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暴盲疾病英文名称: sudden blindness疾病概述: 暴盲(sudden bl...
养生
疾病名称: 暴盲
疾病英文名称: sudden blindness
疾病概述:
暴盲(sudden blindness)是指眼外观正常,突然单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的严重内障眼病。根据发病部位及病机,分为络阻暴盲、络瘀暴盲、络损暴盲、目系暴盲等。发生与禀赋不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有关。本病为眼科急症,应尽早挽救患者视力,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视力永久性损害。络阻暴盲相当于西医学的视网膜动脉阻塞,络瘀暴盲类似于西医学的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络损暴盲类似于西医学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目系暴盲类似于西医学的急性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引起视力突然下降的视神经病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眼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外观正常,突然单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
主要病因: 禀赋不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体虚
检查项目: 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头部CT、MRI、视野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査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眼外观正常,突然单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本病发展极其迅速,极短时间内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临床分类:
1、络阻暴盲
(1)气血瘀阻证
主要表现为外眼端好,骤然失明,后极部视网膜广泛性灰白色水肿、混浊,黄斑区呈樱桃红点,伴有急躁易怒,胸胁胀满,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2)痰热上壅证
主要表现为外眼端好,视力骤失,眼胀,眼底可见视网膜中央或分支动脉阻塞,伴有形体肥胖,头眩,胸闷,口苦,痰稠,饮食减少,恶心,舌苔黄腻,脉弦滑。
(3)肝阳上亢证
主要表现为视力骤降,眼前有蚊蝇、云雾飘动,后极部视网膜广泛性灰白色水肿、混浊,伴有头痛眩晕,急躁易怒,面部烘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弦数。
(4)气虚血瘀证
主要表现为发病日久,视物模糊,动脉细而色淡红或呈白色线条状,视网膜水肿,视盘色淡白,可伴有气短乏力,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舌淡,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2、络瘀暴盲
(1)气滞血瘀证
主要表现为眼外观端好,视力急降,眼底表现符合本病特征,可伴见头胀头痛,胸胁胀痛,或情志抑郁,饮食减少,舌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或涩。
(2)阴虚阳亢证
主要表现为眼外观端好,视力急降,眼底表现符合本病特征,或伴有头晕耳鸣,面部潮红,头重脚轻,失眠多梦,烦躁易怒,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
(3)痰瘀互结证
主要表现为眼外观端好,视力急降,或病程较长,眼底水肿渗出明显或有黄斑囊样水肿,伴有形体肥胖,头重眩晕,胸闷,舌苔腻或舌有瘀点,脉弦或滑。
3、络损暴盲
(1)血热伤络证
主要表现为眼外观端好,视力急降,眼底血管充盈、怒张,出血量多色鲜或玻璃体积血,眼底模糊不清,伴有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色红而短,舌红,脉数。
(2)肝经郁热证
主要表现为眼外观端好,视力急降,眼底血管充盈、怒张,出血量多色鲜或玻璃体积血,眼底模糊不清,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3)阴虚火旺证
主要表现为病情迁延,玻璃体积血反复发作,但量较少,或有少量新生血管,伴有眩晕耳鸣,五心烦热,口苦咽干,舌质红,脉细数。
4、目系暴盲
(1)肝经实热证
主要表现为视力急降,甚至失明,伴眼球胀痛或转动时疼痛,视盘充血肿胀,边界不清,盘周出血、渗出,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颜色紫红,伴有头胀耳鸣,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2)肝郁气滞证
主要表现为患眼自觉视力骤降,眼球后隐痛或眼球胀痛,视盘充血肿胀,边界不清,盘周出血、渗出,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颜色紫红,患者平素情志抑郁,喜叹息,胸胁疼痛,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妇女月经不调,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3)气滞血瘀证
主要表现为视力骤降,头晕头痛,视盘充血水肿,盘周出血,动脉变细,静脉迂曲,伴有心烦郁闷,胸胁胀满,或有头痛,情志不舒,胸胁满闷,舌紫暗苔白,脉弦或涩。
(4)阴虚火旺证
主要表现为视力骤降,头晕头痛,伴有头晕目眩,五心烦热,颧部红赤,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5)气血两虚证
