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足畸形疾病英文名称: foot deformity疾病概述: 足畸形(foot defo...
养生
疾病名称: 足畸形
疾病英文名称: foot deformity
疾病概述:
足畸形(foot deformity)是指由于先天性因素或后天性因素等多种病因引起的足部形态或结构异常。其症状主要有足部外观畸形、步态不稳、跛行、活动受限等。医生会根据病情不同,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以矫正畸形。一般经积极治疗,畸形可得到改善。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足部
常见症状: 足部外观畸形、步态不稳、跛行、活动受限
主要病因: 由先天性因素或后天性因素等多种病因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
重要提醒: 足部畸形会影响患者美观,还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因此,一旦发现,还需及早进行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先天性因素所致的足畸形好发于有家族史者。
2、后天性因素所致的足畸形好发于站立过久、行走过多、穿鞋不适人群。
病因-总述:
足畸形由先天性或后天性等多种病因引起。先天性因素包括先天发育不良、遗传因素;后天性因素包括疾病后遗症、姿势不当或穿鞋不适、炎性疾病等。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性因素
(1)先天发育不良: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可因胚胎早期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引起发育异常所致,也可能与胎儿的足在子宫内的位置不正有关,还可能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发育异常导致的胎儿早期肌力不平衡引起。而足骨、韧带或肌肉的发育异常,如跟骨外翻畸形、垂直距骨、足舟骨结节过大、儿童骨髄未融合或有副足舟骨、先天性足部韧带、肌肉松弛等,可导致扁平足。
(2)遗传因素: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有家族性,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不完全外显率的遗传性疾病。
2、后天性因素
(1)疾病后遗症:由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伤或肢体短缩所导致的最常见畸形为马蹄足。大脑瘫、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可使足内在肌、外在肌肌力失衡,引起平足症。
(2)姿势不当或穿鞋不适:长久站立或负重,使维持足弓的韧带疲劳而逐渐衰弱,形成扁平足;穿鞋不适,足部过度前倾,纵弓遭到破坏,也会引起扁平足,穿着狭窄的尖头鞋和高跟鞋与引起拇外翻有重要关系。
(3)炎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因破坏跖趾关节引起关节向外半脱位,形成平足症、拇外翻畸形。骨结核等足部骨病也可形成平足症。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表现为足部外观畸形,引起步态不稳、跛行,以及脚的活动范围受限。此外,根据病因不同,其畸形表现也有所不同。如先天因素所致可表现为前足内收、高弓等;后天因素所致者,可表现为扁平足、拇外翻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先天性因素所致的足畸形
可表现为前足内收、高弓;足跟内翻;踝关节马蹄;小腿内旋。
2、后天性因素所致的足畸形
(1)由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伤或肢体短缩所致者,可表现为马蹄足;由大脑瘫所致者可引起平足症。
(2)由姿势不当或穿鞋不适所致者,可表现为扁平足、拇外翻。
(3)由炎性疾病所致者,表现为平足症、拇外翻畸形。
症状-并发症:
1、滑囊炎
拇外翻时,第一拓指头的突出部分因长期受鞋帮的摩擦,局部皮肤增厚,并可在该处皮下产生滑囊,如红肿发炎,则成为滑囊炎。
2、骨关节炎
拇外翻严重者拇指的拓指关节可产生骨关节炎,引起疼痛。
3、关节畸形
平足症若缓慢发展,最终可进展为关节畸形,应给予早期预防,改善足弓形态。
就医-家庭处理:
1、冰敷出现症状的部位。
每天多次冰敷约20分钟。为了保护皮肤,可用一条细毛巾包住冰袋。
2、服用非处方药止痛剂。
可用布洛芬或阿司匹林,减少疼痛和炎症。
3、使用合适的鞋垫。
矫正鞋垫可以从疼痛区域转移压力,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步态不稳、跛行。
2、畸形和疼痛较重影响生活质量。
3、行走引起足部酸痛,足抬起后疼痛减轻或消失。
4、趾间关节处背侧皮肤因与鞋面摩擦形成胼胝或鸡眼,引起疼痛。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病情平稳者须于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足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足部的裤子、鞋袜,方便检查。
3、若考虑进行血常规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平时穿什么鞋?
2、您的职业是什么?
3、您在日常生活中会站立很久吗?
4、您的症状是持续出现还是偶尔发作?
5、您的症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缓解?
6、您的症状在什么情况下会加剧?
7、您的家族中有类似症状的亲人吗?
8、您曾经在别的医疗机构诊疗过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是什么导致了我的症状?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3、我的病情严重吗?
4、你建议怎么治疗?
5、我需要做手术吗?
6、治疗多久才能康复?
