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耳带状疱疹疾病英文名称: herpes zoster oticus疾病概述: 耳带状疱疹...
养生
疾病名称: 耳带状疱疹
疾病英文名称: herpes zoster oticus
疾病概述:
耳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ticus)是带状疱疹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主要表现为外耳道疱疹及外耳道疼痛。如果病毒在侵犯膝状神经节的同时,累及了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则可伴有面瘫等症状,此时称为称为拉姆齐·亨特(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否则可能导致永久性面瘫、永久性听力丧失等不良情况。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皮肤科
发病部位: 耳
常见症状: 外耳道疱疹、耳痛、耳鸣、面瘫
主要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疱底刮取物涂片、病毒分离培养、颞骨CT、耳镜
重要提醒: 耳带状疱疹患者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严重损害神经功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具有一定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耳带状疱疹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耳带状疱疹的病变部位,特别是破溃的水疱,可能会释放病毒。如果其他人直接接触到这些水疱的液体,尤其是在皮肤破损或黏膜表面接触,就有可能感染病毒。
2、空气传播:尽管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但是病毒也可能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比如咳嗽或打喷嚏)传播给其他人,但相对较少见。
流行病学-发病率:
耳带状疱疹是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皮肤科、针灸科的常见病症之一。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证据表明该疾病好发于哪类人群,但带状疱疹多发生于老年人、免疫缺陷患者。
病因-总述:
耳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导致局部炎症水肿、压迫神经引起的,常为受凉、疲劳、精神压力大以及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等因素而诱发。
症状-总述:
耳带状疱疹患者在疾病初期可出现低热、头痛、全身不适及食欲不振等症状,然后表现为外耳道疱疹、耳痛、耳鸣、面瘫等,有时还会出现眩晕、恶心以及眼球震颤等内耳功能障碍问题,具体因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Ⅰ型
为耳疱疹型,表现为剧烈耳痛,单侧或双侧耳廓、外耳道和鼓膜出现成串的水疱。
2、Ⅱ型
为耳疱疹伴周围性面瘫型,表现为Ⅰ型合并同侧周围神经性面瘫,大多数面瘫发生于疱疹出现后的2~3周,少数可延迟到7~9周。
3、Ⅲ型
为内耳功能障碍型,又称为重症型,表现为在Ⅱ型的基础上,出现第Ⅷ对脑神经(前庭蜗神经)症状,比如听力下降、耳鸣、耳聋、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
症状-并发症:
耳带状疱疹可能并发味觉改变、视力模糊等问题。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外耳道疱疹;
2、伴耳痛;
3、伴耳鸣、面瘫等症状;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出现外耳道疱疹、耳痛、耳鸣等症状者,可首选耳鼻喉科就诊。
2、如果机体其他部位也出现了疱疹,则可到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近期有使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什么时候开始的?
3、您在出现皮损前,是否有发烧、食欲不振等症状?
4、您之前发生过水痘吗?
5、您是否和出现类似症状的人接触过?家里人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6、近期有无外伤、过劳、精神刺激等情况?
7、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什么检查?目前有在用什么药物?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
2、是什么原因呢?
3、会传染吗?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怎么治疗?
5、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6、多久会好?会复发吗?
