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自发性血胸疾病英文名称: spontaneous hemothorax疾病概述: 胸膜腔...
养生
疾病名称: 自发性血胸
疾病英文名称: spontaneous hemothorax
疾病概述:
胸膜腔积血称为血胸,自发性血胸(spontaneous hemothorax)指非创伤性血胸,多发生于既往无明确的全身或肺胸疾病史者。自发性血胸多是由于胸膜腔内含有小动脉的粘连带被撕断所致,少数因肿瘤侵犯及肺大疱破裂所致。自发性血胸的临床表现随出血量、出血速度、胸内器官创伤情况和患者体质而不同。少量出血患者可不表现出明显症状;出血量多且出血速度快者呈现低血容量休克症状。本病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治疗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胸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胸部
常见症状: 面色苍白、脉搏快而弱、呼吸急促、血压下降
主要病因: 由肺大疱或囊肿壁血管破裂、脏壁层胸膜粘连被撕裂、恶性肿瘤出血、出血性疾病等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X线、超声检查、CT、胸腔穿刺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如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查明病情,进行适当的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自发性血胸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总述:
自发性血胸发生的原因常为肺大疱或囊肿壁上的血管破裂,或者脏层与壁层胸膜间粘连被撕裂,粘连组织间的血管被撕裂和破裂。胸膜腔负压以及肺的扩张、萎陷有助于出血的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胸膜原发性和继发性恶性肿瘤出血;
2、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引起的自发性血胸;
3、肺动静脉瘘小动脉穿孔;
4、胸膜子宫内膜异位、腹腔子宫内膜异位,血液经膈入胸膜腔;
5、主动脉瘤破裂、夹层动脉瘤破裂、脾动脉破裂;
6、长期进行抗凝治疗等。
症状-总述:
自发性血胸发病可骤然发生,也可缓慢起病。本病的临床表现随出血量、出血速度、胸内器官创伤情况和患者体质而不同。
症状-典型症状:
1、少量出血患者可不表现出明显异常症状。
2、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的患者起病急,脉搏快而弱,呼吸急促,有胸痛、胸部紧缩感、乏力、出冷汗、血压下降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1、胸膜腔大量积血会压迫肺和纵隔,出现呼吸困难和缺氧等表现。
2、出血量大会引起失血性休克,可导致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3、随病情发展可导致感染性血胸、凝固性血胸、纤维胸等并发症出现。
症状-伴随症状:
患者还有相应的原发疾病症状,如自发性气胸并血胸患者有气胸体征;夹层动脉瘤破裂患者常有剧烈胸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出血有周期性,与月经来潮有关。
就医-急诊指征:
1、剧烈胸痛。
2、胸闷、呼吸急促。
3、血压下降、面色苍白、脉搏快而弱。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胸痛胸闷。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病情较重时,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若病情较缓,可到胸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平静的状态,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奔波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胸痛、胸闷、面色苍白、脉搏快而弱、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通过血液检查、X线、超声检查、CT、胸腔穿刺检查等进一步了解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小量血胸常无异常体征。大量血胸可呈现气管、心脏向健侧移位,伤侧肋间隙饱满,叩诊呈实音。血、气胸患者上胸部呈鼓音,下胸部实音。患者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检查-实验室检查:
患者可行血液检查,大量出血的患者多有外周血红细胞明显下降,血红蛋白也明显下降。
检查-其他检查:
胸腔穿刺检查是有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有血胸发生,一般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出不凝血,即可确诊患者存在血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小量血胸可见伤侧肋膈角变钝,液面不超过膈顶;中量血胸液面达到肺门水平;大量血胸液平面超过肺门水平。
2、超声检查
可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积液以及积液位置,必要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
3、CT
能发现少量血胸,同时能观察肺边缘的小病变,如肺大疱、胸膜带状粘连等。
诊断-诊断原则:
患者常有用力咳嗽或屏气的诱因,一般突然起病,出现患侧胸痛、胸闷、气急,甚至出现休克症状。X线、超声、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胸腔穿刺抽出血液可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自发性血胸容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需要鉴别。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病变多为单侧,典型渗出性胸膜炎起病多较急,有发热、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发病初期有胸痛以及不同程度的气短和呼吸困难。胸部CT及胸腔穿刺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自发性血胸的治疗目的是防止休克、控制出血、清除积血、促使肺复张。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有非手术治疗、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及开胸探查术等,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患者,医生会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
治疗-一般治疗:
1、自发性血胸如果出血量很少,症状较轻,能迅速被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2、根据患者情况适量输血或补液,纠正低血容量;大量出血患者,应尽快给予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有预防或抗感染的作用。可选择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呋辛等药物,具体请以医嘱为准。
治疗-相关药品:
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呋辛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进行性加重的血胸,如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引流管持续出血,引流血量每小时达150~200ml或以上,持续2~3h不减,应及时进行剖胸探查术,清除血块和积血,寻找出血来源并给予缝扎止血。
治疗-其他治疗:
根据积血量多少,采用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及时排出积血。
1、胸腔穿刺
通过胸腔穿刺抽出血液,促使肺膨胀,减轻其他组织的压迫症状。
2、胸腔闭式引流术
经胸壁向患者胸膜腔内置入引力管道,通过单向引流装置持续排出胸膜腔内血液或气体的治疗方法。能排除积血、促使肺复张,减少粘连并改善呼吸功能。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绝大多数患者可经治疗而治愈,预后较好。如果治疗不及时,也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感染性血胸、休克等情况出现,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引起出血以及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感染性血胸、凝固性血胸、纤维胸、休克、DIC、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等情况出现,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绝大多数患者可经治疗而治愈,预后较好。
日常-总述:
自发性血胸患者术后需要积极进行护理,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管理,必要的生活习惯调整,对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疾病恢复有重要作用。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自发性血胸患者多有胸痛、胸闷、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表现,可能会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负面心理。
2、护理要点
(1)家属宜多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2)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尽快康复的目的。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时定量,避免私自增减药量。如出现皮疹伴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短期内应避免剧烈活动,但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2、季节变换时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3、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笑与暴怒,以免增加胸腔内压力。
4、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胸部X线、CT或超声。
日常-术后护理:
1、患者术后宜半坐卧位休息,使膈肌下降利于肺复张,还可减轻胸部疼痛。
2、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皮肤、黏膜的情况,及时发现患者有无胸闷、气短、烦躁、发绀等缺氧症状,一经发现及时告知医生。
3、家属协助患者翻身,并按摩受压部位,以免发生压疮。
4、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弯折、挤压或堵塞引流管。
5、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通过以下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积极预防或治疗胸膜肿瘤、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疾病。
2、患有以上疾病者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