主要表现为病久体弱,或失血过多,或产后哺乳期发病,视物模糊,伴有面白无华或萎黄,爪甲唇色淡白,少气懒言,精神疲惫,肢体乏力,舌淡嫩,脉细弱。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40岁以下男性。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年老体虚等有关。络阻暴盲基本病机为血络瘀阻,目窍失养。络瘀暴盲基本病机为脉络瘀阻,血溢脉外。病位在视网膜,与肝关系密切。
病因-基本病因:
1、饮食不节
长期偏食肥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导致脾胃不能及时运化,痰热内生,上扰于目,发为本病。
2、情志内伤
长期情志抑郁,或者暴怒超出机体适应能力,影响肝疏泄气机功能,肝气上逆,气血郁闭,脉络阻塞,或肝阳上越,上扰清窍,血流阻滞,发为本病。
3、年老体虚
人到老年,脏腑经络机能减弱,肝肾亏虚,或用脑过度,暗耗精血,气血逆乱,血不循经,溢于目内,或者心气亏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络脉不利,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眼外观正常,突然单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为主要表现。络瘀暴盲主要表现是视力下降和眼内出血。络损暴盲主要表现是视力下降和反复眼内出血,症状与病程、病位等有关。
症状-典型症状:
1、络阻暴盲
(1)自觉症状
突然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或部分视野缺损。部分患者起病前可有一时性视物模糊、头痛头昏等。
(2)眼部检查
外眼正常,眼底检査可见视网膜动脉显著变细,甚至呈线状静脉亦变细,血柱呈节段状或串珠状。视网膜后极部灰白色混浊水肿,黄斑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红色,临床称为樱桃红斑。如有视网膜睫状动脉存在,供血区域呈红色舌状区。分支动脉阻塞时,病变限于该分支营养区域。日久视网膜混浊水肿可消退,但可见视盘色淡白。
2、络瘀暴盲
(1)自觉症状
视力突然减退,或有眼前黑影飘动,严重者可骤降至眼前手动。
(2)眼部检查
视网膜静脉粗大迂曲,隐没于出血及水肿中,视网膜火焰状出血及水肿重者可见视盘充血、水肿;稍久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棉絮状白斑,或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动脉可有反光增强等硬化征象。
3、络损暴盲
(1)自觉症状
视力突然减退,或有眼前黑影飘动,严重者视力可骤降至眼前手动。
(2)眼部检查
病变早期可见视网膜周边部小静脉呈串珠样不规则扩张扭曲,静脉周围白鞘伴生、出血及黄白色渗出。当病情发展至主干静脉,主干静脉管径不规则,出现静脉旁白鞘,沿病变静脉周围有大量岀血及渗出,视网膜水肿。当出血进入玻璃体,发生玻璃体积血,甚至无法窥见眼底。晚期视网膜静脉广泛受累,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反复发生,可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4、目系暴盲
(1)自觉症状
突然视力下降,甚或失明。视神经炎患者视力急剧下降,可在2~5天内降至无光感,多伴眼球转动痛或眼球深部疼痛。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力突然减退,眼前有阴影遮挡或视野缩小,常发生在晨起或睡眠后,不伴眼球转动痛。
(2)眼部检查
视力下降严重患者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双眼失明患者瞳孔散大,瞳孔直接及间接光反射均消失。单眼患病或双眼受损程度严重的一侧可有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如果为视盘炎,可见视盘充血,边界模糊,严重时视盘充血肿胀明显,但一般不超过3个屈光度,视盘及周围可见出血和渗出、水肿。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早期眼底多正常,晚期视盘苍白;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者视盘轻度肿胀充血,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有局限性灰白水肿、盘周出血。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眼外观正常,突然单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或部分视野缺损。
2、或者视力突然减退,或有眼前黑影飘动。
3、或者突然视力下降,甚或失明,多伴眼球转动痛或眼球深部疼痛。
4、或者视力突然减退,眼前有阴影遮挡或视野缩小,常发生在晨起或睡眠后。
以上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眼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需要进行眼部检查,检查当天不要戴隐形眼镜或美瞳。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是单眼还是双眼?
2、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眼前有阴影、眼痛等?
3、有经常熬夜疲劳用眼的习惯吗?
4、平时有嗜食辛辣、煎炸食品的习惯吗?是否有抽烟、大量饮酒的习惯?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类似的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视力急剧下降等?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会导致失明吗?
