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嘈杂疾病英文名称: stomach upset疾病概述: 嘈杂(stomach upse...
养生
疾病名称: 嘈杂
疾病英文名称: stomach upset
疾病概述:
嘈杂(stomach upset),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可单独出现,又常与胃痛、吞酸兼见。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脾胃虚弱、营血不足等有关。本病如果单独发病,经及时辨证治疗,多能治愈。如果伴随其他疾病发生,转归与预后常与相关疾病关系密切。常见于西医学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菱缩性胃炎、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胃食管反流等疾病中。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胃
常见症状: 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
主要病因: 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脾胃虚弱、营血不足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清学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电子胃镜、X线钡餐检查、胃肠动力检测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积极配合治疗,注意饮食情志调护,避免病情反复发作,发生恶变。
临床分类:
1、胃热证
主要表现为嘈杂而兼恶心吞酸,口渴喜冷,口臭心烦,胸闷痰多,饮食增多,且易饥饿,或似饥非饥,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
2、胃虚证
主要表现为嘈杂时作时止,口淡无味,食后胃胀,体倦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淡,脉虚。
3、血虚证
主要表现为嘈杂而兼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舌质淡,脉细弱。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脾胃虚弱、营血不足等有关。基本病机为胃虚气逆,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饮食不节
由于过度偏嗜肥腻,辛辣刺激性,或难消化食物,积滞脾胃,痰湿内聚,郁而化热,痰热内扰,发为本病。
2、脾胃虚弱
脾胃素虚或病后胃气未复,阴分受损,或者过度偏嗜生冷食物,损伤脾胃运化功能,造成脾胃虚弱,气机上逆,扰乱脾胃,发为本病。
3、情志内伤
肝有疏泄全身气机功能,长期情志抑郁,不能舒展,或突然恼怒,影响肝疏泄调达气机作用,导致气机郁滞,进而影响脾胃,造成肝胃不和,胃气升降失调,发为本病。
4、营血不足
因失血过多,或过度思虑,劳累耗伤心脾,造成营血不足,胃失濡润,心失所养,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为主要特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易反复发作,在治疗上有一定难度。
症状-典型症状:
多为胸骨后至上腹部不适感,似热非热、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可单独出现,又常与反酸、嗳气、恶心、呃逆、胃脘胀痛并见。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出现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等症状。
2、或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呃逆等。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消化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若考虑进行胃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胃中空虚、嘈杂等症状?
2、是否还有其他什么症状,如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恶心、呃逆等?
3、平常吃饭有食欲吗?有没有偏嗜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的习惯
4、大小便次数,便质,颜色情况如何?
5、家属是否有过类似疾病吗?
7、之前有过胃肠道疾病吗?进行过什么治疗吗?
8、吃过什么药吗?吃药后有缓解吗?