7、平时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8、需要限制我的活动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发现足部畸形时,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然后可能建议做脑脊液检查、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查体
可见单足或双足马蹄内翻畸形,即尖足、足跟小、跟骨内翻,前足内收,即各足趾向内偏斜,此外胫骨可合并内旋。畸形严重时足跖面可见一条深的横行皮肤皱褶,跟骨小,跟腱细而紧。患侧小腿肌肉常较健侧明显萎缩。
2、平足症查体
可见足腰部肿胀、足印肥大、全足宽阔低平、跟舟韧带部压痛、站立位足跟外翻、足内缘饱满、足纵弓低平、前足外展、足舟骨结节向内侧突出。
3、拇外翻查体
可见拇趾外翻,跖趾关节轻度半脱位,第2~3跖骨头跖面皮肤、跖趾关节足底侧可形成胼胝。畸形严重者,第2足趾有时被挤到足趾背侧形成锤状趾。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主要用于筛查脊髓灰质炎。顿挫型脑脊液通常正常,无瘫痪型或瘫痪型脑脊液改变类似于其它病毒所致的脑膜炎。颅压可略高,细胞数稍增,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热退后细胞数迅速降至正常,蛋白可略高。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少数患者脑脊液可始终正常。
2、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查
主要用于筛查类风湿性关节炎。该病患者自身抗体检测中类风湿因子(RF)可呈阳性,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中抗CCP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约75%的病人出现,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亦可在疾病早期出现,与疾病预后相关。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足畸形患者一般不需要X线检査即可诊断,但进行X线检查可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
2、MRI检查
主要用于鉴别足畸形是否由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MRI对早期诊断有意义,并且可以显示关节软组织病变、滑膜水肿、增生和血管翳形成,对于骨髓水肿等较X线更敏感。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足畸形的外观表现,再结合X线、MRI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除外大骨节病。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大骨节病相鉴别。大骨节病主要破坏儿童和青少年的关节软骨和骨骺,导致发育障碍。患者成年后身材矮小,四肢和手指短,关节粗大活动受限,俗称柳拐子病。依据在流行地区的病史,典型的两踝粗大变形和活动不灵,并结合X线,不难做出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足畸形的治疗目的以改善畸形和恢复功能为主,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轻型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即非手术疗法,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轻型病例可采用保守治疗即非手术疗法矫正畸形。
1、先天性马蹄足内翻
(1)手法扳正: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由医生指导患儿的母亲作手法扳正,之后可用柔软的旧布自制绷带,将足松松地包在已矫正的位置上。
(2)双侧夹板固定法:不能坚持长期手法扳正者,可于出生后1个月采用轻便的双侧夹板(Denis-Browne夹板)矫形。
(3)手法矫正、石膏固定法:适用于1~3岁的患儿。双侧畸形可同时矫正,手法矫正的本质是将畸形的组成部分,按一定的程序逐个予以矫正,直至弹性抗力完全消除为止。最后将手法矫正取得的成果用管型石膏固定起来,直至完全排除畸形复发为止。
2、平足症
在活动时纠正足平衡,进行足部训练,加强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的肌力,矫正足外翻。在行走时,应穿足底和足跟内侧加高3~6mm的矫形鞋或使用各种矫形鞋垫,鞋后跟应宽,鞋底内侧应平直,鞋腰部应窄,并经常练习用足趾行走,作屈趾活动,或以足趾拾物等动作。
3、拇外翻
(1)穿合适的鞋子可防止拇外翻的发生和发展。
(2)轻度拇外翻可在第1~2趾间夹棉垫,改变穿鞋习惯,使第1跖骨头避免受挤压和摩擦。
(3)对于拇外翻畸外形严重,但不疼痛的病例,不建议手术治疗。痉挛性扁平足若病程短,可先选用手法作被动锻炼,逐渐克服腓骨肌的痉挛,或在麻醉下使用内翻手法矫正畸形后以石膏靴固定足于内翻内收位,5~6周后拆除石膏改穿平足矫形鞋。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特效药。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效果不满意或畸形复发者,均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基本目的是减轻疼痛,纠正畸形,恢复足的正常功能。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具体畸形情况而定。
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一般在10岁以前,不宜作骨部手术,以免损伤骨髄。大多数釆用软组织手术。主要有跟腱延长术,足内侧挛缩组织松解术,跖腱膜切断术,必要时部分切开踝关节后方关节囊。
2、平足症
对合并骨关节炎、骨性畸形的成年病例,需施行手术治疗。根据畸形的不同,可选择作截骨术、三关节融合术、肌力平衡重建术及副足舟骨摘除术等。严重痉挛性扁平足,可施行距下关节融合术。
3、拇外翻
(1)Mayo手术:手术应完全切除跖骨头内侧增生的骨赘,紧缩法缝合内侧关节囊,纠正外翻畸形。手术简单,但易于复发。
(2)McBride手术:是一种软组织矫正术,手术原理是将牵拉拇外翻的踞收肌自趾骨近端转移到第1跖骨头的外侧,增加截骨部分第1跖骨向外的力量,并把第1跖骨头骨赘切除,去除易受压迫的隆起。
(3)Keller手术:手术切除近节趾骨的近端约1/3,使拇趾短缩,将拇收肌腱和外侧关节囊的挛缩紧张一并解除,使畸形得以矫正。
(4)跖趾关节重建术:可以改善足耻外观形状,解除疼痛,维持稳定性和运动功能,保持足趾的长度。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积极治疗后,一般可改善畸形,不影响正常生活。
预后-危害性:
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属于遗传性疾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2、足畸形会影响行走、美观,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后,一般可改善畸形。