3、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滴眼药水能治好吗?需要手术治疗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预计检查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头部CT、MRI、视野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査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结膜颜色、分泌物、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眼部压力及疼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眼底检查
眼底检査在暗室进行。检眼镜检查不仅可观察眼底,还可查见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有无混浊。
检查-其他检查:
1、视野检查
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网膜的视力。距中心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许多眼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视野的特征性改变,所以视野检查在疾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2、视觉电生理检査
通过特定的电生理试验可以区分受损的视觉系统及部位,是临床对患者进行视功能评估的重要方法。包括视网膜电图、视觉诱发电位两种。对无法看清眼底的患者可进行视觉电生理检査了解其视功能状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在病变发生时很难及时进行造影检查,多在病变发生后数小时、数日甚至数周后才进行此项检查,因此,结果差异较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本病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2、头部CT、MRI
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并明确有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眼外观正常,突然单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需要与同样眼前有黑影遮挡为主症的圆翳内障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络阻暴盲
(1)突然视力下降或丧失。
(2)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时,视网膜后极部出现灰白色水肿混浊,黄斑呈樱桃红斑。
(3)早期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或静脉充盈时间迟缓。
2、络瘀暴盲
(1)中老年发病者常有高血压等病史,单眼突然视力障碍或眼前黑影飘动。
(2)受累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呈腊肠状。沿视网膜血管走行区域浅层出血为火焰状、斑点状,视网膜水肿渗出及棉絮状斑。如出血量多而进入玻璃体,无法看清眼底。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诊断及分型有重要参考价值。
3、络损暴盲
(1)多发于青壮年。
(2)双眼或单眼反复出现玻璃体积血。
(3)有上述典型之眼底临床表现。
(4)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本病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4、目系暴盲
(1)视神经炎者视力急剧下降,伴眼球深部疼痛或眼球转动痛;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者视力突然减退常发生在晨起或睡眠后,不伴眼球转动痛。
(2)单眼患病或双眼受损程度严重眼可有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
(3)视盘炎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者眼底视盘有相应改变。
(4)视野检查视神经炎多有中心或旁中心暗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象限性视野缺损。
(5)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时延迟,振幅下降。
诊断-鉴别诊断:
暴盲与青盲
两者都存在眼部外观端好而视物不见的临床特点,但本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视力即严重受损,甚至失明。青盲起病缓,发展慢,呈渐进过程并最终丧失视力。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为眼科的急症,常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应尽早挽救病人的视力,综合应用各种治疗方法,务求视力恢复至最大限度。同时做全身详细检查,以尽可能去除病因。中医药在促进出血吸收,减轻水肿,减少并发症等方面优势显著。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一)络阻暴盲
1、气血瘀阻证
(1)如果出现失眠的患者,可加用首乌藤、酸枣仁等。
(2)如果出现胸胁胀满明显的患者,可加用郁金、青皮等。
(3)如果出现视网膜水肿严重的患者,可加用琥珀、泽兰、益母草等。
(4)如果出现头昏头痛的患者,可加用天麻、牛膝等。
2、痰热上壅证
(1)方中加地龙、川芎、郁金、牛膝、泽兰、麝香,以资助活血通络开窍功效。
(2)如果热邪较明显的患者,可去人参、生姜、大枣,加用黄连、黄芩等。
3、肝阳上亢证
(1)如果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的患者,可加用珍珠母等。
(2)如果出现五心烦热的患者,可加用知母、黄柏、地骨皮等。
(3)如果出现视网膜水肿、混浊明显的患者,可加用车前子、泽兰、郁金等。
4、气虚血瘀证
(1)如果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的患者,可加用酸枣仁、首乌藤、柏子仁等。
