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出汗障碍性湿疹疾病别名: 汗疱疹、出汗不良性湿疹、汗疱症疾病概述: 出汗障碍性湿疹又称出...
养生
疾病名称: 出汗障碍性湿疹
疾病别名: 汗疱疹、出汗不良性湿疹、汗疱症
疾病概述:
出汗障碍性湿疹又称出汗不良性湿疹、汗疱疹、汗疱症,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的皮肤湿疹样反应,主要表现为手和(或)脚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水疱,并伴有瘙痒等症状。本病通常会每年定期反复发作,若不积极治疗和做好日常护理,则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存在一定联系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小水疱、瘙痒、烧灼感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斑贴试验、真菌培养、皮肤活检
重要提醒: 出汗障碍性湿疹患者应注意保护皮损部位,避免自行挑破或过度搔抓,以免引起感染。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出汗障碍性湿疹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青壮年人群。
2、有个人过敏史或汗疱疹家族史的人群。
病因-总述:
出汗障碍性湿疹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过敏、真菌感染、精神紧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
出汗障碍性湿疹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患有本病,则子女患病风险有所增加。
2、过敏
如果属于过敏体质,或工作时接触硫酸镍、重铬酸钾、苯二胺、香料混合物等物品,则可能引起出汗障碍性湿疹。
3、真菌感染
机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导致出汗障碍性湿疹的发生,尤其是手部的出汗障碍性湿疹多是由于足癣引起的。
4、精神紧张
精神压力大、焦虑不安,可能是出汗障碍性湿疹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5、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引起本病。
6、其他
比如气候湿热、季节变化、吸烟、紫外线照射等。
症状-总述:
出汗障碍性湿疹主要表现为手和(或)脚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水疱,通常呈对称分布,并可伴有瘙痒、烧灼感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典型皮损
表现为位于表皮深处的针尖至米粒大小的小水疱,呈半球形,略高出皮面,周围组织没有炎症反应。水疱内含有清澈的浆液,偶尔可变为浑浊。水疱一般不自行破裂,干涸后形成脱皮,露出红色、薄嫩的新生上皮。
2、分布部位
皮损常分散或成群发生在手掌、脚底,及手指、脚趾的侧缘,多对称分布。
3、发作特点
一般在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季加重,入冬自愈。
症状-并发症:
1、继发感染
如果患者不断抓挠剧烈瘙痒的皮损部位,则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破损,进而容易发生感染,使患处出现疼痛、肿胀、脓液、结痂等。
2、慢性皮炎
皮损频繁发作可导致手部出现慢性皮炎,主要表现为苔藓样变的鳞屑性斑片或斑块,并伴有皲裂。
症状-伴随症状:
1、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刺痛或烧灼感。
2、部分患者伴手足多汗。
就医-门诊指征:
1、手脚部位出现大量水疱;
2、伴瘙痒、疼痛等症状;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手脚部位出现大量水疱等症状时,应前往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保持手脚清洁、穿宽松的衣服,以便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出现疱疹多久了?出现在身体的哪些部位?
2、您皮肤上的疱疹是单个还是成群出现?是持续还是间歇性存在?
3、从出现疱疹以来,其是否增大,形态是否有所改变?
4、您是否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
5、之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6、您是否和出现类似症状的人接触过?家里人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7、您在此前患过什么皮肤病吗?
8、您最近压力大吗?
9、最近是否在工作或生活中接触过某些金属或化学物质?
10、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什么检查?目前有在用什么药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疱疹?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疱疹会传染给别人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医保报销吗?
4、我应该怎么治疗?吃什么药?抹什么药?有副作用吗?
5、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6、我接受治疗后多久会好?会遗留色素沉着吗?会复发吗?
