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病毒性皮疹疾病概述: 病毒性皮疹泛指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皮肤、黏膜损害的一类皮肤病,包括单纯...
养生
疾病名称: 病毒性皮疹
疾病概述:
病毒性皮疹泛指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皮肤、黏膜损害的一类皮肤病,包括单纯疱疹、水痘和带状疱疹、疣、手足口病等,根据具体疾病的不同,可表现出疱疹、斑疹、丘疹等多种形态的皮损。病毒性皮疹多有一定的自限性,可自行好转,但常具有传染性,因此仍需要积极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皮肤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低热、纳差等前驱感染症状,以及皮肤水疱、丘疹、斑疹等皮损
主要病因: 各种病毒感染
检查项目: 病毒培养鉴定、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组织病理
重要提醒: 多数病毒性皮疹都有一定传染性,所以患者需及时治疗,以免传染他人。
临床分类:
按照病毒感染后具体的皮损表现,可分为3型:水疱型(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新生物型(如各种疣等)和发疹型(如麻疹、风疹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多数病毒性皮疹都有一定的传染性,但不同类型的病毒有不同的传播方式。
多数病毒存在于皮损部位和患者体液中,传染源为患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空气飞沫和性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免疫力低下者和外伤者更加易患。
还有一些病毒性皮疹是通过昆虫传播的,比如蚊子可传播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可表现为皮肤的出血性皮疹。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某些病毒性皮疹好发于冬春交替季节,如麻疹、风疹、水痘等。有些没有好发季节,如病毒疣。
病因-总述:
病毒性皮疹的病因是病毒感染,不同种类的病毒感染可引起不同的皮肤病变,包括单纯疱疹、水痘和带状疱疹、疣、传染性软疣、手足口病等。
病因-基本病因:
1、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
HSV可分为Ⅰ型和Ⅱ型,HSV-1感染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通过接吻或其他生活密切接触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感染。HSV-2感染主要发生于成人,通过密切性接触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在体内潜伏,当受到发热、劳累等刺激时,病毒激活,造成疱疹复发。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
VZV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然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播散至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和黏膜上皮,引起水痘。水痘痊愈后,部分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再度活化,沿神经下行至所支配的皮肤,产生带状疱疹。
3、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引起疣的HPV为低危型HPV,通过皮肤黏膜上的微小破损进入上皮细胞并复制增殖,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引起上皮良性赘生物,也就是疣。若疣发生于生殖器及周围黏膜,可称为尖锐湿疣,是一种性传播疾病。
4、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
MCV主要通过皮肤的直接接触而感染,也可通过性接触及公共设施(如浴室、游泳池等)传播。
5、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
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感染主要发生于2~10岁的儿童,可在幼儿园、小学等儿童聚集场所发生流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症状-总述:
病毒性皮疹的症状多样,不同类型的病毒可引起不同的皮损,包括水疱、丘疹、斑疹等,在发病前,患者常有发热、疲乏、头痛等前驱感染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单纯疱疹
好发于口腔黏膜、口周、鼻周等区域,表现为迅速发生的群集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浅表溃疡。疼痛明显,有局部灼热感,可伴有发热、咽痛等。
2、水痘和带状疱疹
(1)水痘皮损首先发生于头面部,然后扩展到躯干和四肢近端,呈向心性分布,可累及口腔、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皮损最初为红色斑疹,逐渐变为丘疹、丘疱疹、水疱、脓疱,1~2周结痂脱落。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2)带状疱疹先出现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神经走行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带状疱疹有特征性的剧烈神经痛,即使皮损消退后疼痛仍可持续存在。
3、疣
疣是皮肤的良性赘生物,主要表现为灰褐色、棕色或黄色的坚硬、粗糙的丘疹,疣的形态多变,可为乳头瘤状增生,可呈细长丝状(丝状疣)。足底的疣因长期受压,形成黄褐色胼胝样板块或扁平丘疹。
4、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的典型皮损为直径3~5mm大小的半球形丘疹,呈灰色或珍珠色,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内含乳白色干酪样物质。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典型皮损为手、足、口部的红色斑疹,很快在斑疹基础上出现水疱,破溃后可形成白色糜烂面或浅溃疡。
症状-并发症:
若皮损发生于特殊部位,如耳部、眼部等,则病毒感染可能影响相关器官的功能,出现视力缺损、听力下降等并发症。
症状-伴随症状:
很多病毒性皮疹在出现皮损前,可有低热、头痛、疲乏等前驱感染症状,发病时也可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感染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水疱、丘疹等皮损;
2、皮损短期内没有缓解迹象或不断扩散;
3、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4、感染波及眼、耳等重要器官;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建议去皮肤科就诊,因其有一定的传染性,亦可去传染科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3、如果有身体上的皮损,就诊建议穿轻便些的衣服,方便医生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症状?出现皮疹多久了?在哪些部位?
2、从出现皮疹以来,其是否增大,形态是否有所改变?
3、您是否伴有发烧、疼痛等不适?还有其它症状吗?
4、您是否和出现类似症状的人接触过?家里人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5、以前有类似的症状发生过吗?
6、是否存在糖尿病、肾脏病、肿瘤、艾滋病等降低免疫力的疾病?
7、近期有无外伤、过劳、精神刺激、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服用史?
8、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目前有在用什么药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皮疹?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皮疹会传染给别人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医保报销吗?
4、我应该怎么治疗?有副作用吗?
5、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6、我接受治疗后多久会好?会复发吗?