(2)如果出现视盘色淡的患者,可加枸杞子、楮实子、菟丝子、女贞子等。
(3)如果出现久病情志抑郁的患者,可加用柴胡、白芍、青皮、郁金等。
(二)络瘀暴盲
1、气滞血瘀证
(1)如果初期出现舌红脉数的患者,宜去方中川芎、当归,加用荆芥炭、血余炭、白茅根、大蓟、小蓟等。
(2)如果出现眼底出血较多,血色紫暗的患者,可加用生蒲黄、茜草、三七等。
(3)如果出现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水肿明显的患者,可加用泽兰、益母草、车前子等。
(4)如果出现失眠多梦的患者,可加用珍珠母、首乌藤等。
2、阴虚阳亢证
(1)如果出现潮热、口干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生地黄、麦冬、知母、黄柏等。
(2)如果出现头重脚轻的患者,宜加用何首乌、钩藤、石决明等。
(三)络损暴盲
1、血热伤络证
(1)如果出血初期出现舌红脉数者,宜加用荆芥炭、白茅根、大蓟、小蓟等。
(2)如果出现眼底出血较多,血色紫暗的患者,可加用生蒲黄、茜草、郁金等。
(3)如果出现视网膜水肿明显的患者,宜加用益母草、薏苡仁、车前子等。
2、肝经郁热证
(1)如果出现出血初期,可加用赤芍、墨旱莲、茺蔚子、白茅根等。
(2)如果出现失眠多梦的患者,可加用煅牡蛎、首乌藤等。
3、阴虚火旺证
(1)如果出血初期,宜加用荆芥炭、白茅根等。
(2)如果出现反复发作日久的患者,可加用浙贝母、昆布等。
(四)目系暴盲
1、肝经实热证
(1)如果出现视盘充血肿胀的患者,可加用桃仁、牡丹皮等。
(2)如果出现头目胀痛的患者,可加用菊花、蔓荆子、青葙子、石决明等。
(3)如果出现烦躁、失眠的患者,可加用黄连、首乌藤等。
2、肝郁气滞证
(1)如果出现视盘充血明显或视网膜静脉迂曲粗大的患者,宜加用牡丹皮、栀子等。
(2)如果出现头目隐痛的患者,可加用石决明、菊花等。
3、气滞血瘀证
(1)如果出现肝郁有热的患者,可加用丹皮、栀子等。
(2)如果出现气滞较重的患者,可加用郁金等。
(3)如果出现脉络不通,血瘀明显的患者,可加用丹参、鸡血藤等。
(4)如果出现视网膜出血较多的患者,可加用三七、茜草等。
(5)如果出现视力下降严重的患者,可加用细辛、麝香等。
4、阴虚火旺证
(1)如果出现耳鸣、耳聋较严重的患者,可加用龟板、玄参、墨旱莲等。
(2)如果出现口渴,喜喝冷饮的患者,宜加用石斛、天花粉、生石膏等。
5、气血两虚证
(1)可加用丹参、石菖蒲、鸡血藤,以增加活血养血功效。
(2)如果心悸失眠的患者,可加用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等。
治疗-药物治疗:
(一)络阻暴盲
1、气血瘀阻证
(1)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2)常用中药:赤芍、桃仁、红花、川芎、老葱、生姜、麝香、大枣、车前子、茺蔚子。
(3)中成药:速效救心丸、丹红化瘀口服液、复方丹参片。
2、痰热上壅证
(1)方药:涤痰汤加减。
(2)常用中药:半夏、橘红、枳实、茯苓、胆南星、竹茹、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菖蒲。
3、肝阳上亢证
(1)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常用中药: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山栀、牛膝、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茯神。
(3)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4、气虚血瘀证
(1)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枸杞子、菟丝子、郁金。
(3)中成药:复方血栓通胶囊。
(二)络瘀暴盲
1、气滞血瘀证
(1)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常用中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2、阴虚阳亢证
(1)方药:镇肝息风汤加减。
(2)常用中药:怀牛膝、白芍、生牡蛎、生龟板、玄参、天冬、生赭石、生龙骨、生麦芽、川楝子、茵陈、甘草。
(3)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3、痰瘀互结证
(1)方药:桃红四物汤合温胆汤加减。
(2)常用中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
(3)中成药:五苓散、二陈丸、血府逐瘀丸、丹红化瘀口服液。
(三)络损暴盲
1、血热伤络证
(1)方药:宁血汤加减。
(2)常用中药:仙鹤草、墨旱莲、生地黄、栀子炭、白芍、白及、白蔹、侧柏叶、阿胶、白茅根。
(3)中成药:明目上清片、黄连羊肝丸、黄连上清丸。
2、肝经郁热证
(1)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牡丹皮、栀子。
3、阴虚火旺证
(1)方药:滋阴降火汤或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川芎、生地黄、熟地黄、黄柏、知母、麦冬、白芍、黄芩、柴胡、甘草梢、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墨旱莲、女贞子。
(3)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颗粒。
(四)目系暴盲
1、肝经实热证
(1)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常用中药:龙胆、生地黄、当归、柴胡、木通、泽泻、车前子、栀子、黄芩、生甘草、丹参、郁金。
(3)中成药:龙胆泻肝丸、黄连羊肝丸。
2、肝郁气滞证
(1)方药: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丹参、郁金、生姜、炙甘草。
(3)中成药:逍遥散、丹栀逍遥丸。
3、气滞血瘀证
(1)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常用中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4、阴虚火旺证
(1)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知母、黄柏、丹参、郁金。
(3)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复明片、琥珀还睛丸、金花明目丸、石斛明目丸。
5、气血两虚证
