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产后腹直肌分离疾病概述: 产后腹直肌分离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左右两个腹直肌的分离,...
养生
疾病名称: 产后腹直肌分离
疾病概述:
产后腹直肌分离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左右两个腹直肌的分离,主要是两个腹直肌之间连接的白线拉伸和变薄,也就是腹直肌间距离的增加、腹白线的宽度增大。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纤维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肋~第7肋软骨前面。腹直肌与其他肌群在保护腹腔脏器,参与完成呼吸及躯体运动,维持体态、躯干及骨盆的稳定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生腹直肌分离,这些功能将会受到影响,临床表现为腹壁松弛、腰背部疼痛,严重者可致腹疝的发生。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妇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常见症状: 腹壁松弛、腰背部疼痛
主要病因: 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剖宫产手术、肥胖、腹部肌肉先天发育缺陷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超声检查
重要提醒: 产后腹直肌分离严重者可致腹疝的发生,因此一旦确诊,需及早进行诊治。
临床分类:
产后腹直肌分离一般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分离距离较小,一般可自行恢复;病理性分离距离较大,超出了肌肉的弹性限度,难以自行恢复,需要采取干预措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据报道,产后6~8周的产妇阴道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3%,剖宫产发生率为70.8%,2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更高(90.8%)。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病因-总述:
产后腹直肌分离发病原因主要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剖宫产手术、肥胖、腹部肌肉先天发育缺陷等有关。多产、多胎、胎儿过大等是其高危因素。
病因-基本病因:
1、孕期激素作用下使腹白线连接处变软松弛,连接力量下降,此时胎儿逐渐增大撑起腹壁,将腹直肌向两侧拉扯,当腹部肌肉超过弹性限度时皮肤弹性纤维发生断裂,腹白线连接处被拉断,导致腹直肌发生分离。
2、剖宫产手术时腹直肌向两侧拉扯,术后缝合不完全。
3、其他因素,如肥胖、腹部肌肉先天发育缺陷等。
病因-危险因素:
多产、多胎、胎儿过大、羊水过多及母亲年龄是导致产后腹直肌分离的高危因素。
症状-总述: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患者,其躯干功能会受到影响,临床表现为腹壁松弛、形体改变、腰围增粗、腰背部疼痛。患者平卧做仰卧起坐时,可触及两侧腹直肌间有纵向的、凹陷的深“沟”存在,会感觉手指能插入腹腔。
症状-并发症: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造成腹疝。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到妇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检查,就诊时可穿着宽松的衣裤以便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产后多久了?有进行过复查吗?
3、您出现腰背部疼痛的情况多久了?是产后出现的吗?有伴随肢体活动受限吗?
4、您的症状出现前是否有着凉呢?
5、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6、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发现产后腹壁松弛、腰背部疼痛,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然后可能建议其行超声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可通过手测法、尺测法测量腹直肌间距。手测法操作简便,为临床常用检测方法,国外将腹直肌分离定义为脐部下方4.5cm处触摸>2个指腹的分离。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腹直肌分离的具体数值,因此可作为腹直肌分离测量的“金标准",但超声检测受视野的局限,仅适用于腹直肌间距小于3.0cm的检测。
诊断-诊断原则: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需依靠体格检查、超声检查测量腹直肌间距。正常人群双侧腹直肌腹白线处间距小于2.0cm,如果间距大于2.0cm,并伴有腹壁松弛、腰背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可诊断为产后腹直肌分离。
治疗-治疗原则:
生理性分离距离较小,一般可自行恢复;而病理性分离则需要采取干预措施,使腹直肌间的距离恢复到正常范围。病理性分离常用的治疗方式有针灸推拿、仿生物电刺激、腹部肌群自主训练、联合康复疗法,必要时还可行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特效药。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当腹直肌分离程度逐渐加重或是多次妊娠后腹部肌肉结构缺损严重时,应考虑采取外科修补治疗措施。
治疗-其他治疗:
1、腹部肌群自主训练
腹部肌群自主训练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各种有意识的体位训练,可以刺激腹部肌肉,增强力量,被动收缩腹部肌肉,强化肌群,从而改善腹直肌分离。
2、联合康复疗法
采用多种康复疗法联合治疗腹直肌分离,使各种单一疗法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可达到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常见的联合治疗主要采用现代的物理疗法与传统康复疗法相结合,如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推拿、按摩、自主训练等,临床上联合疗法也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针灸推拿可行气活血化瘀、疏经通络、调和阴阳平衡,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收缩功能,增加腹部肌肉的弹性和紧张度,促进腹直肌恢复。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的中医科进行此项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产后腹直肌分离会导致产妇形体改变、腰围增粗,使其产生自卑感,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生活质量下降。
预后-自愈性:
生理性产后腹直肌分离一般可自行恢复。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保暖,关节和肌肉不要受凉,注意休息,避免腹部过于用力,有利于促进身体早期康复。
日常-生活管理:
1、腰背部疼痛发作时,可通过深呼吸、放松肌肉、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减轻疼痛。
2、避免寒冷时外出,注意保暖和防风,勿用冷水洗手脚。
3、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久站久坐。
4、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和安静,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5、注意适当的进行锻炼,锻炼要循序渐进,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或做一些需要腹部用力的运动(如仰卧起坐)。
6、保持健康的体重,超重者应科学减重。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
2、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补充丰富的维生素。
3、主食可以选择蒸蛋、米粥、面条等好消化的食物。
4、饮食尽量少食多餐,不要一次性进食过多。
饮食禁忌:
1、禁食寒凉食物,不吃冰镇水果。
2、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花椒等。
3、少食或不食烧烤、油炸类不利于消化的食物。
4、戒烟、戒酒。
预防措施:
1、建议适龄妊娠,妊娠中晚期人群可用孕妇托腹带托举肚子。
2、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超重,特别是妊娠期女性,防止胎儿过大。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