子靶向药物
分子靶向药物通过患者的肿瘤基因测序,可以更好地做到个体化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晚期肿瘤的分子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厄洛替尼、索拉非尼等。但是在分子靶向药物不断发展的路上,单一的分子靶向治疗仍不能取代传统的综合治疗模式。目前分子靶向药物在应对单基因驱动的“笨拙肿瘤”上已取得较为可靠的疗效,但是大部分肿瘤是由于多基因驱动的,单一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对于转移性肿瘤,很可能出现与原发肿瘤不同的基因表达,或是发生单靶点的耐药问题,给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3、其他辅助药物
(1)一些免疫药物,如干扰素、白介素、胸腺肽等,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免疫力,对部分类型的转移癌有效。
(2)出现癌性疼痛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按照“三级止痛”方案,采取主动预防用药,应按时规律给予止痛药物,而不是出现明显疼痛后才进行服药。
治疗-相关药品:
三苯氧胺、甲孕酮、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厄洛替尼、索拉非尼、干扰素、白介素、胸腺肽
治疗-手术治疗:
近年来,姑息性的手术用于转移性肺癌患者的案例日益增多,通过姑息性的手术切除,可以最大限度的切除转移病灶,保留正常的肺组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目前对于原发病灶已得到控制、无其他部位转移、可以耐受手术且内科治疗无效者,可以采取姑息性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楔形切除、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等。
治疗-放化疗:
1、化学治疗
简称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杀死或阻止癌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式。化疗是转移性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在化疗药物的选择上与各类型的原发肿瘤化疗原则相同,尽量选择对原发肿瘤单药疗效高、互不拮抗、不交叉耐药的3~4种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对于化疗敏感的某些晚期肿瘤,治疗效果更为确切,比如Ewing瘤、肾母细胞瘤、睾丸精原细胞瘤、乳腺癌、骨肉瘤、头颈部肿瘤等。
2、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是通过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适用于无法手术、原发肿瘤对放疗敏感、转移病灶为1~2个的转移性肺癌患者,如Ewing瘤、睾丸精原细胞瘤、乳腺癌、头颈部肿瘤等。近年来多主张适形放疗,不主张全肺放疗。
治疗-治疗周期:
转移性肺癌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转移性肺癌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对于可行手术切除、原发肿瘤放化疗敏感、原发肿瘤治疗后的无病生存时间(DFI)较长,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未出现转移者,经过合理的治疗,一般生存时间可以获得明显延长;而另一部分患者,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转移性肺癌可引起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本病标志着患者肿瘤已至晚期,增加治疗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3、转移性肺癌可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感染、压疮、高钙血症、恶病质、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转移性肺癌很难被治愈,治疗通常是以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
预后-复发性:
转移性肺癌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可能再次复发,具体复发率与原发肿瘤相关。
预后-生存周期:
转移性肺癌术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34%及8%左右。
日常-总述:
转移性肺癌患者往往因为病情处于晚期或终末期,而在精神层面和生理层面都遭受着较大的痛苦,因此家属应在用药护理、生活管理和术后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与帮助。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很可能对癌症转移产生悲观情绪,认为癌症发生转移了就没有治疗的必要了,从而放弃治疗,并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甚至对死亡产生恐惧。因此家属平时应多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尊重患者的意愿,允许患者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家人还可以通过陪患者聊天、听音乐、看电视节目、一起做冥想等,帮助患者分散注意,调节患者的不稳定情绪。
2、很多患者对于肿瘤诊治的发展和最新进展并不了解,因此应鼓励患者多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或与病友进行病情分享等,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并获取更多有用的诊疗信息,从而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观念,增强治疗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接受化疗的患者,平时应按时服用化疗辅助药物。
2、放疗期间,除非是放射医师的医嘱,否则不要在放射部位擦涂任何药粉、药膏、乳液等。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在康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失眠较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安眠药物,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
2、患者应注意保暖,预防继发感染。
3、咳嗽气喘者应采取半坐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排痰。咳嗽较重者,可以鼓励患者多喝一些热水。
4、长期卧床的患者,家属应按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身体容易受压的部位可以使用气圈、软垫等,避免长期受压,预防褥疮。
5、出现便秘者,需及时给予开塞露或缓泻药通便。
6、病情稳定者,家属可以帮助患者在室内外进行散步,适当增加活动量。
日常-复诊须知:
根据医嘱,定时到院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在搬运和照看过程中,不要随意挪动引流管和插管,防止其脱出。
2、全麻术后,患者未清醒时,应采取平卧位,可以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清醒后可以采取半卧位。
3、术后应注意看护患者,防止患者坠床。
4、注意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如手术切口处有大量渗血、渗液,或引流液颜色、量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5、肺部手术后,家属应帮助患者排痰,定时帮患者拍背。病情稳定后,可以鼓励患者做深呼吸,以防止术后肺不张。
6、术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从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若患者全身状况差,吞咽无力,可通过胃管给予鼻饲。
日常-特殊护理:
1、化疗期间,应注意口腔的护理,如使用软毛牙刷,进食前后及睡前使用漱口水漱口等。
2、放疗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照射部位只能用清水冲洗,不能使用肥皂清洗,而且不要洗掉放射医师在皮肤上所做的记号。尽量选择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皮肤损伤。
饮食调理:
转移性肺癌的患者应注意饮食上的调理,可以为患者提供能量支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和抵抗感染。
饮食建议:
1、建议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可以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2、加强营养,应采取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豆浆、蛋、鱼肉、鸡肉、兔肉、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3、对于食欲减退者,除了可以选择一些患者平时喜好的口味,还可以选用一些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如酸、咸、甜等浓重口味的食品。
4、多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香菇、核桃、甜杏仁、茯苓、海参、甲鱼等。
5、为了防止便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大白菜、韭菜、芹菜、香蕉等。
饮食禁忌:
1、避免进食油煎、烧烤等热性食物。
2、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浓茶、咖啡等。
3、忌油腻、黏滞生痰的食物。
4、戒烟戒酒。
饮食-其他注意:
1、化疗期间可以选择一些既补充气血,又不伤胃的食物,如黑木耳、芝麻、山药、猴头菇、桂圆肉、阿胶、鲫鱼等。
2、放疗期间可以多吃具有滋润清凉效果的食物,如枸杞子、百合、绿豆等。
预防措施:
对于预防转移性肺癌的研究正在大量进行,目前来看原发肿瘤治疗后,尽早及定期进行复查是防止肿瘤肺转移的关键。
1、适当的体育锻炼,多吃一些提高免疫力的食物,还可配合使用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
2、肿瘤患者应积极的治疗和控制原发病灶,可以减少肿瘤细胞发生转移的风险。
3、目前已开始使用基因或者分子水平的检测,能够更好的掌握患者体内癌细胞的动态,帮助医生及早制定应对措施,从而降低转移病灶的发生几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