9、平常有抽烟、喝酒的习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怎么用药?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疾病会复发吗?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血常规、血清学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电子胃镜、X线钡餐检查、胃肠动力检测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情发展。
3、问诊
包括问疼痛、问饮食、问二便、问寒热、问睡眠、问既往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胃脘胀满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判断患者是否贫血或是否合并感染。
2、血清学检查
包括胃蛋白酶原测定、血清胃泌素测定、维生素B12测定以及自身抗体测定。
3、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检查是否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查对癌前疾病及病变的诊疗有重要作用。
检查-其他检查:
1、胃镜检查
可以了解观察黏膜情况,并取组织活检,有助于慢性胃炎诊断,并排除溃疡病,胃肿瘤等。
2、胃肠动力检测
包括胃电图、胃排空、胃肠道压力检测等,对胃动力进行评估,帮助调整治疗方案。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钡餐检查
检查前需服用一定剂量钡剂,然后在X线下进行检查。可了解胃肠动力情况,协助诊断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等相应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但诊断时需要与吐酸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本病以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胸膈懊依,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反复为主症。
2、多伴有反酸,恶心,或兼有胃脘疼痛等。
3、多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肝脾不和、脾胃虚弱等诱因。
诊断-鉴别诊断:
嘈杂与吐酸
两者在病因病机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吐酸是胃中不适,口吐酸水,嘈杂是胃中空虚,似辣非辣,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胸膈懊依,莫可名状,或食已而复嘈,或得食而暂止,或兼恶心,胃脘作胀。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当先固本祛邪。再依临床症状随症加减。治疗应抓住通、降、和三法,并注意活血药物的合理应用。在治疗过程中,应时时注意顾护胃气。同时,应注意饮食调理和保持情志舒畅。
治疗-对症治疗:
1、胃热证
烧心、反酸明显者加煅瓦楞、乌贼骨;口渴甚者加麦冬、玉竹;口中异味重者加蒲公英、公丁香等。
2、胃虚证
腹胀明显者加炒枳壳、木香、砂仁;大便溏泄加莲子、炒苍术、意苡仁等;嗳气者加半夏、生姜。
3、血虚证
口干者加麦冬、玉竹;呃逆者加半夏、竹茹;畏寒者加干姜、甘松、荜澄茄。
治疗-药物治疗:
1、胃热证
(1)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2)常用中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生姜。
(3)中成药:三九胃泰、香连化滞丸。
2、胃虚证
(1)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3)中成药:四君子丸。
3、血虚证
(1)方药:归脾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牛姜、大枣。
(3)中成药:归脾丸或香砂养胃丸。
治疗-相关药品:
三九胃泰、香连化滞丸、归脾丸、香砂养胃丸、四君子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针剂治疗
中脘、内关、足三里。胃寒证配脾俞、胃俞,胃热证配内庭。中脘直刺1-1.5寸,采用提插捻转泻法,内关直刺0.3~0.5寸;足三里直刺1~1.5寸,均采用平补平泻法;其他穴位均采用虚补实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
治疗-治疗周期:
嘈杂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嘈杂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如果单独发病,经辨证治疗,多能治愈。如果伴随其他疾病发生,转归与预后常与相关疾病关系密切。
预后-危害性:
本病迁延日久不愈,应注意排除某些恶性疾病。
预后-治愈性:
本病单独发病,经过及时、正确治疗和调理后,预后一般较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嘈杂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饮食情志调护不当,都会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锻炼,保持良好心态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恼怒、恐惧、紧张等情绪是诱发和加重的重要原因,故要做好情志护理,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2、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按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后注意效果和不良反应。
2、中药汤剂一般以上午9时、下午3时服为宜。
3、中西药合用要注意配伍禁忌。
4、补益药、健胃药宜饭前服,可增加药效。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整洁、优雅、舒适,空气新鲜、流通良好。
2、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损伤脾胃,加重病情。
3、年老体虚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以护养胃气。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伴发症状和诱发因素。
2、注意观察呕吐物及粪便颜色、性状、量、次数、时间、气味及伴随症状以及排便情况。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血常规、血清学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电子胃镜、X线钡餐检查、胃肠动力检测等,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要有节制,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软、烂、热、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原则。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煎炸、香燥、粗糙食物,忌烟、酒、茶等。
饮食建议:
1、胃热证患者饮食宜清淡,半流质饮食,如菊花晶、绿豆汤、荷叶粥。
2、胃虚证患者饮食宜温热,营养丰富,易消化,多食温中健脾食品,如鸡蛋、牛奶、桂圆等。
饮食禁忌:
1、忌食不易消化食物,对牛奶不耐受的患者应避免食用。
2、忌食生冷瓜果、芝麻等凉性润肠的食品。
3、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4、忌食温燥辛辣食品,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酒等调味料。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脾胃虚弱、营血不足等有关。因此,平时注意调摄饮食,保持心情舒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有利于减少疾病发生。
1、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以软烂为宜,忌食辛辣刺激,生冷粗糙的食物。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3、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如果反复发作,应定期做有关检查,防止恶变。
4、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以免感受外邪,变生他证。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