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地高辛中毒疾病英文名称: digoxin poisoning疾病概述: 地高辛中毒(di...
养生
疾病名称: 地高辛中毒
疾病英文名称: digoxin poisoning
疾病概述:
地高辛中毒(digoxin poisoning)是因一次过量摄入地高辛或慢性蓄积地高辛所致,以心脏损害为特殊表现的急性中毒。常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视觉障碍。发生中毒后,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治。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合适方法进行急诊治疗,以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食欲缺乏、心律失常、头痛、眩晕、耳鸣、乏力、定向力丧失、精神错乱、烦躁不安、幻觉、妄想、谵妄、视物模糊、黄视症、绿视症、惊厥、虚脱、昏迷
主要病因: 一次过量摄入地高辛或慢性蓄积地高辛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血药浓度检测、X线、心电图检查
重要提醒: 严格遵循医嘱正确使用地高辛,如用药后发生不适及时告知医生或就诊治疗,以避免发生地高辛中毒,引起不良情况发生。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应用地高辛治疗患者,多见于老年人及出生低体重的婴儿。
病因-总述:
地高辛属于洋地黄类药物,也是一种常用的强心苷,其治疗浓度为0.5~2.0ng/ml,若一次性过量摄入地高辛,或者由于慢性蓄积,机体内的地高辛浓度过高,则可导致地高辛中毒情况发生。
病因-危险因素:
1、奎尼丁、维拉帕米、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均能升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因此服用这些相关药物时,可能会增加地高辛中毒的风险。
2、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时易引起洋地黄中毒,血钾浓度3.0~3.5mmol/L时,对地高辛的敏感性增加50%。
3、肝、肺、肾功能障碍时易出现洋地黄中毒。
4、老年人及出生低体重婴儿容易出现中毒。
症状-总述:
患者应用地高辛治疗,发生地高辛中毒后,通常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视觉障碍等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胃肠道反应
较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缺乏等。主要是因地高辛过量时兴奋延髓呕吐中枢所致。
2、心脏毒性反应
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快速性心律失常伴传导阻滞是地高辛中毒心电图的特征性表现,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征性心律失常为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特别是发生在心房颤动基础上;心室颤动或心室静止常为致死原因。
3、中枢性神经系统症状
包括头痛、牙痛、眩晕、耳鸣、乏力、失眠、关节痛、肌痛、嗜睡、共济失调,以及定向力丧失、精神错乱、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失语、幻觉、妄想、谵妄等,甚至还可出现惊厥、虚脱、昏迷。
4、视觉障碍
表现为视物模糊、黄视症及绿视症,极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质盲。
症状-并发症:
地高辛中毒严重患者可能会发生休克、窦性停搏、室颤等危急情况,甚至导致死亡。
就医-急诊指征:
1、服用地高辛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缺乏。
2、心律失常。
3、头痛、眩晕、耳鸣、乏力。
4、定向力丧失、精神错乱、烦躁不安、幻觉、妄想、谵妄。
5、视物模糊、黄视症、绿视症。
6、惊厥、虚脱、昏迷。
7、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地高辛中毒患者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找到患者服用的药物,可携带药盒或药瓶。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吃的什么药?吃了多少?什么时候吃的?
3、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
4、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3、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4、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5、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服用地高辛后出现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视觉障碍等中毒表现,建议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血生化检查、血药浓度检测、X线、心电图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一般情况,了解患者的面色、意识、精神状态等;同时还会检查呼吸、血压、心率、脉搏等有无异常;若出现视觉障碍,还可能会需进行视力、色觉等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检查
通过检测患者血钾、血镁的变化情况,有助于评估地高辛中毒的发展情况。
2、血药浓度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地高辛的浓度,有助于地高辛中毒的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可帮助了解心脏病变情况,对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帮助明确有无心脏增大或者肺部病变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长期或过量摄入地高辛药物病史,以及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视觉障碍等临床表现,再结合血药浓度检测、心电图检查等多项检查的结果,通常不难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服用地高辛发生药物中毒后,应积极进行急诊处理。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表现给予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地高辛排出,纠正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合适药物治疗,具体参考急性期治疗内容。
治疗-相关药品:
鞣酸蛋白、药用炭、硫酸镁、氯化钾、阿托品、苯妥英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依地酸二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一般处理
(1)立即停用本品,并同时停用排钾利尿药。
(2)大剂量误服者,立即以温水、浓茶水或1∶2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口服鞣酸蛋白或药用炭吸附地高辛,硫酸镁导泻。
2、纠正电解质紊乱
(1)适当补钾、补镁,对无房室传导阻滞者,根据临床生化检验结果补充调整。
(2)中度中毒者每日口服氯化钾;中毒严重者静脉补钾、补镁,以防止毒性反应的发展。
3、纠正心律失常
(1)阿托品: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首选阿托品,一般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注射。但注意避免使用异丙肾上腺素。
(2)苯妥英钠:适用于地高辛中毒导致的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3)利多卡因:适用于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4)普鲁卡因胺:适用于氯化钾、苯妥英钠或β受体阻断药无效或有禁忌者。
(5)依地酸二钠:适用于地高辛中毒引起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
(6)起搏治疗:对中毒引起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如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以及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无效,并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且不能快速获得地高辛抗体片段者,可行紧急临时心脏起搏。
(7)电复律:若情况紧急而药物对恶性心律失常难以奏效,可从低能量(<30J)开始复律。
4、地高辛特异性抗体治疗
地高辛特异性抗体对地高辛分子有高度亲和力,分子碎片较小,易广泛分布到体内,迅速与地高辛结合,使地高辛分子失去对人体细胞作用部位的结合而迅速排出体外。但禁用于地高辛过量而致休克或心脏骤停、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和血钾过高的患者。
预后-一般预后:
部分患者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后,大多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通常预后良好;但若病情严重,或者未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预后-危害性:
1、地高辛中毒可引起多种异常症状,对日常生活等造成不良影响。
2、病情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心脏骤停等情况,甚至导致死亡。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积极、规范的治疗后,多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病情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可治愈。
日常-总述:
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对于疾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患者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合理作息,同时保持良好心态,严格遵医嘱用药,按时到医院复诊,促进疾病康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因使用治疗药物而出现中毒症状,可能会出现懊恼、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关心和体贴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早日康复。
(2)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面对,积极接受和配合治疗,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医嘱调整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保证休养环境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对机体的恢复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2、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精神错乱、烦躁不安者应进行适当保护性约束,以免发生意外。
4、卧床患者定时更换体位,避免发生压疮。
5、视觉异常患者离床活动时应有家属从旁保护。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不适随诊。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营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多吃含钾量高的食物和水果如桔子、西瓜、鸡蛋、牛奶等。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方法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严格遵照医嘱使用地高辛。
2、药物应妥善保管,避免儿童误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