7、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外耳道疱疹、耳痛、耳鸣、面瘫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了解皮损情况,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然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疱底刮取物涂片、病毒分离培养、血清中和抗体测定、颞骨CT、耳镜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问诊
医生会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病史,尤其是近期有无感冒及感染等。
2、其他
医生会检查耳部皮损的形态、分布特点,还会耳周及颌面部皮肤有无触痛、麻木、感觉过敏感等情况,进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听力及平衡功能,以了解病毒感染累及范围。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疱底刮取物涂片
医生会刮取耳道新鲜疱疹基底组织进行涂片,然后在显微镜观察,如果发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则有助于诊断。
2、病毒分离培养
可取耳道内分泌物和水疱内液体作病毒分离培养,若从感染组织中发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即可以确定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耳镜检查会通过普通耳镜、电耳镜或耳内窥镜等设备或仪器,查看肉眼不易观察到的外耳道、鼓膜等部位,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局部病变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颞骨CT可了解听力、前庭功能及中耳、内耳等情况,从而辅助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病史,患者出现成簇的外耳道疱疹、剧烈耳痛等症状,即可明确诊断。对于皮损不典型者,还可采用疱底刮取物涂片、病毒分离培养、颞骨CT等检查结果,进行辅助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与耳单纯疱疹、贝尔面瘫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耳单纯疱疹
耳单纯疱疹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所致,病损多位于耳郭、耳周及外耳道口,表现为先为散在性红斑,继而转为成簇分布的水疱,与耳带状疱疹Ⅰ型临床表现类似,但不会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
2、贝尔面瘫
贝尔面瘫一般会以面瘫为首发症状前来就诊,通常没有发热、眩晕、眼震、平衡失调、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症状,也没有耳周及耳甲腔附近疱疹出现。
治疗-治疗原则:
耳带状疱疹患者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应用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必要时还可采取手术等方法,以尽快改善不适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溴夫定和膦甲酸钠等,是临床治疗耳带状疱疹的常用药物,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新发皮疹,阻断病毒播散。
2、镇痛药物
疼痛常贯穿耳带状疱疹疾病的全过程,建议患者根据疼痛程度选用合适的药物,比如轻中度疼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中重度疼痛可选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3、糖皮质激素
对于合并面瘫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应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治疗。
4、神经营养类药物
对缓解神经炎症和神经痛有一定帮助,常用甲钴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
治疗-相关药品: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溴夫定、膦甲酸钠、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泼尼松、甲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B12
治疗-手术治疗:
当神经应激性降低或面神经肌电图显示面神经诱发电位有90%的减退时,可酌情进行面神经减压手术,但并非经常能使面瘫缓解。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1、中药内治
患者可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辨证分型,然后根据证型选用合适的中药或中成药治疗,比如龙胆泻肝丸等。
2、中药外治
患者可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辨证分型,然后根据证型选用合适的中药外用制剂治疗,比如青黛散等。
3、针灸
患者可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辨证分型,然后根据证型选用合适的穴位,比如翳风、曲池、合谷、太冲、血海等。
预后-一般预后:
耳带状疱疹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可使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实现治愈。但部分病情严重者,可能会遗留永久性面瘫、永久性听力丧失等问题。
预后-危害性:
1、耳带状疱疹会导致耳痛、耳鸣等症状,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
2、耳带状疱疹若不及时治疗,则可能会遗留永久性面瘫、永久性听力丧失等问题。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耳带状疱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刺激,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医嘱用药等,以促进机体恢复。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轻柔地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清洁耳朵周围的皮肤,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以降低继发感染的风险。
2、避免耳朵进水或接触到湿润的环境。
3、避免触碰或搔抓耳带状疱疹的区域,以防加重症状。
4、保持手部清洁,经常洗手,尤其在接触耳朵区域之前。
5、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6、水疱若已经发生破溃,应自我隔离,尤其避免接触易感人群。
饮食调理:
耳带状疱疹患者通常无需特殊饮食调理,但规律饮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对缓解不适和促进疾病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1、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以肉类、蛋类、新鲜水果、奶类等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2、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3、鼓励进食,不能因为疼痛影响食欲就不吃饭。
饮食禁忌:
1、少食煎烤、油炸食品。
2、忌鱼腥虾蟹、鸡、羊肉等食物。
3、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4、戒烟酒。
预防措施:
耳带状疱疹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接种疫苗、避免接触带状疱疹或水痘患者、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1、未患水痘的患者,注射疫苗可预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降低耳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但国内目前尚无疫苗。
2、避免直接接触带状疱疹或水痘患者。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生活用品。
4、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