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氨酰基脯氨酸二肽酶缺乏症疾病英文名称: prolidase deficiency疾病别名...
养生
疾病名称: 氨酰基脯氨酸二肽酶缺乏症
疾病英文名称: prolidase deficiency
疾病别名: 脯氨肽酶缺乏症、脯氨酸肽酶缺乏症、脯肽酶缺乏症
疾病概述:
酰基脯氨酸二肽酶(PD)缺乏所引起。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变可造成皮肤、神经、眼、耳、鼻、喉、骨骼和关节等多系统受累表现,以双下肢难治性溃疡、特殊面容、反复感染、智力障碍、脾肿大、骨发育不良等为特征。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较为困难。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双下肢难治性溃疡、特殊面容、反复感染、智力障碍、脾肿大、骨发育不良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脯氨肽酶缺乏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免疫学检查、染色体检查、尿液检查、脯氨酸二肽酶活性测定、基因检测、病理活检
重要提醒: 本病为遗传疾病,尚无特效疗法,故存在家族史者应做好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减少患病儿的出生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氨酰基脯氨酸二肽酶缺乏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目前国内外仅有数十例报道,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具有家族史的儿童。
病因-总述:
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9p13.2。当氨酰基脯氨酸二肽酶缺乏时,会致使患者体内胶原降解产物亚氨基二肽释放和清除发生障碍,造成引起亚氨基二肽在体内堆积,导致血管、皮肤及骨关节等系统的病变。
症状-总述:
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具有高度异质性,小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存在症状者,平均诊断年龄为7岁,临床表现以双下肢难治性溃疡、特殊面容、反复感染、智力障碍、脾肿大、骨发育不良等为特征。
症状-典型症状:
1、皮肤损害
约90%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皮肤损害,是本病最为重要的临床表现。
(1)双下肢难治性溃疡:为本病最主要的表现,约2/3的患者可出现双下肢难治性溃疡,特别是在小腿下部及足部,溃疡通常深在、慢性、反复发作,溃疡表面可有肉芽组织和脓性分泌物,一般无疼痛。患者的溃疡通常经数月后缓慢痊愈,遗留萎缩、瘢痕、色素异常等。
(2)光过敏和毛细血管扩张:较为常见,病情较轻者可见面部、手掌和足底的弥漫性毛细血管扩张,常伴有皮肤瘙痒。
(3)紫癜:病情较轻者也可出现紫癜性皮肤损害,表现为多发淤斑、细小的紫癜性皮疹。
(4)毛发受累:约25%的患者可出现青年白发,少数患者可出现早秃。
(5)红斑皮炎:约25%的患者可出现鳞屑性红斑丘疹损害。
(6)其他:如皮肤丹毒样斑块、结痂、皲裂、皮肤菲薄、皮肤干燥等。
2、特殊面容
也是本病的常见表现之一,患者的特殊面容并不存在一致的形态,可表现为各种眼部、耳、鼻、牙齿等异常,包括眼距过宽、眼突出、斜视、弱视、耳郭畸形、颅缝隆起、上睑下垂、下颌骨突出、鼻小而发育不全、唇裂、牙齿缺陷等。
3、反复感染
约50%的患者可在儿童期出现反复感染,主要表现为中耳炎、副鼻窦炎、腮腺炎等。
4、智力障碍
约50%的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表现为面部表情呆板、低智商(IQ30~90不等)等。
5、脾肿大
约40%的患者可出现脾肿大,部分患者可伴肝肿大。
6、骨发育不良
包括骨质疏松、关节松弛、身材矮小等。
症状-并发症:
氨酰基脯氨酸二肽酶缺乏症可并发足部畸形、马蹄足、眼萎缩、耳聋、多毛症、肥胖症、抑郁症、脓皮病、骨髓炎、脊柱裂等。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到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易暴露的衣裤。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出生时有异常吗?现在有什么症状?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生长发育情况如何?智力发展怎样?
6、家族中有类似病例吗?
7、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
2、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平时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8、这个病还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在儿童时期出现双下肢难治性溃疡、特殊面容、反复感染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免疫学检查、染色体检查、尿液检查、脯氨酸二肽酶活性测定、基因检测、病理活检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皮疹、特殊面容、特殊步态、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发育迟缓、骨骼和关节畸形等体征,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心脏杂音、呼吸音异常、啰音、肾区叩痛、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心肺腹受累征象,有助于评估病情。
3、医生通过皮肤科专科检查,可进一步评估皮疹的性质、大小、颜色、范围、分布,以及有无糜烂、破溃、溃疡、瘢痕等。
4、医生通过智力测验,可以判断患者有无智力障碍。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部分患者可有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表现,有助于诊断。
2、免疫学检查
部分患者可有γ-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异常,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3、染色体检查
用于排除染色体异常性疾病。
4、尿液检查
患者尿液中可见亚氨基二肽异常增多,以苷胺酰基脯氨酸为主,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5、脯氨酸二肽酶活性测定
对患者血液红细胞、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PD活性测定,可作为确诊的重要依据。
6、基因检测
由于本病具有明确的病因,因此,也可以进行致病基因检测,用于本病的诊断、产前诊断及携带者的检出。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必要时,医生会取得患者的皮损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皮肤损害的病理改变,以帮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双下肢难治性溃疡、特殊面容、反复感染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家族史,以及血常规、尿液检查、脯氨酸二肽酶活性测定、基因检测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氨酰基脯氨酸二肽酶缺乏症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上较为困难。目前主要是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针对皮肤损害进行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得改善。基因治疗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外用药物
部分患者使用5%脯氨酸、5%甘氨酸软膏进行局部治疗,可使皮肤溃疡有所缓解。
2、全身用药
相关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口服维生素C、氨苯砜或硫酸锰有效,但具体疗效仍待进一步证实。
治疗-相关药品:
脯氨酸、甘氨酸软膏、维生素C、氨苯砜、硫酸锰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皮肤溃疡,可考虑进行局部植皮,能使皮损获得缓解。
治疗-治疗周期:
氨酰基脯氨酸二肽酶缺乏症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氨酰基脯氨酸二肽酶缺乏症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部分患者经积极诊治,皮肤损害可获得缓解,但有可能反复发作。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神经、骨骼、眼等多系统受累,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
2、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尚无法完全治愈,部分患者经积极诊治,症状可有所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日常-总述:
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生活中注意做好日常管理,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多为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加之病情严重,若过分限制其活动可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家属应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增加患儿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以最佳的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
3、在身体耐受下规律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被褥,穿宽松舒适的衣物。
5、患者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时戴口罩。
6、注意随天气变化添减衣物,防寒保暖。
7、若患者智力障碍较重,生活不能自理,家属应陪护在身边,避免意外损伤。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用餐,可少量多餐。
2、注意营养均衡,每天摄入富含一定量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
3、食物宜清淡易消化。
4、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5、婴幼儿患者应坚持母乳喂养。
饮食禁忌:
1、避免吸入二手烟。
2、切忌暴饮暴食,特别是智力障碍的患者,家属应在旁边看护其进食,避免进食过多。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等。
预防措施: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暂无特殊预防方法,存在家族史的人群应做好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