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埃博拉出血热疾病英文名称: Ebola virus disease,EVD疾病别名: 埃...
养生
疾病名称: 埃博拉出血热
疾病英文名称: Ebola virus disease,EVD
疾病别名: 埃博拉病毒病、埃博拉病毒出血热
疾病概述: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virus disease,EVD)是由埃博拉病毒(EBOV)引起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该病死亡率很高,危害很大,临床主要表现有发热、乏力、肌肉疼痛、头痛、牙龈出血、呕血、血便等。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导致器官衰竭、休克、死亡等严重后果。本病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发热、乏力、肌肉疼痛、头痛、皮疹、出血、休克
主要病因: 埃博拉病毒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核酸及病毒抗原检测、抗体检测、病毒分离、电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具有传染性,患者应做好隔离,以免传染给他人。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1、到目前为止,本病的传染源只有患者本身,而且是在疾病极期(即症状最为明显的时期)的患者。
2、猴类和猩猩也对本病易感,因此这类动物感染此病毒后,也有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源(曾有一位瑞士的技术员,对一只病死的猩猩进行尸检,而染上此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本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触,比如与患者频繁接触的医务人员和家属,容易发生本病。此外,与患者共用未经彻底消毒的注射器,也曾引起本病的传播。
2、性接触传播
本病的病原体可能存在于恢复期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中,因此,该病毒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死亡率:
埃博拉出血热的致死率很高,临床上大约为25%~9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有研究显示,从1976~2012年共报道24起疫情,全部发生在非洲中西部。
病因-总述:
本病系埃博拉病毒(EBOV)感染所致,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目前已鉴定的EBOV有5种亚型: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科特迪瓦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4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破坏正常的凝血功能和血管壁,使患者呈现出血倾向。
症状-总述: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很短,可持续2~21天,其病程发展阶段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可见发热、肌肉疼痛、头痛等表现;随后出现呕吐、腹泻、皮疹、出血等症状;晚期还可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初期症状
患者前期可突然出现发热、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等与普通感冒类似的症状。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2、中晚期症状
(1)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症状。
(2)出血症状可能出现在发病4~5天后,包括出血性结膜炎、牙龈出血、呕血、血便、血尿等症状。
(3)晚期患者会出现嗜睡、无尿、呼吸急迫、休克及多器官衰竭症状。
(4)危重患者还可出现低血压、低血容量休克等,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等。此外,由于组织多发性局灶性坏死,还可并发胰腺炎、睾丸炎、尿道炎、腮腺炎、舌炎、肺炎、唇裂、口腔溃疡等。
就医-急诊指征:
突发高热、寒战,出血症状严重者,需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发热症状,持续不缓解,影响日常生活。
2、发现有出血倾向。
3、伴随头痛、肌肉疼痛。
4、接触过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出现以上症状者。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感染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本病有一定传染性,患者可佩戴口罩就诊,最好乘坐私家车,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里不舒服吗?
2、您的症状是何时出现的?有加重的情况吗?
3、您是否有去疫区工作、旅行或生活的经历?
4、您发病前是否有野生动物接触的经历?
5、您周围是否有人出现类似的情况?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疾病严重吗?死亡率高吗?
3、有哪些治疗方法?
4、我的疾病会传染吗?该如何防止疾病传染?
5、我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来复查?
6、我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发热、乏力、肌肉疼痛、头痛、皮疹、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其做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核酸及病毒抗原检测、抗体检测、病毒分离、电镜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会检查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出血点的部位、大小等;还会检查有无肝脏、脾脏或淋巴结肿大。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早期可见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随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及核左移。
2、尿常规
早期可有蛋白尿。
3、肝肾功能检查
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随着肾损伤的加重,血尿素氮和肌酐进行性升高。
4、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酶原(PI)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延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5、核酸及病毒抗原检测
国际上目前对EBOV感染诊断主要靠荧光PCR检测病毒核酸,用酶联免疫法检测EBOV核蛋白抗原。发病后3天内,血标本中EBOV核酸及抗原检出率低,发病后3~10天检出率高。
6、抗体检测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EBOV IgM抗体和IgG抗体,IgM抗体阳性可确诊,单份血清IgG抗体阳性提示曾感染EBOV,双份血清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或以上者可确诊。
7、病毒分离
采集急性发热期患者血标本,用Vero、Hela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一般发病1周内,血标本病毒分离率高。但是因为该检查需在生物安全防护水平-4实验室进行,国内目前尚无法开展此项目。
检查-其他检查:
电镜检查:从患者的血液、尿液、含汗腺的皮肤、肝穿刺组织中,用电镜检出病毒颗粒,是埃博拉出血热的直接快速的诊断方法。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疫区生活史,以及发热、乏力、肌肉疼痛、头痛、皮疹、出血、休克等临床表现,再结合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核酸及病毒抗原检测、抗体检测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重点是针对电解质紊乱、缺氧、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1、患者早期往往会出现脱水,需静脉或者口服补液。
2、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注新鲜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者应输注血小板。
3、急性肾衰竭者,必要时可采取透析疗法。
4、急性肝衰竭患者,应积极救治,比如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纠正低蛋白血症等。
治疗-一般治疗:
对患者必须进行严格的隔离,隔离的方法称“屏障技术”,需注意以下事项:
1、医护人员在检查或治疗患者时,必须穿戴隔离衣、口罩、手套和护目镜;
2、严格限制探视患者;
3、可丢弃用品在使用之后,应焚毁处理;
4、一切重复使用的用品,在用前、用后,均需消毒处理;
5、因为本病病原体易被消毒剂破坏,故所有的硬表面(如桌面、地板等)均应用消毒剂擦拭清洁。
治疗-药物治疗:
干扰素:在抗病毒方面,干扰素似乎可以起一些作用,能够部分纠正病毒对机体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有报道称使用干扰素后,在感染EBOV后,必死的猴群中约33%存活。
治疗-相关药品:
干扰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幸存者需要较长的康复期。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无尿、呃逆和呼吸急促时,则提示预后不良;非死亡病例中,患者可能先发热数日,然后在病程第6~11天逐渐好转,发病后2周仍存活者,则存活率可望达到70%。
预后-危害性:
本病具有传染性,可传染给他人,且预后较差。
预后-治愈性:
本病较难治愈。
预后-后遗症:
非致死性患者恢复期一般较长,通常遗留有脊髓炎、复发性肝炎、葡萄膜炎、精神障碍等后遗症。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隔离措施,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家属。由于本病病情较重,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尽量戒烟,以促进身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一般起病较急,患者可有发热、出血、头痛等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从而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
(2)部分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患者会过分担忧、恐惧,进而影响其对治疗的信心。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本病具有传染性,在接受治疗期间,要注意隔离,患者用过的衣物应先消毒后清洗,生活用品也应定期消毒。
2、牙刷、毛巾等个人物品需专用,避免与他人交叉使用。
3、配合医生做好隔离措施,告知家属不要来探视,避免被传染。
4、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经常通风换气。
5、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熬夜,以促进身体恢复。
6、尽量戒烟戒酒。
饮食调理:
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饮食调理,有助于促进康复。
饮食建议:
给予少渣、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不洁的食物。
2、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或过夜的食物。
3、避免吃煎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
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埃博拉病毒患者。
2、去动物园或者野外时,避免接触猩猩等动物。
3、居住在疫区或者去疫区旅行者,避免捕食野味,并做好个人防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