(1)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黄芪、当归、白术、茯苓、陈皮、肉桂、熟地黄、五味子、远志、生姜、白芍、丹参、郁金。
(3)中成药:人参养荣丸、八珍颗粒、归脾合剂、复方血栓通胶囊。
治疗-相关药品:
速效救心丸、丹红化瘀口服液、复方丹参片、复方血栓通胶囊、复明片、知柏地黄丸、明目地黄丸、明目上清片、五苓散、二陈丸、血府逐瘀丸、黄连羊肝丸、黄连上清丸、丹栀逍遥丸、六味地黄丸、龙胆泻肝丸、琥珀还睛丸、金花明目丸、石斛明目丸、石斛夜光颗粒、人参养荣丸、八珍颗粒、归脾合剂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及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激光光凝可减少视网膜水肿,促进出血吸收,预防新生血管的发生。如玻璃体积血经积极治疗3~6个月仍不能吸收,或经B型超声检査有机化膜形成,或有视网膜脱离者,应考虑玻璃体切除术或联合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治疗-其他治疗:
1、病因治疗
如有血管炎症,可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患结核病者,应行抗结核治疗。
2、激素治疗
激素冲击疗法是目前公认的视神经炎的治疗规范,如甲泼尼松龙1g每日分2~4次静脉滴注,连用3天后,改用口服醋酸泼尼松1mg/(kg·d),早晨顿服,逐渐减量。在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应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及钙剂补充。
治疗-治疗周期:
暴盲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暴盲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病变性质、发病程度、是否得到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关。如果诊断准确,治疗及时,视力可恢复或部分恢复,预后较好。如果迁延日久,延误病情,则影响疗效而成顽疾,预后不佳。
预后-危害性:
本病来势急骤,发展极其迅速,在极短时间内即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预后-治愈性:
本病诊断明确,及时辨证用药,视力可恢复或部分恢复。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暴盲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饮食情志调护不当或用眼过度,可能会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用眼、注意眼部卫生等良好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情志不遂是本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平时应保持心情舒畅,病情反复时勿急躁,悲观。
2、患者由于视力剧降,容易产生紧张、恼怒等不良情绪,应适当了解疾病相关知识,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服药时要做到送药到手,帮助病人服下后,才能离开,以防漏服或误服,而影响疗效。
3、正确按时点滴眼药水,滴眼药前后要洗手,要核对姓名药名,分清左右眼。
4、中药汤剂每日2次分服。配合按摩眼周围穴位。
5、使用激素后如果出现食欲亢进的患者,应适当控制饮食。
6、失眠病人勿服用过量镇静药,睡觉时勿俯卧压迫眼球,防止血脉阻滞。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要整洁、舒适、安静,亮度适宜,走廊里道路通畅,地面防滑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并保证充足睡眠。
2、如果有大量出血时,宜取侧卧或半侧卧位,不宜仰卧,以免血液积于黄斑而影响视力,不要剧烈摇头。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视力、瞳孔及光反、睡眠、二便等情况。
2、注意眼球压痛、疼痛及眼球转动时症状是否加剧,以及头晕、耳鸣、情绪及睡眠等情况。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头部CT、MRI、视野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査等,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维生素丰富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饮食忌宜,忌食油腻、过甜、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气血两虚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可食有益气补血作用的食物,如羊肉、当归等。
2、阴虚火旺患者可食有滋阴补肾作用的食物,如莲子汤、银耳汤等。可服用地骨皮、菊花煎汤代荼,有滋阴降火、清肝明目作用。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病情。
2、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煎炸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饮食不节、年老体虚、情志失调等有关。因此,平时注意情志调摄,避免过度用眼,饮食有节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使血液流畅,增加抗病能力,避免剧烈运动。
2、睡眠时勿俯卧压迫眼球,防止血脉阻滞,保证充足睡眠。
3、少用目力,勤做眼保健操。坚持按摩眼周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承泣等。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肥腻、辛辣刺激性、过甜及高脂肪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5、保持心情舒畅,忌暴怒、烦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妊娠期、哺乳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