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卑惵疾病英文名称: guilt complex due to heart blood i...
养生
疾病名称: 卑惵
疾病英文名称: guilt complex due to heart blood insufficiency
疾病概述:
卑惵(guilt complex due to heart blood insufficiency),是一种常见的神志失和类神志病。临床以自卑愧疚,惊恐胆怯,神情疑虑,精神惶惑,不能自主为主要特征。发生与心血不足、心胆气虚、情志失调等有关。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较好,部分严重患者自卑情绪和自责心理明显,严重时可发展成妄想症,或迫害妄想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等,预后较差。本病常见于西医学神经衰弱、反应性抑郁症、恐怖症。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自卑愧疚,惊恐胆怯,神情疑虑,精神惶惑,不能自主
主要病因: 心血不足、心胆气虚、情志失调
检查项目: CT、MR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自卑愧疚,惊恐胆怯,神情疑虑,不能自主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避免心理和环境的不良因素,积极配合治疗。
临床分类:
1、心血不足证
主要表现为自责无能,常怀愧意,目光疑虑,默默不语,羞怯畏缩,不愿见人,或独居室内,昼不安卧,夜寐易惊,面色无华,口唇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心胆气虚证
主要表现为神情疑虑,精神惶惑,遇事寡断,自惭形秽,易惊善恐,见人惊避,气短自汗,噩梦连连,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脉虚弱。
3、心肾阳虚证
主要表现为神色惶惑,目光疑惧,自惭形秽,愧疚畏缩,孤僻独居,见人惊避,心悸怔忡,畏寒肢冷,朦胧嗜睡,气短自汗,神疲乏力,面色光白。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微或细迟。
4、痰浊内阻证
主要表现为自卑愧疚,羞怯畏缩,孤僻独居,见人惊避,目光呆滞,举止失常,喃喃自语,心悸怔忡,经久不愈,胸脘痞闷或伴纳呆,食欲不振。舌质淡,体胖,苔白滑,脉弦滑。
5、瘀血内阻证
主要表现为神情疑虑,精神惶惑,愧疚不已,羞怯畏缩,见人惊避,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经久不愈。舌质暗或青紫,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心血不足、心胆气虚、情志失调等有关。心血不足是本病的病理基础。
病因-基本病因:
1、心血不足
心主神明,且主血脉,两者相互为用。故素体阴血不足,或久病耗损阴血,或失血过多,或阴血生成不足,均可导致心血不足。心血不足,则心神失养,神气怯懦,而发生本病。
2、心胆气虚
心主神明,胆主决断。因暴受惊骇,如耳闻虚响,目见异物等,损及心胆之气;或平素心虚胆怯之人,精神紧张,忧虑过度,梦寐不解,均可导致心胆气虚,使心神失守,胆失决断,而发生本病。
3、情志失调
本病发生与情志所伤或精神刺激,或暴受惊吓等有关。
症状-总述:
本病以自卑愧疚,惊恐胆怯,神情疑虑,精神惶惑,不能自主为主要特征。卑为自卑愧疚感,惵为思惧怯懦,发病与情志所伤或精神刺激、暴受惊骇等因素密切相关。
症状-典型症状:
1、卑证
对日常活动兴趣显著减退,感到生活无意义,对前途悲观失望;常沉思不愉快的往事,遇事往坏处想;自觉懒散疲乏,精神不振,脑力迟纯,反应缓慢,缺乏信心:自我评价下降,夸大缺点,或对赞扬无相应反应:不愿主动和人交往;常唉声叹气,伤感流泪:心境恶劣、烦躁,易激惹;自认病情严重,但又希望治好,要求治疗。
2、惵证
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怖感,如社交、考场、高处、动物等。发作时可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悸、脸红、出汗、手抖、胸闷、尿急等。明知恐怖不必要、不合理,但无法控制,而对恐怖情境有回避行为。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出现胆怯多疑,喜独居,或有内疚感。
2、对特定环境、物体有强烈的恐惧紧张感。
3、失眠健忘,头晕心悸,神疲乏力、食欲、性欲减退。
4、或者反应迟钝,无明显精神刺激诱因,思维无障碍,无幻觉幻想。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心理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简单查体,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一般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自卑愧疚,惊恐胆怯,神情疑虑,精神惶惑,不能自主等症状?多久了?
2、一般持续多久?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失眠健忘,头晕心悸,神疲乏力等?
