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滴虫性尿道炎疾病英文名称: trichomonal urethritis,TU疾病别名:...
养生
疾病名称: 滴虫性尿道炎
疾病英文名称: trichomonal urethritis,TU
疾病别名: 尿道滴虫病
疾病概述:
滴虫性尿道炎(trichomonal urethritis,TU),又称为尿道滴虫病,是由阴道毛滴虫(简称滴虫)所致的尿道炎,为性传播疾病之一,男女均可患病。女性患者主要由于游泳、洗浴、性交等途径造成滴虫感染所致;男性患者主要由于与患有阴道滴虫病的配偶性生活时被传染。患者的临床表现通常较轻,如尿道瘙痒、尿道口轻度红肿、尿道分泌物少量或中等量增加,往往很难引起注意。滴虫性尿道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应强调夫妻双方应同时治疗,以免再感染。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性病科、泌尿外科、妇科、男科
发病部位: 尿道
常见症状: 尿道瘙痒、不适、尿道口轻度红肿、尿道分泌物增加、尿频、尿急、血尿
主要病因: 女性患者主要由于游泳、洗浴、性交等途径造成滴虫感染所致;男性患者主要由于与患有阴道滴虫病的配偶性生活时被传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分泌物涂片、分泌物培养、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膀胱尿道镜检查
重要提醒: 滴虫性尿道炎为性传播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禁止性生活,配偶应同时进行治疗,以免发生再感染。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主要为阴道毛滴虫感染的女性。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经性交直接传播
为男性患者的主要传播方式,男性在发病前常存在与长有滴虫的女性有性交史。
2、间接传播
也可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污染的器械及敷料等间接方式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滴虫性尿道炎是较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滴虫性尿道炎约占全部非淋病性尿道炎的16%~36.9%。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总述:
阴道毛滴虫是一种只引起生殖器下部感染的鞭毛原虫,女性患者主要由于游泳、洗浴、性交等途径造成滴虫性阴道炎,进而使尿道发生感染;男性患者主要由于与患有阴道滴虫病的配偶性生活时被传染。
症状-总述:
患者的临床表现较轻,尤其是男性患者,约10%~50%可无症状。滴虫性尿道炎的主要表现为尿道口轻度红肿、瘙痒、尿道少量或中量分泌物(呈无色稀薄透明状或乳状);病情较重者,可出现明显的尿频、尿急、排尿后尿道抽痛、血尿等。
症状-并发症:
滴虫性尿道炎可并发包皮龟头炎、前列腺炎、膀胱炎、附睾炎、勃起障碍、化脓性感染、支原体感染、泌尿系结核等。
就医-就诊科室:
1、患者可到泌尿外科或者性病科诊治。
2、女性可咨询妇科。
3、男性可到男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局部用药,可以淋浴但不要盆浴,以避免滴虫活动性下降影响检查结果。
3、就诊当天可穿宽松的衣服,方便进行体格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以将目前所服用的药物进行整理,必要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夫妻或性伴侣一起就诊。
7、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现在都有哪些症状?
2、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症状?出现症状前是否有高危行为?
3、症状出现期间有无加重?什么情况会出现症状加重?
4、您以前有没有过类似症状?
5、您的性伴侣有没有类似症状?
6、您以往的生活习惯怎么样?性生活时有使用安全套吗?有使用过公共的浴巾、毛巾吗?
7、您有其他性疾病史吗?
8、您有没有进行过治疗?治疗过程和使用药物是怎么样呢?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症状严重吗?
2、什么原因可能导致了我的症状?
3、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4、怎么治疗呢?需要住院吗?
5、治疗多长时间症状能缓解呢?
6、性伴侣需要一起治疗吗?
7、疾病的预后怎么样呢?会不会发生癌变?
8、有传染性吗?
9、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呢?
