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阿司匹林过敏疾病概述: 阿司匹林过敏是指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后,出现皮肤、呼吸系统甚至全身...
养生
疾病名称: 阿司匹林过敏
疾病概述:
阿司匹林过敏是指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后,出现皮肤、呼吸系统甚至全身性过敏反应,是造成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原因之一。药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阿司匹林过敏的金标准。对于阿司匹林过敏者,应立即停止使用阿司匹林,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更加严重,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干预,多数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皮肤科、变态反应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皮肤红斑和风团、瘙痒、眼睑水肿、喘息、哮喘发作
主要病因: 应用阿司匹林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药物激发试验
重要提醒: 阿司匹林过敏者在生病就医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防止误用过敏药物。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阿司匹林过敏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3%,在慢性鼻窦炎、哮喘或慢性荨麻疹等人群中,患病率可能高达20%~3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有哮喘、鼻息肉或慢性鼻窦炎、慢性荨麻疹病史的人群;
2、过敏体质的人群;
3、对其他药物过敏的人群。
病因-总述: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阿司匹林和其他NSAIDs仅次于抗生素,是引起过敏反应的常见药物。阿司匹林过敏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有COX-1(环氧合酶-1)抑制学说和IgE途径假说两种。
病因-基本病因:
1、COX-1(环氧合酶-1)抑制学说
有学者认为,阿司匹林致敏可能与阿司匹林发挥药理作用,抑制COX-1途径,致PGE2(前列腺素E2)生成减少,花生四烯酸大量经5-LO途径合成LTs(白三烯),并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类胰蛋白酶等活性物质有关,进而介导过敏反应的产生。
2、IgE途径假说
该假说认为可能是阿司匹林造成蛋白乙酰化,成分半抗原而具有致敏作用,通过IgE抗体介导引起变态反应。
病因-危险因素:
1、罹患哮喘、鼻息肉或慢性鼻窦炎、慢性荨麻疹等疾病,发生阿司匹林过敏的风险明显增加。
2、过敏体质者,有更高的阿司匹林过敏风险。
3、如果对其他药物过敏,则发生阿司匹林过敏的风险增高。
症状-总述:
阿司匹林过敏可导致多种症状,包括皮肤症状、呼吸系统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症状-典型症状:
1、皮肤症状
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是阿司匹林过敏最常见的皮肤表现。患者可出现皮肤红斑和风团,瘙痒剧烈,以及眼睑、唇、咽喉等部位水肿症状。
2、呼吸系统症状
表现为喘息、哮喘发作、呼吸困难等。
3、全身性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过敏反应严重,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心率增快、皮肤湿冷、意识模糊、晕厥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阿司匹林过敏可并发急性呼吸道阻塞、肺水肿等,应予以积极治疗。
就医-急诊指征:
1、应用阿司匹林后突然出现哮喘发作、呼吸困难,持续不能缓解;
2、应用阿司匹林后短时间内心率增快、皮肤湿冷、意识模糊甚至晕厥;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应用阿司匹林后持续出现皮肤红斑和风团,瘙痒剧烈;
2、伴眼睑、唇、咽喉等部位水肿;
3、伴喘息;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病情危急者,须于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者,须于变态反应科、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症状?症状是何时出现的?持续了多久?
2、这些症状有加重或减轻吗?
3、您近期服用过阿司匹林吗?
4、您既往有过类似情况吗?
5、您的亲属中有人为过敏体质或存在过敏情况吗?
6、您有进行过检查吗?哪些检查?结果如何?
7、在来本院之前,您有使用过药物治疗吗?何种药?治疗效果如何?
8、您是否还存在其他疾病?有进行治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患病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病情严重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能治好吗?
