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产后血晕疾病别名: 产后血运疾病概述: 产后血晕,又称产后血运,是指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
养生
疾病名称: 产后血晕
疾病别名: 产后血运
疾病概述:
产后血晕,又称产后血运,是指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本病多发生在产后数小时内,属急危重症之一,若救治不及时,往往危及产妇生命。西医学的产后出血和羊水栓塞,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产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头晕眼花、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
主要病因: 失血过多、产感寒、情志不遂、产后虚弱
检查项目: 产科检查、血压测量、B超、心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多发生在产后数小时内,属于急危重症,故家属应注意观察产妇产后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咨询相关医生。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发生于身体虚弱的产妇。
病因-总述:
本病主要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多为阴血暴亡,心神失守;实者多因瘀血上攻,扰乱心神。多与失血过多、产感寒、情志不遂、产后虚弱等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若产妇素体气血虚弱,而产时失血过多,则可导致营阴下夺,气失所附,阳气虚脱,而致血晕。
2、由于产后胞脉空虚,若外感寒邪,则血为寒凝,导致血瘀气逆,上扰神明,从而造成血晕。
3、若情志不遂,则容易造成气滞血瘀,瘀滞冲任,从而导致血晕。
4、产后元气亏虚,运血无力,滞而成瘀,以致恶露涩少,血瘀气逆,上扰神明,从而造成血晕。
病因-危险因素:
1、存在严重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
2、出现产时软产道裂伤、产后官缩乏力、胎盘剥离不全、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植入或胎盘残留等。
症状-总述: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产妇新产之后数小时内,突然头晕目眩,不能起坐,神昏口噤,或晕厥,甚则昏迷不省人事。
症状-典型症状:
1、血虚气脱证
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突然晕眩,面色苍白,心悸烦闷,甚则昏不知人,眼闭口开,手撒肢冷,冷汗淋漓;舌淡,无苔,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
2、瘀阻气闭证
产后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少腹疼痛拒按,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甚则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痰涌气急,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青紫;唇舌紫黯,脉涩。
症状-并发症:
若产时发生羊水栓塞,引发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
就医-急诊指征:
1、产妇新产之后数小时内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
2、伴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等;
3、伴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等;
4、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需及时到急诊科就诊或紧急处理。
就医-就诊科室:
突然出现头晕眼花、不能起坐、神昏口噤等严重症状的产妇,家属应立即在产科寻求医生的帮助。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建议患者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可随身携带水杯及其他利于降温的物品。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头晕眼花的症状?
2、还有哪些不适?是否存在烦躁、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等?
3、平时身体怎么样?是否存在严重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
4、生产多久了?是否为自然分娩?分娩是否顺利?
5、产后情绪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2、严重吗?会对喂养孩子有影响吗?
3、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4、都需要进行什么治疗?
5、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6、平时还需要注意什么?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若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等,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还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西医的产科检查、血压测量、B超、心电图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形体、神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饮食、问疼痛、问睡眠、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腹部了解有无压痛等,通过切脉来诊察疾病。
5、产科检查
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子宫收缩情况,软产道有无损伤,阴道出血过多(分娩后,尤其在24小时内的大量出血),或恶露甚少。
6、血压测量
帮助明确患者生命体征。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有关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检查了解患者心脏情况,以利于判断病情。
检查-影像学检查:
通过B超可帮助了解患者体内脏器有无结构性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一般根据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辅助相应的现代医学检查,则可诊断。医生在诊断时多需与产后子痫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产后血晕与产后子痫两者都发生于新产之际,症急势危。产后子痫者产前每有肢体、面目浮肿,头晕目眩,以及高血压、蛋白尿等病史可参。产后血晕以晕厥、不省人事、口噤、昏迷不醒为特征;而产后子痫以抽搐、昏迷为主症。二者虽均可出现神志不清,但产后子痫有典型抽搐,可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无论虚实都属急危重症,均须及时救治,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辨证论治。必要时进行中西医结合抢救,以免延误病情,危及产妇生命。血虚气脱者,以益气固脱为主;瘀阻气闭者,以行血逐瘀为主。
治疗-药物治疗:
1、血虚气脱证
(1)方药:常用参附汤加减。若患者神志昏迷,无法口服药物时,可行鼻饲,待患者神志清醒后,应大补气血,还可用当归补血汤。
(2)常用中药:人参、附子等。
2、瘀阻气闭证
(1)方药:夺命散加当归、川芎等。
(2)常用中药:没药、血竭等。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暂无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刺
医生可用毫针针刺穴位,一般按部位局部选穴和远端循经选穴。主要选取印堂、人中、涌泉等穴。但实证者不宜针刺。
2、艾灸
医生使用艾卷在相应穴位上烧灼、熏熨,常灸百会等穴位。
治疗-治疗周期:
产后血晕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产后大出血者,应尽快止血。
2、对产后血晕昏迷不醒者,可先用针灸或熏鼻促醒,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迅速治疗,尽快促其苏醒,以免延误病情。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转归与预后,与病因、病情的轻重,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
预后-危害性:
1、本病患者可出现头晕眼花、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等不适,严重者还可陷入昏迷。
2、若产时发生羊水栓塞,引发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等,则死亡率高,预后不良。
3、本病患者可出现严重的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由于出血量多,阳气暴脱,稍有延误则可危及产妇生命。
预后-治愈性:
若病情较轻,及时处理,多能痊愈;若病情严重,则治愈困难,可能引发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等,甚至造成死亡。
预后-后遗症:
病情严重者,即使挽回生命,亦可因血气虚衰而致产后缺乳、闭经,或因产妇的抵抗力削弱,容易继发产褥感染。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机体抵抗力。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多数女性在生产后心理比较脆弱,加上疾病的影响,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慌、抑郁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病情康复。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多给予产妇关心和安慰,在生活和情感方面给予特殊照顾,促进产妇心情和精神得到有效放松。
(2)患者应与医护人员多交流,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穿着适宜,以舒适为度。
2、加强口腔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4、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
5、注意劳逸结合,产后百日内不宜进行性生活。
饮食调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尽量吃容易被消化吸收且清淡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
饮食建议:
1、饮食以易消化而富有营养为宜,如瘦肉汤、蛋汤、牛奶等。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可食藕汁、梨汁、芋荠汁、西瓜汁等,以清凉止血。
饮食禁忌:
尽量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预防产后血晕,主要是做好产后保健。
1、居室宜寒温适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2、衣着宜温凉合适,厚薄得当,以防受凉或中暑。
3、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容易消化,不宜过食生冷、辛辣、肥腻和煎炒之品。
4、注意劳逸结合,以免耗气伤血。
5、保持心情舒畅,以防情志致病。
6、产后百日内不宜进行性生活,以防房劳所伤。
7、保持外阴清洁,以防邪毒滋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