10、治愈后会不会复发呢?怎么才能防止复发?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尿道瘙痒、尿道口轻度红肿、尿道分泌物增加、尿频、尿急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分泌物涂片、分泌物培养、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膀胱尿道镜检查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对于女性患者,医生会进行一般的妇科检查,首先会检查外阴有无发红、肿胀、糜烂等,之后会对阴道及尿道进行检查,判断有无阴道黏膜充血、白带增多、尿道分泌物增加等。
2、对于男性患者医生会注意观察其尿道口是否有分泌物。还会注意观察包皮下阴茎是否有溃疡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分泌物涂片
包括悬滴检查法和涂片染色法,具有简便、快捷、准确度高等优点,医生将患者的尿道分泌物涂片后进行直接镜检,可见毛滴虫,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分泌物培养
为诊断毛滴虫感染最可靠的方法,较直接镜检更敏感。但通常需要5~7天获得结果,主要适用于男性患者。
3、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能够提高滴虫的检出率,尤其适用于男性标本检测。
检查-其他检查:
膀胱尿道镜检查:可用于检查患者后尿道、膀胱颈部及三角区有无充血、息肉、分泌物等异常,辅助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尿道瘙痒、尿道口轻度红肿、尿道分泌物增加、尿频、尿急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流行病史,以及分泌物涂片、分泌物培养、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膀胱尿道镜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淋病、其他类型的非淋病性尿道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淋病
早期淋病患者也可出现尿道瘙痒、红肿、刺痛、尿频、尿急、尿道分泌物增加等表现,但其尿道分泌物量多,随病情发展,分泌物可变为脓性,患者多存在冶游史,尿道分泌物检查可见淋病双球菌。
2、其他类型的非淋病性尿道炎
如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引起的尿道炎,临床表现与滴虫性尿道炎颇为相似,但患者一般有冶游史,尿道分泌物检查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无滴虫。
治疗-治疗原则:
滴虫性尿道炎的治疗原则是,对于滴虫阳性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进行治疗,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值得强调的是,患者的配偶应同时接受治疗,以免发生再感染。
治疗-药物治疗:
1、全身抗滴虫治疗
由于滴虫可存在于女性阴道、宫颈、尿道、膀胱以及男性的龟头、尿道、前列腺等部位,因此需进行全身的抗滴虫治疗,常用药物为甲硝唑、替硝唑等。
2、膀胱冲洗治疗
对于少数抗滴虫治疗无效者,可采用硝酸银溶液进行膀胱及尿道灌洗。
治疗-相关药品:
甲硝唑、替硝唑、硝酸银溶液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滴虫性尿道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滴虫性尿道炎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绝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但应强调配偶需同时进行治疗,否则会发生再感染。
预后-危害性:
1、本病为性传播疾病,可能通过性接触或间接接触方式传染给其他人。
2、本病可与其他性传播疾病同时存在。
3、本病可并发包皮龟头炎、前列腺炎、膀胱炎、勃起障碍、化脓性感染、支原体感染、泌尿系结核等。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绝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
预后-复发性:
该病是有可能复发的,复发主要来自性伴侣的再感染或未能完成全程治疗。
日常-总述: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需要做好生活管理,家属应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提升卫生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提高治疗效果。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部分患者担心被别人知晓自己患有该病,心理压力较大,同时对自己患病感到很羞愧,且患者害怕疾病会影响未来生活质量,易产生烦躁、焦虑等心理。
2、心理护理
家属应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安慰、劝解患者,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绘画、读书、散步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毛巾以及接触的床单、被罩等用开水煮沸消毒5~10min,接触的盆及马桶也应消毒,避免交叉或重复感染。
2、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3、保持外阴清洁,瘙痒时不要用力搔抓外阴,以免损伤皮肤。
4、月经期间使用消毒卫生巾,并勤换卫生巾。
5、减少化纤内裤和紧身衣服的穿着,尽量穿宽松的棉质内裤。
6、避免去公共浴池、泳池,防止疾病传播。
7、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促进机体恢复。
饮食调理:
治疗期间应多饮水,可以进食一些清淡、稀软且有营养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能力。
饮食建议:
1、均衡膳食,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能力。此类食物包括番茄、豆芽菜、卷心菜、油菜、柑橘、荔枝等。
2、可以进食一些清淡、稀软且有营养的食物,如大米、糯米、山药、扁豆、莲子、薏苡仁、百合、黑芝麻、牛奶等。
3、治疗期间应适量多饮水。
饮食禁忌:
1、忌甜食与油腻食物。
2、忌食海鲜发物。海鲜食物会使瘙痒加重,不利于炎症的消退。属于海鲜发物的食物包括虾、黄鳝等水产品。
3、忌食辛辣、燥热食物。辛辣食物包括辣椒、胡椒、茴香、花椒、八角、洋葱等,燥热食物包括牛肉、羊肉和各种炒货如瓜子、炒花生等,以免助热上火,加重炎症。
4、忌烟酒。
预防措施:
1、洁身自好,避免高危性行为,避免有多个性伴侣。
2、讲究个人卫生,坚持淋浴,不使用公共浴盆、浴巾、坐便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