7、平时需要注意什么?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方式?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若患者出现皮肤红疹、水疱等皮损,伴有明显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先询问病史并观察皮损特点,然后建议进行病毒培养鉴定、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组织病理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病毒性皮疹多由传染引起,因此询问患者的病史有助于发现病因,医生还可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来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类型。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毒培养
可刮取皮损处皮屑,收集水疱疱液等作为标本,然后进行病毒培养,若能培养出相应病原体,可作为确诊证据。但由于检查所需时间长,一般不常使用。
2、细胞学检查
皮损处刮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可观察到特异性的病理改变。比如单纯疱疹可见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3、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利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的抗原成分。对于病毒性皮疹,可检测皮损处是否存在相应病毒,也可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相应抗体。
检查-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某些病毒性皮疹会有一定的特异性改变,比如疣类增生具有颗粒层、棘层上部细胞空泡化电镜下核内病毒颗粒等特征,并可能伴有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等。
诊断-诊断原则:
病毒性皮疹的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史、典型的皮损症状做出,结合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比如检测到相关病毒的抗原或者血清抗体等。
治疗-治疗原则:
大部分病毒性皮疹都有一定的自限性,治疗目的和原则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避免严重感染播散全身,减少复发和传播。治疗措施以抗病毒药物治疗为主,还可对症使用止痛药物、抗炎药物等。必要时可采取手术或物理治疗去除病变组织。
治疗-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具体用药视病毒性皮疹的种类和病情轻重而定。
1、单纯疱疹
可服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感染严重时可静脉注射阿昔洛韦,耐药者可选择膦甲酸。外用药物以抗病毒、收敛、干燥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可选用3%阿昔洛韦软膏、1%喷昔洛韦乳膏或炉甘石洗剂;继发感染时可用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口腔黏膜感染者可用口腔含漱溶液。
2、水痘和带状疱疹
建议早期开始进行足量的抗病毒治疗,以减轻神经痛,缩短病程,可选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或溴夫定。急性期疼痛可以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以选择单用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
3、疣
主要采取外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维A酸软膏、氟尿嘧啶软膏、咪喹莫特软膏等,难治性疣可向皮损内注射平阳霉素。
4、传染性软疣
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外用药可选用维A酸软膏、咪喹莫特软膏、斑蝥素或西多福韦软膏,但药物起效较慢,疗效一般。合并细菌感染时还可应用莫匹罗星软膏。
5、手足口病
以对症治疗为主。口腔损害可用口腔溃疡涂膜剂或利多卡因液漱口等以减轻疼痛;皮损处可外用炉甘石洗剂。
治疗-相关药品: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喷昔洛韦、膦甲酸、溴夫定、双氯芬酸钠、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维A酸软膏、咪喹莫特软膏、斑蝥素、西多福韦软膏、炉甘石洗剂
治疗-手术治疗:
传染性软疣主要采取疣体夹除术治疗。皮肤常规消毒后用齿镊或弯曲血管钳将软疣夹破,挤出其内容物,然后外用碘酊消毒,预防感染。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患者的年龄、感染病毒的数量、毒力、致病力及机体的免疫力有关。大多患者预后良好,可自行好转。免疫力低下并且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较差,可能留有后遗症。
预后-危害性:
病毒性皮疹若不及时治疗,感染可扩散至其他区域,引起多发皮损。感染扩散至眼、耳等区域,还可导致视力损害、听力下降。部分病毒可感染中枢神经,比如单纯疱疹可继发疱疹性脑炎,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对于免疫力较差的新生儿或老年患者,全身播散的病毒感染可导致死亡。
预后-治愈性:
多数病毒性皮疹可自愈,严重者需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多数患者经正规治疗后也可治愈。
日常-总述:
病毒性皮疹患者要注意保护皮损部位,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康复和减少复发。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亲密接触,防止疾病传播,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护皮损部位
病毒性皮疹常有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患者应注意不要抓挠患处,以免造成出血、继发感染,加重病情。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患者应规律作息,不熬夜,适当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机体维持健康状态,促进疾病恢复,还能增强免疫力,防止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3、防止传染
病毒性皮疹患者居住的房间要保持室内通风,患者的衣物和生活用具要经过暴晒或煮沸等方式进行消毒,家人要避免和患者亲密接触,防止病毒的传播。必要时患者可居家隔离,暂停上学、上班,不去公共场所。
饮食调理:
病毒性皮疹患者没有特殊的饮食要求,建议患者均衡饮食,补充营养,避免刺激性食物,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增强体质,帮助治疗。
饮食建议:
1、均衡饮食,多摄入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2、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3、可适当多饮水,促进机体代谢。
4、规律饮食。
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2、避免咖啡、浓茶和酒精饮料。
3、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预防措施:
1、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坚持运动,能增强自身免疫力,及时清除侵入机体的病毒,有效预防病毒性皮疹发生。
2、做好预防措施
不要和有皮肤病的患者有亲密接触,不要共用牙刷、毛巾等贴身物品。在疾病的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外出回家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相关疫苗:
部分病毒性皮疹可通过免疫接种预防感染。
1、水痘
水痘可以通过VZV疫苗免疫接种预防感染,有效率达到80%,特别是高危人群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发生率。
2、疣
疣可以通过接种HPV疫苗来预防感染。需要注意的是HPV亚型众多,HPV疫苗主要用于预防高危型HPV引起的宫颈癌,目前常用的疫苗中,只有九价疫苗可覆盖低危型HPV。
3、麻疹
麻疹主要通过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来预防感染,通常在出生8个月后给婴儿进行麻风疫苗接种,以预防麻疹、风疹感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