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反流性胆管炎疾病英文名称: reflux esophagitis疾病概述: 反流性胆管炎...
养生
疾病名称: 反流性胆管炎
疾病英文名称: reflux esophagitis
疾病概述:
反流性胆管炎(reflux esophagitis)是胆肠吻合术产生的并发症之一,是食物及胃肠液的逆流形成的胆道逆行感染。反流性胆管炎可引起寒战、高热、右上腹疼痛、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等症状,可通过营养支持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发病部位: 胆管
常见症状: 寒战、高热、右上腹疼痛、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
主要病因: 因肠道内容物进入胆道引起
检查项目: 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尿液检查、X线、B超、CT、MRI、纤维十二指肠镜
重要提醒: 反流性胆管炎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建议积极进行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常见于胆肠吻合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人群。
病因-总述:
反流性胆管炎主要发生在胆肠吻合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之后,因肠道内容物进入胆道而引起,也可由胆囊胃肠内瘘、Oddi括约肌松弛麻痹等因素引起。
病因-基本病因:
1、吻合口狭窄
保持吻合口足够的口径和通畅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吻合口狭窄可导致胆汁和进入胆道的食物残渣排出受阻,细菌得以滋生、繁殖而引起严重的上行性胆道感染,特别是存在肝内胆管狭窄或结石梗阻时,引起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是:
(1)吻合技术不当,针距过大、过密或胆管壁撕裂,造成漏胆或组织坏死,术后瘢痕形成过大。
(2)胆总管或十二指肠壁开口小,或采用双层内翻缝合后,吻合口口径过小。
(3)胆总管表面浆膜剥离过多,导致局部血运障碍,组织坏死,瘢痕形成。
(4)术后合并胆汁漏且引流不畅,导致局部脓肿形成,最终瘢痕形成,吻合口狭窄。
2、胆总管下端盲襻过大
胆总管吻合口开口过于靠近近端,壶腹部狭窄梗阻后,远端胆总管成为盲襻,其中常可堆积残留胆石或食物残渣,不仅其内细菌可以滋生、繁殖,引起上行性胆道感染,而且堆积物可向上堵塞吻合口,引起胆道再次梗阻。同时,堆积物亦可堵塞胰管开口,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3、细菌种类
如同其他的胆道感染,反流性胆管炎的致病菌是以大肠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包括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类杆菌、梭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症状-总述:
反流性胆管炎的症状一般发生在手术后,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反复的寒战、高热和右上腹疼痛,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等。
症状-典型症状:
1、术后右上腹或上腹间歇性隐痛或钝痛,可向肩背部放射;食欲缺乏,食后上腹饱胀,可伴有恶心、呕吐、厌油和消瘦。
2、反复发作右上腹剧烈绞痛,伴寒战、高热、黄疸等胆道感染症状。
3、间歇期腹部体征不明显,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4、急性胆道感染发作时,右上腹出现局限性腹膜炎,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区可有叩击痛,体温增高,皮肤、巩膜黄染。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能会导致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癌等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寒战、高热。
2、右上腹疼痛、压痛。
3、皮肤巩膜黄染。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以就诊于肝胆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最近有没有做过胆道手术?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右上腹疼痛、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尿液检查、X线、B超、CT、MRI、纤维十二指肠镜等进行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高。
2、肝功能检查
血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含量增高,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升高。
3、尿液检查
尿胆红素升高。
检查-其他检查:
纤维十二指肠镜可发现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狭窄。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可发现肝内外胆管积气。
2、B超
可发现肝内外胆道有气体回声,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远端腔内有絮状回声和结石。
3、CT、MRI
肝内外胆道有气体和结石,MRCP示肝内胆管扩张或狭窄、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狭窄、胆总管下端梗阻。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变化情况,还会询问患者既往的手术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尿液检查、X线、B超、CT、MRI、纤维十二指肠镜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反流性胆管炎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消除病因和防止食物胆肠反流,可通过营养支持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输液,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情况,可视情况输注鲜血、血浆。
2、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纠正可能的营养不良或负氮平衡。
治疗-药物治疗:
1、酌情使用青霉素、头孢他啶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合理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镇痛解热药以及消炎利胆药。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头孢他啶
治疗-手术治疗:
医生会通过手术解除病因,并尽可能防止术后胆肠反流,可能的手术方式包括幽门离断加胃空肠吻合,胆总管成形、空肠胆总管Y型吻合,延长原空肠-胰、胆管吻合肠袢长度,单纯拆除原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本病的治疗费用尚无确切数据。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反流性胆管炎治疗后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但是有复发的可能性。
预后-危害性:
反流性胆管炎会引起寒战、高热、右上腹疼痛、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等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反流性胆管炎有治愈的可能性。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努力进行饮食调节。及时监测自身状况,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反流性胆管炎会引起寒战、高热、右上腹疼痛、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往往会出现恐慌、焦虑以及抑郁等情绪。
2、护理措施
(1)患者家属用最佳心情面对患者,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氛围。
(2)患者应努力了解自身疾病,保持开朗、自信的心态,重视生存质量,享受每一天生活。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诊。
日常-生活管理:
1、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2、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经常通风换气。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并清洗衣服,尽量保证每天洗澡。
4、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日常-复诊须知:
遵照医嘱按时到医院复诊,进行相应检查,判断疾病恢复程度。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卧床休息,一般采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
2、保持手术区域清洁、干燥,可用湿毛巾避开手术区域擦洗身体,避免伤口感染。
3、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及腹部伤口渗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4、若术后放置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而发生引流不通畅。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规律,定时进餐,细嚼慢咽,彻底咀嚼食物,使食物充分消化,减轻因患病带来的消化负担。
2、多吃高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
3、多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如鱼、瘦肉、豆制品。
4、多吃利胆的食物,如黄瓜等新鲜果蔬。
饮食禁忌:
1、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坚果、油炸食物,尽量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2、限制摄入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鱼子、蛋类、食肉动物的内脏等。
3、少吃温热滋补性的食物,如牛肉、羊肉。
4、忌烟戒酒,避免生冷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
预防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