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纵行骨折疾病英文名称: longitudinal fracture of the bon...
养生
疾病名称: 纵行骨折
疾病英文名称: longitudinal fracture of the bone
疾病概述:
纵行骨折(longitudinal fracture of the bone)是指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平行的骨折。本病主要由直接打击暴力、从高处跌落、车祸、工业意外以及骨骼附着肌肉的强力拉扯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骨擦音或骨擦感等症状。骨折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骨骼
常见症状: 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骨擦音或骨擦感
主要病因: 由直接打击暴力、从高处跌落、车祸、工业意外以及骨骼附着肌肉的强力拉扯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CT、磁共振
重要提醒: 纵行骨折可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应及时就医诊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该病暂无权威的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纵行骨折主要由强度较大的力作用于骨骼所致,包括直接打击暴力、从高处跌落、车祸、工业意外以及骨骼附着肌肉的强力拉扯等暴力情况的发生。
症状-总述:
纵行骨折好发于骨盆、颅骨、髌骨等扁骨或不规则骨。轻微的骨折一般只引起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而严重骨折和多发性骨折还可导致发热、休克等全身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疼痛
骨折局部出现剧烈疼痛,特别是移动患肢时加剧,伴明显压痛。
2、局部肿胀
骨折时,骨髓、骨膜以及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处形成血肿,以及软组织损伤所致水肿,致患处局部肿胀。
3、功能障碍
局部肿胀或疼痛使患肢活动受限。若为完全性骨折,可使受伤肢体活动功能完全丧失。
4、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症状-并发症:
1、休克
骨折所致的出血是主要原因,特别是骨盆骨折和多发性骨折,其出血量大者可达2000ml以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并发重要内脏器官损伤时,亦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2、发热
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出血量较大的骨折,如骨盆骨折、血肿吸收时可出现低热,但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出现高热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怎么受伤的?受伤多长时间了?
2、目前有哪些症状?还有哪里感觉疼痛吗?
3、在移动时感觉症状加重了吗?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采取应急措施了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您有没有基础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3、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会有后遗症吗?影响我以后的运动功能吗?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受到创伤后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X线、CT、磁共振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首先会观察局部有无畸形改变,同时注意局部皮肤是否有肿胀、皮肤发亮、皮下瘀斑等表现。之后会观察有无活动障碍或异常活动情况。
2、触诊
医生首先会检查局部皮温有无异常,之后会检查局部有无压痛、骨擦感等异常体征。必要时,医生还会检查局部关节活动情况,肌力、肌张力有无异常等。
3、其他
有时医生还可能会进行神经、血管检查,了解局部有无神经、血管损害,并初步评估损害严重程度。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首选且常规进行X线检查。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平片检查也很有必要,可以帮助了解骨折的类型和骨折端移位情况,对于骨折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CT
对早期、不典型病例以及复杂的解剖部位,CT尤其是三维CT以其分辨率高、无重叠和可进行图像处理的优点,弥补了传统X线检查的不足。骨和关节解剖部位越复杂或常规X线越难以检查的部位,CT越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如骨盆、颅骨等部位的骨折。
3、磁共振(MRI)
磁共振所获得的图像清晰、精细、分辨率高、对比度好、信息量大,特别对软组织层次的显示和观察较好,还可以发现X线平片及CT未能发现的隐匿性骨折并确定骨挫伤的范围。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外伤史,以及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X线、CT、磁共振等检查结果,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或开放性骨折,需进行休克抢救、止血等紧急处理。内固定术后一般需辅助石膏绷带固定。
治疗-一般治疗:
1、手法复位
应用手法使骨折或脱位复位,称为手法复位。轻微骨折一般会采取手法复位,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2、骨科固定支具
支具特别适用于四肢闭合性的稳定性骨折。
3、石膏绷带
石膏绷带固定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或某些部位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治疗-药物治疗:
1、镇痛
适用于骨折后疼痛剧烈的患者,常用药物有吗啡、曲马多等。
2、抗感染
(1)建议使用广谱抗生素,通常是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
(2)对有革兰阴性细菌严重污染危险的损伤,需加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如果有厌氧菌感染可能,推荐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或对厌氧菌敏感的抗生素。
治疗-相关药品:
吗啡、曲马多、青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1、手术切开复位的指征
骨折端之间有肌肉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关节内骨折;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多处骨折;老年人四肢骨折需尽早离床活动。
2、切开复位的优缺点
(1)优点:切开复位的最大优点是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可使患者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萎缩及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
(2)缺点:切开复位时分离软组织和骨膜,减少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降低局部抵抗力,若无菌操作不严,则易发生感染,引起化脓性骨髓炎等。
治疗-其他治疗:
骨折后的康复治疗极其重要,是防止并发症发生和及早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早期进行康复治疗,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发生。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骨折,特别是严重的骨折,如骨盆骨折、颅骨骨折等常是全身严重多发性损伤的一部分。因此,现场急救不仅要注意骨折的处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全身情况的处理。骨折急救的目的是用最为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患肢、迅速转运,以便尽快妥善处理。
1、抢救休克
首先检查患者全身情况,如处于休克状态,应注意保温,尽量减少搬动,有条件时应立即输液、输血。合并颅脑损伤处于昏迷状态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2、包扎伤口
开放性骨折,绝大多数伤口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最好使用充气止血带,并应记录所用压力和时间。创口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类予以包扎,以减少再污染。若骨折端已戳出伤口,并已污染,又未压迫重要血管、神经者,不应将其复位,以免将污物带到伤口深处。应送至医院经清创处理后,再行复位。若在包扎时,骨折端自行滑入伤口内,应做好记录,以便在清创时进一步处理。
3、妥善固定
固定是骨折急救的重要措施。凡疑有骨折者,均应按骨折处理。闭合性骨折者,急救时不必脱去患肢的衣裤和鞋袜,以免过多地搬动患肢,增加疼痛。若患肢肿胀严重,可用剪刀将患肢衣袖和裤脚剪开,减轻压迫。骨折有明显畸形,并有穿破软组织或损伤附近重要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可适当牵引患肢,待稳定后再行固定。
预后-一般预后:
骨折的愈合与患者年龄、身体健康状况、骨折部位和数量、患处血液供应以及是否感染有关。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严重骨折患者可能并发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1、纵行骨折可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畸形。
2、纵行骨折可出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达到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骨折复位。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因疼痛剧烈而自行加大药量,造成药物依赖。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耐受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避免进行对抗性运动。
4、注意卫生,家属应勤帮助患者洗手、洗澡,对于术后患者,应避开手术部位为其擦洗,防止切口沾水。
5、对于接受支具或者绷带石膏固定的患者,注意保持固定不移位。
6、尽早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半年后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患者应定期换药,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切口,若出现红肿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3、患者应遵医嘱尽早下床活动。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吃优质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多为患者准备富含钙和磷的食物,如黄鳝。
4、适量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喝碳酸饮料、咖啡、浓茶。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注意自我保护,在工地工作的人群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帽。
2、遵守交通规则,防止出现车祸。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