4、之前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自卑愧疚,惊恐胆怯,神情疑虑,精神惶惑,不能自主?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CT、MR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以及呕吐时声响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汗出,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头部四肢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作用。
检查-影像学检查:
CT、MRI
头颅CT、MRI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自卑愧疚,惊恐胆怯,神情疑虑,精神惶惑,不能自主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惊悸怔忡、失志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胆怯多疑,喜独居,或有内疚感,或对特定环境、物体有强烈的恐惧紧张感;失眠健忘,头晕心悸,神疲乏力,食欲、性欲减退,反应迟钝;无明显精神刺激诱因,思维无障碍,无幻觉幻想。
2、辅助检查
CT、MR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卑惵与惊悸怔忡
惊悸怔忡患者终日胸中不适,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或脉见参伍不调,与卑惵相类,皆由心血不足所致,但是卑惵胸中不适,由于痞塞,而惊悸怔忡缘于心跳,有时坐卧不安,并不避人;卑惵神志症状较为明显,一般无促、结、代、疾、迟等脉象出现,而惊悸怔仲较轻,脉象多见参伍不调。
2、卑惵与失志
失志以狂言乱语,善忘,怯懦,惊惕,悲伤为主要特征,与卑惵惊恐胆怯,神情疑虑,精神惶惑,不愿见人等症状极为相近,但卑惵以自卑愧疚,神情疑虑,遇事不决,事后负疚,追悔不已为主;而失志狂言乱语,无自卑愧疚感,且善忘,事后不负疚。虽然卑惵有精神惶惑,羞怯畏缩,独居暗室,但言语表达正常,并不善忘;而失志言语错乱,信口开河,且善忘,二者不难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应以疏利肝胆,养心安神为总的治疗原则。虚者治以补益气血,调补心肾,养脑安神为法;实者治以涤痰开窍,祛瘀开窍,醒脑安神为法。
治疗-药物治疗:
1、心血不足证
(1)方药:四物安神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茯神、白芍、熟地黄、黄连、人参、白术、酸枣仁、竹茹、麦冬、栀子、朱砂。
2、心胆气虚证
(1)方药:安神定志丸合温胆汤加减。
(2)常用中药:茯苓、茯神、人参、远志、石菖蒲、龙齿、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
3、心肾阳虚证
(1)方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加减。
(2)常用中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龙骨、牡蛎、蜀漆。
4、痰浊内阻证
(1)方药:十味温胆汤加减。
(2)常用中药:半夏、茯苓、陈皮、枳实、酸枣仁、远志、五味子、熟地黄、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治疗-相关药品:
归脾丸、逍遥丸、舒肝解郁胶囊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
以宁心安神定志为主。主穴选神门、三阴交、膈俞。心脾不足者,配心俞、厥阴俞、脾俞、内关;心胆气虚者,配胆俞、大陵、丘墟;脾胃不和者,配足三里、中脘,补法或平补平泻。
治疗-治疗周期:
卑惵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卑惵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较好,部分严重患者自卑情绪和自责心理明显,严重时可发展成妄想症,或迫害妄想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等,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严重者自卑倾向明显,经常莫名恐惧,常有自责感、罪恶感,甚至将他人错误也归咎于自己,怕见人,喜居暗处及角落,严重时可发展成妄想症,或迫害妄想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过及时正确治疗,并注意心理调护等,预后大多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卑惵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生活情志调摄不当,可能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同时,生活起居有规律、注意情志调摄,避免不良环境因素影响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现实问题,正确对待疾病,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2、注意患者的情感变化,掌握病情,做好心理治疗,预防发生意外。
3、要消除环境中一切不良因素,配合医生做好暗示治疗和对症护理。
4、排除加重症状的因素,劝阻患者的躁闹行为,稳定其情绪,使症状逐步缓解。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用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中药汤剂宜温服,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
日常-生活管理:
1、居室整洁、安静,消除噪音干扰,避免强光刺激,温湿度适宜。
2、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3、多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多与其信任者沟通交流。
4、定时按摩肢体,活动关节,以免废用性萎缩。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患者精神、情绪、情感、睡眠、饮食情况。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CT、MR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原则,多食碳水化合物及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肥腻等食物。
饮食建议:
情绪不佳时,暂不进食,进餐时切勿动怒,以免影响食欲,加重或诱发疾病。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情志失调等有关。因此,生活起居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正确对待各种食物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发生。
1、生活起居规律,多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培养各种业余爱好,陶冶情操。
2、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开阔,乐观豁达,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焦虑、劳累等因素。
3、正确对待各种事物,善于调节情志,释放不良情绪。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忌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