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肺部感染疾病概述: 肺部感染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的感染性疾病。本病可由病原微生物感...
养生
疾病名称: 肺部感染
疾病概述:
肺部感染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的感染性疾病。本病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引起,其中以感染最为常见。肺炎是临床上较为典型的一种肺部感染,具有代表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或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发热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本病可发展为慢性过程,或造成其他部位的感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不具有遗传性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发热
主要病因: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平片、胸部CT检查、病原学检查、动脉血气分析
重要提醒: 肺部感染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导致胸腔积液、肺脓肿、感染性肺外播散、败血症等,威胁生命安全。
流行病学-传染性:
由某些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特殊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流行病学-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为本病患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肺部感染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但具体发病率暂无权威的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小儿及年老体弱者。
病因-总述:
肺部感染主要是因为机体抵抗力降低后病原微生物侵袭肺部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作用的结果。在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中,以细菌感染较为多见。
病因-基本病因:
1、病原微生物
(1)细菌:比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非典型病原体:比如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3)病毒:比如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4)真菌:比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肺孢子菌等。
(5)其他:比如立克次体、弓形虫、原虫、寄生虫等。
2、理化因素
包括放射性损伤、胃酸吸入、对吸入或内源性脂类物质产生炎症反应等。
病因-危险因素:
1、患有慢性疾病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肝病等疾病,可以弱化肺部的防御机制,从而使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增加。
2、不良的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酗酒者,发病风险较高。
3、医疗相关因素、创伤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等医疗相关因素,以及胸腔开放性伤口,可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4、密切接触肺部感染的患者
如果健康人密切接触肺部感染的患者,则患者咳嗽、打喷嚏排出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可能会增加健康人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
5、免疫系统受损
艾滋病、化疗、器官移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抑制免疫系统药物可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症状-总述:
肺部感染的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咯血以及呼吸困难,但因造成感染的原因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不同患者之间可存在一定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咳嗽、咳痰
患者可能干咳,也可能会咳出痰液。痰可能是黄色、铁锈色、绿色甚至带有血丝,或呈脓性。
2、胸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
3、发热
有些患者可出现高热,同时伴有寒战、出汗,有些则为中等度发热或低热,而老年人、婴幼儿的症状可能较轻,不出现发热。
4、呼吸困难
感染范围较大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
5、精神改变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躁动不安、精神状态混乱或意识改变、嗜睡。
症状-并发症:
1、胸腔积液
当感染渗出增加使两层胸膜之间的液体过多时,可形成胸腔积液。
2、肺脓肿
病原菌感染引起肺部化脓性炎症,肺组织坏死后液化并形成空洞。
3、感染性肺外播散
病原体可通过肺部的血液或淋巴系统播散到人体的其他脏器,感染其他器官。
4、败血症
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废物,引起败血症症状。
5、其他
如军团菌感染所致的心包炎、肾功能衰竭等。
症状-伴随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伴有食欲减退、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肌痛、关节痛等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1、持续性高热、寒战。
2、呼吸困难、呼吸窘迫。
3、躁动不安、精神状态混乱或意识改变、嗜睡。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出现发热、咳嗽、咳痰。
2、呼吸频率加快、气短、胸痛。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病情较重时,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若病情较缓,可到呼吸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对肺部进行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有在用什么药物吗?
7、您周围的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8、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9、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咯血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在询问病史后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平片或胸部CT检查、病原学检查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呼吸动作、呼吸频率,进行胸部触诊、叩诊,并用听诊器听患者肺部的呼吸音和其他异常声音。患者早期肺部体征可能无明显异常,重症者可有呼吸频率加快、鼻翼扇动、发绀。肺实变时有典型体征,如叩诊浊音、语颤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湿性啰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评估是否有感染,并可根据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初步判断属于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2、C反应蛋白
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有助于了解炎症的情况。
3、病原学检查
医生会取患者的痰液进行涂片,光镜下观察细胞数量,判断标本是否合格,也可能直接见到病原菌。然后将痰定量培养分离致病菌,根据分离的致病菌浓度,判断肺部感染的致病菌。
4、动脉血气分析
用血气针抽取动脉血,测定患者血液的酸碱度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和离子,来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鉴别有无呼吸衰竭和低氧血症,从而及时进行干预。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平片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部感染的重要依据,可根据病变范围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2、胸部CT检查
对揭示病变性质、隐匿部位病变和其他伴随改变(胸腔积液、纵隔和肺内淋巴结肿大)很有帮助,适用于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咳嗽、咳痰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等症状,体格检查发现肺实变体征以及血常规检查、胸部X线平片、病原学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但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常需排除呼吸道感染、肺癌、肺血栓栓塞症等疾患。
诊断-鉴别诊断:
1、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虽然有咳嗽、咳痰和发热等症状,但有其特点,上、下呼吸道感染无肺实质浸润,胸部X线检查可鉴别。
2、肺癌
患者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有血丝,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不高。但肺癌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菌药物治疗炎症消退后肿瘤阴影渐趋明显,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如果抗菌药物治疗后肺部炎症不见消散,或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再次出现肺部感染,应密切随访,必要时通过CT、MRI、支气管镜和痰液脱落细胞等检查鉴别。
3、肺血栓栓塞症
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如血栓性静脉炎、心肺疾病、创伤、手术和肿瘤等病史,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X线胸片示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D-二聚体、CT、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MRI等检查可帮助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肺部感染患者主要根据感染类型不同,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可进行解热镇痛、祛痰等对症治疗,病情严重出现呼吸衰竭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治疗-对症治疗:
1、剧烈胸痛者可用少量镇痛药。
2、痰多痰黏者,适当应用祛痰药。
3、呼吸困难者可能需要经鼻导管或吸氧面罩给氧。呼吸衰竭者可能需使用呼吸机。
4、烦躁不安、谵妄、失眠者酌情应用镇静药,但禁用抑制呼吸的镇静药。
治疗-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多饮水。失水过多者可静脉补液。
2、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及时清除鼻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
4、具有传染性的患者注意隔离治疗,预防交叉感染。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患者应根据感染的细菌种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比如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
2、抗病毒药物
目前已经证实较为有效的病毒抑制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奥司他韦等。
3、其他
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肺部感染,需用抗真菌或抗寄生虫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奥司他韦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肺部感染若能及时治疗,可有效控制炎症,改善发热、咳嗽等症状,预后通常较好。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尤其对于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预后一般较差。
预后-危害性:
1、肺部感染会加重原有的基础疾病。
2、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感染,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治愈。
预后-复发性:
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化疗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容易反复感染。
日常-总述: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谨遵医嘱,严格按时按量用药。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严格戒烟。恢复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该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避免擅自减量或停药,以免不能彻底杀死病原微生物。
日常-生活管理:
1、病情恢复期间注意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促进疾病恢复。
2、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免造成传染。
3、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5、严格戒烟。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如果出现新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营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措施: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的几率: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减少吸烟和被动吸烟,避免过量饮酒;
3、勤洗手,进食、准备食物前,如厕以及外出归来后,都要洗手;
4、尽量避免到人口密集的场所,避免密切接触呼吸道感染者;
5、接种疫苗可预防某些肺部感染。
相关疫苗:
1、常用疫苗
肺炎疫苗可预防由肺炎链球菌导致的肺部感染。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还可帮助预防细菌性肺部感染,由于每年的流感病毒都可能不同,因此每年都需接种。
2、接种疫苗的人群
(1)儿童和年龄大于65岁者。
(2)年龄不足65岁,但有心血管疾病、肺疾病、糖尿病、酗酒、肝硬化和免疫抑制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