日常-总述:
足畸形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努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还要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足畸形会影响行走、美观,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可能因此产生焦躁、自卑的心理。
(2)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属于遗传性疾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忧虑。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不要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让患者感受到尊重。
(2)患者应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保持心境平和。
日常-用药护理:
当患者疼痛严重时,医生一般会给予患者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常用药物有吗啡、芬太尼、曲马多或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状态,若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嗜睡、眩晕等,及时通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科学作息
充分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站立或步行后可抬起脚适当休息。
2、日常锻炼
停止一段时间较为剧烈的运动,但可以保持健康与低冲击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
3、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穿鞋习惯,避免穿高跟鞋、尖头鞋,选择穿宽松、适合运动的鞋子。
4、佩戴支具
家属可遵医嘱为患者定制合适的支具,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督促患者坚持佩戴支具。
5、康复训练
家属应遵医嘱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关节活动,加强足外翻肌力训练,逐渐负重,练习行走,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的不良姿势,督促患者坚持功能锻炼,并正确协助患者完成各种活动。
日常-复诊须知:
一般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需要长期进行,定期复查。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有不同的治疗周期,建议患者遵医嘱按时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家属应遵医嘱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术后创面的渗血情况,特别是经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由于术中缝合的原因会出现渗血较多的情况,如伤口出现过多的渗液,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换药。
2、术后家属可将患者的术侧肢体抬高15~20°,有助于血流循环,可减轻术后肿胀。且当患者疼痛程度较轻时,可通过分散患者注意力、陪患者聊天等方式缓解患者疼痛;疼痛程度较重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止痛药物。
3、因术后需要局部加压止血,可能引起患者患肢血运较差,为此术后家属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患肢的未梢血运情况,如发现紫绀、皮温下降、肿胀特别明显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且术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家属可适时遵医嘱给予患者退烧药,或者用温水擦患者腋窝、腹股沟等处,帮助患者降温。
4、家属应遵医嘱帮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以患者自主活动为主要护理原则,康复过程应逐渐加大运动量。手术后1天帮助患者穿前开口矫形鞋行走,行走时注意尽量避免足外侧着地。术后患肢的踝关节与足趾关节均应适当的运动,3次/d,3~5min/次。活动时,注意范围不宜过大,避免伤口出现不适的症状。术后2天可以根据患者的状态,循序渐进为患者增加活动范围以及运动量。2周后督促患者对第一趾关节进行被动活动,用一只手保持第一趾关节近端不动,另一只手对第一趾关节远端进行屈伸活动,2次/d,活动5min/次。6周后患者可正常行走,但应穿宽松平底鞋。
饮食调理:
足畸形患者饮食无特殊要求,但营养均衡、科学健康的饮食有利于康复。
饮食建议:
1、患者宜进食高钙、清淡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
2、食用钙含量高的食物。钙含量高的食物有利于骨的发育,尤其是对于术后患者,有利于骨的愈合。日常生活中,钙质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虾皮等。
3、食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蛋白质是形成韧带、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还利于术后病人的恢复。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畜肉、禽肉、蛋类及鱼、蟹等;还有大豆类,包括黄豆、大青豆和黑豆等,其中以黄豆的营养价值最高。
4、患者可适量吃些富含铁的食物,如猪肝、动物血制品、瘦肉、海带、蛋黄等。
5、多饮水。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
6、建议清淡饮食。
饮食禁忌:
尽量避免酸、辣、油腻的食物。
预防措施:
1、适当锻炼
尤其对于慢性疾病但可以适量锻炼或身体过重的人群,锻炼小腿和足部,防止肌肉萎缩,维持足弓张力。
2、减少站立时间
长久站立或负重人群,如收银员、体力工作者,易使维持足弓的韧带疲劳而逐渐衰弱,引起平足症。
3、健康的穿鞋习惯
穿鞋不适,如长期穿着狭窄的尖头鞋和高跟鞋,足部过度前倾,纵弓遭到破坏,与平足症、拇外翻的发生有重要关系。
4、矫形鞋垫
这种嵌入式的治疗辅具,可以通过改变足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重新分布足底压力,可预防和治疗一些临床病症,且长期使用无危害性。目前对于扁平足等足部畸形矫形鞋垫的应用比较成熟,矫正和缓解病痛效果较佳。
5、妊娠期的保健
女性妊娠期间应坚持孕检,并忌烟酒,且若需使用药物应在咨询医生后使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