7、平时需要注意什么?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方式?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的皮肤出现小水疱,并伴有瘙痒、烧灼感等症状时,需积极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斑贴试验、真菌培养、皮肤活检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皮损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观察皮损的形态、分布情况等,确定皮损的特点,以作出初步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真菌培养:医生会用无菌棉签等采集皮损处疱液或皮屑,送至检验室用培养基培养,以判断有无真菌感染,并鉴别其类型。
检查-病理检查:
必要时,医生会取部分皮损组织,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症状类似的疾病。检查通常可见表皮海绵形成等。
检查-其他检查:
斑贴试验是指将要检测的可疑过敏物、溶液或者软膏做成试剂,贴在皮肤上,24~48小时后观察皮肤局部有无反应,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对该物质存在过敏,有助于辅助诊断本病。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病史,皮肤上出现对称分布的针尖至米粒大小的水疱,并伴有瘙痒等症状,即可明确诊断,必要时还可结合斑贴试验、真菌培养、皮肤活检等检查结果,排除水疱型手癣、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水疱型手癣
初期多累及单侧手,逐渐累及另一只手,除水疱外,也会出现红斑、丘疹。患者常先有足癣后有手癣。真菌检查为阳性。
2、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通常不会出现深在性小水疱,主要表现为表皮角质层松离形成的针头大白点及易剥脱的薄纸样鳞屑。
治疗-治疗原则:
出汗障碍性湿疹首先应避免接触致病或加重因素,以减少局部刺激,同时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必要时还可采取一些物理措施,以抑制炎症和水疱形成,缓解瘙痒。
治疗-一般治疗:
1、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2、保持情绪平稳。
治疗-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1)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尿素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是目前治疗出汗障碍性湿疹的一线外用药物,具有抗炎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萎缩、皮纹和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2)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皮肤肿胀和刺激症状,并减少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但这类药物有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
(3)其他:比如1%酚炉甘石洗剂、10%尿素霜、2%~5%水杨酸软膏、25%三氯化铝、1:5000高锰酸钾溶液等。
2、口服药物
(1)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严重者,可口服泼尼松等药物治疗,可迅速起效。
(2)免疫抑制剂:对于中重度或其他治疗无效者,可口服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治疗,可使皮损显著改善或消除。
(3)生物制剂:目前报道的可用于治疗中重度出汗障碍性湿疹的生物制剂,主要是度普利尤单抗。
(4)其他:比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溴本辛等。
治疗-相关药品:
曲安奈德尿素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1%酚炉甘石洗剂、10%尿素霜、2%~5%水杨酸软膏、25%三氯化铝、1:5000高锰酸钾溶液、泼尼松、甲氨蝶呤、硫唑嘌呤、度普利尤单抗、苯海拉明、氯雷他定、溴本辛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大的水疱,医生可能会对其切开引流,排出里面的液体。但一定不要自行操作,以免造成感染,使病情恶化。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患者可在专业中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辨证分型,然后选用合适的中药或针刺穴位来治疗,一般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预后-一般预后:
出汗障碍性湿疹一般预后较好,症状较轻者可在2~3周内自然缓解,使皮肤恢复光滑;其余患者通常也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达到治愈。但由于皮损通常会定期反复发作数年,所以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预后-危害性:
1、出汗障碍性湿疹会导致手脚部位出现小水疱,可能会对日常生活(比如做饭、打字、走路等)产生一定影响。
2、出汗障碍性湿疹患者会出现疼痛和瘙痒等症状,可能引起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3、时间长者可能影响指(趾)甲,使其发生萎缩,出现横纹、肥厚、变色、点凹等改变。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可能在2~3周内自然缓解。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的治疗,一般可达到治愈。
预后-根治性:
本病较难彻底根治。
预后-复发性:
通常会定期反复发作数年。
日常-总述:
出汗障碍性湿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皮损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接触致敏物质、避免患处受损以及遵医嘱用药等,以尽快改善不适症状。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的皮损处可有疼痛或剧烈瘙痒的症状,可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或悲观的情绪,不良的心理精神状态对疾病的转归起负面影响。患者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
2、护理要点
家属要注意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和要求,掌握其心理变化及其主要原因,耐心倾听患者叙述,帮助患者一起克服疾病。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加重病情。
2、注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必要时积极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每天用温水、温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洗手洗脚,之后轻轻拍干皮肤上的水,然后涂抹润肤剂(比如凡士林或护手霜等)。
2、不要配戴戒指,以免因戒指的摩擦和戒指缝里残存的水导致更多水疱。
3、不要用热水、肥皂烫洗患处,避免抓挠,防止患处破损。
4、发病期间避免接触化学物品,可戴手套保护,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日常-病情监测:
1、监测皮损瘙痒程度以及有无渗出、糜烂等,若比较严重,则需及时复诊。
2、监测是否有复发、复发频率、皮损范围,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复诊,复诊时携带病历及相关资料。
饮食调理:
出汗障碍性湿疹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以保证机体摄入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避免吃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饮食建议:
1、保持饮食多样化,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瘦肉等食物。
2、患者应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以帮助调节体温,避免过度出汗。
饮食禁忌:
1、如果对某些食物过敏,则应尽量避免摄入,以免引发或加重皮肤症状。
2、适度减少咖啡因的摄入,以免导致出汗增多。
3、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
4、忌烟酒。
预防措施:
出汗障碍性湿疹的病因尚不明确,暂时没有根本有效的预防措施。但保持手脚清洁干燥、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性物质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注意手卫生,出汗时及时擦干。
2、穿宽松、透气的鞋子,避免足部出汗过多。
3、进行自我调节,缓解压力,避免情绪波动和思虑过度。
4、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和过敏原,比如钴、镍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