4、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5、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6、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如果在应用阿司匹林后出现风团、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就诊后,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病情;之后,可能建议做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药物激发试验等,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疹、皮疹的特征以及有无其他器官或系统的体征,目的是初步判断患者病情并作出初步诊断,为后续检查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实验室检查:
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通过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原刺激后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反映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程度及状态,对于诊断阿司匹林过敏有一定的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药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阿司匹林过敏的金标准。通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给药剂量诱发过敏反应,从而确定患者对阿司匹林是否过敏。
1、给药途径
药物激发试验包括口服、吸入、鼻内等不同给药途径,其中口服激发试验最常用;吸入性激发试验经支气管给药,主要用于支气管症状明显的患者,其较少产生全身性反应,较口服激发试验安全、迅速,但敏感度较口服激发试验低;鼻内激发试验使用可溶性阿司匹林,用于哮喘症状严重无法耐受口服或吸入性支气管激发者。
2、注意事项
药物激发试验是一种高风险的诊断手段,因此在决定进行试验之前,应充分评估风险和收益,并且必须在配备完善的急救设备和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务人员的条件下进行。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阿司匹林应用史,以及荨麻疹、哮喘、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结合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药物激发试验等辅助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阿司匹林过敏患者的治疗原则是立即停止使用药物,部分患者在停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如果症状严重,可使用抗组胺药物、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阿司匹林过敏者可进行脱敏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发生阿司匹林过敏后,患者应立即停用阿司匹林,并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类似功效的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
通过抑制机体细胞产生组胺,或者竞争性结合细胞受体的方式,来降低患者的过敏反应,从而缓解过敏症状。常用的药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苯海拉明等。
2、β2受体激动剂
对于有哮喘症状的患者而言,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β2受体激动剂,比如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可以缓解气道炎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进而改善哮喘症状。代表药物有孟鲁司特、扎鲁司特等。
4、糖皮质激素
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能够迅速改善过敏症状。常用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治疗-相关药品: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苯海拉明、特布他林、沙丁胺醇、孟鲁司特、扎鲁司特、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必要时,患者可进行脱敏治疗。患者开始从小剂量应用阿司匹林,逐渐增加给药剂量,以使机体对阿司匹林的耐受性增加,使得之后在应用阿司匹林时处于不反应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脱敏治疗时,应充分准备好抢救设备并在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以免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阿司匹林过敏的预后因人而异,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相关。病情轻者,在立即停药后,症状即可得到缓解;病情严重者,若及时得到合理的治疗,症状也能够改善,但若不及时治疗,可存在致命风险。
预后-危害性:
1、阿司匹林过敏可引起多种症状,包括皮疹、皮肤瘙痒、哮喘等,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2、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比如心血管疾病,而阿司匹林过敏者则由于药物的限制,不得不去寻找其他的替代药物。
3、阿司匹林过敏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包括检查费用、治疗费用,而且可能会耽误患者的工作。
4、阿司匹林过敏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因为患者需要始终警惕阿司匹林和其他可能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
预后-治愈性:
阿司匹林过敏通常难以彻底治愈,但通过积极的治疗,症状可得到控制。
日常-总述:
阿司匹林过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应用阿司匹林及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同时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保证生活规律,适当运动,对于促进疾病恢复和防止复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切勿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换药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造成过敏状况恶化。另外,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当出现不良反应时,需及时就诊进行相应的处理。
日常-生活管理:
1、疾病发作期间要注意休息,待病情控制、症状缓解后,可适当进行散步、快走等运动,增强体质。
2、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避免熬夜。
3、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压力过大、焦虑等不良情绪。
日常-复诊须知:
建议患者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有助于医生了解过敏症状的变化、评估病情的进展,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饮食与阿司匹林过敏的关系不大,所以阿司匹林过敏者保持正常饮食即可。患者平时要保证规律饮食,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
饮食建议:
1、日常要注意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瘦肉、豆类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帮助稳定免疫系统,对于促进康复有积极作用。
2、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比如柑橘类水果等。
3、保证饮食均衡、营养全面。
饮食禁忌:
1、尽量减少油腻、腌制、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尽量不吃偏门的食物,以免导致接触到新的过敏原。
预防措施:
阿司匹林过敏预防的关键在于避免应用阿司匹林或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另外,慎用或禁用与阿司匹林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以避免药物交叉过敏反应。此外,避免自行滥用药物,以免误服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如果需要用药,请由专科医生开具。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