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肥气疾病英文名称: liver amassment疾病概述: 肥气(liver amas...
养生
疾病名称: 肥气
疾病英文名称: liver amassment
疾病概述:
肥气(liver amassment),是因疟疾、蛊虫病等,使瘀血内积,新血不生,以左胁下肿块,腹胀膨隆,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发生与感受疟邪蛊虫等有关。本病预后一般较差,迁延日久,常因合并肝积、鼓胀、呕血、便血、肝厥等病症而危及生命。本病类似西医学所说巨脾症、门脉高压症。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肝脏
常见症状: 左胁下肿块,腹胀膨隆,出血
主要病因: 感受疟邪蛊虫
检查项目: 血常规、肝功能、大便检查、免疫学检查、B超、X线检查、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
重要提醒: 如果出现左胁下肿块,腹胀膨隆,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坚持长期治疗,注意情志饮食等调理,避免病情迁延。
临床分类:
1、肝脾瘀滞证
主要表现为左胁下及腹部积块明显肿大,硬痛不移,腹部青筋暴露,可见牙龈出血、鼻出血或紫斑,时有寒热,女子可有经闭,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
2、血虚夹瘀证
主要表现为左胁下及腹部积块坚硬压痛,饮食大减,精神倦怠,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唇甲淡白,形体消瘦,舌质淡紫,少苔,脉弱或弦细。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感受虫毒、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有关。基本病机为脾气虚衰,运化失司,导致气结血凝浊聚,相互搏结。
病因-基本病因:
1、感受虫毒
疟邪及血吸虫侵入人体未及时治疗,久留不去,内伤肝脾,脉络瘀阻,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气、血、浊停聚腹中,发为本病。
2、饮食不节
长期饮酒或偏嗜油腻煎炸性食物,滋生湿热,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清浊相混,壅阻气机,血脉瘀阻,气血清浊相互搏结,发为本病。
3、情志失调
过度的情志活动,如恼怒忧愁思虑,伤及肝脾,导致肝气不舒,气机郁结,初起仅为肝脾失调,气机阻滞,继而由气及血,血行不畅,脉络瘀阻,日积月累,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左胁下肿块,腹胀膨隆,出血为主要表现。轻者可无症状,仅表现乏力、腹胀,体检才发现脾肿大。
症状-典型症状:
左上腹胀,有坠重块物感,腹痛腹泻,疲倦乏力,消瘦贫血,腹部膨隆,下肢凹陷性浮肿,并有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或黑便等。此外,尚有性功能减退,男性阳痿,女性闭经和不孕。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如果出现左上腹腹胀,有坠重块物感,腹痛。
2、伴有疲倦乏力,消瘦,贫血,下肢凹陷性浮肿,并有出血倾向。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消化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简单查体,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一般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左上腹肿块,有坠重感,腹痛等症状?多久了?
2、什么情况下症状加重或减轻?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出血、疲乏无力、消瘦等?
4、之前有其他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8、平时有偏食、厌食等饮食不节的习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左上腹有肿块,有坠胀感,腹痛?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需要手术治疗吗?
6、如果药物治疗,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血常规、肝功能、大便检查、免疫学检查、B超、X线检查、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以及呕吐时声响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汗出,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脏器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一般有轻至中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2、肝功能
大多正常,有些可有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多。
3、大便检查
粪沉淀孵化检查易找到血吸虫卵及毛蚴,且慢性期阳性率不高。对临床可疑而粪检阴性者可行乙状结肠镜检。
4、免疫学检查
环卵沉淀试验阳性率可达85%~97%。
检查-病理检查:
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
直肠黏膜活检虫卵检出率较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钡餐X线检查可见食道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
2、B超检查
脾肿大,肝肿大以左叶最为显著,门静脉血管增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左胁下肿块,腹胀膨隆,出血等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肝热病、肝瘟、湿温、温毒发斑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有疟疾史或有疫水接触史。
2、临床表现
左胁下可触及肿大的包块,肿块可达脐或脐下,并可超过腹中线,质坚硬,表面光滑。常伴腹胀、疲乏等,或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或黑便等出血现象,或出现腹壁青筋显露。
3、辅助检查
血常规、肝功能、大便检查、免疫学检查、B超、X线检查、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肝热病、肝瘟、湿温、温毒发斑、心瘅、恶核、心衰、髓劳
均可见左胁下肿块,或有出血等症状,但为兼有表现,必有原发病突出表现,故不可以肥气为独立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肥气以辨证论治为主要方法。对于肝脾瘀滞证所致者,以活血逐瘀,破癥消结为主。对于血虚夹瘀证所致者,以补气摄血为主。
治疗-药物治疗:
1、肝脾瘀滞证
(1)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2)常用中药:灵脂、川芎、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桃仁、红花、香附、枳壳。
2、血虚夹瘀证
(1)方药:人参养营汤合化积丸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熟地、肉桂、大枣、黄芪、五味子、远志、陈皮、生姜、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
治疗-相关药品:
大黄蜇虫丸、鳖甲煎丸、十全大补丸、知柏地黄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脾切除术或门-腔静脉分流术
对巨脾超过脐线者,有明显脾功能亢进者,或消化道出血史,经内科治疗效果不显著者,可考虑脾切除术或门-腔静脉分流术,以纠正脾功能亢进,减低门静脉压力,改善全身状况及恢复劳动力。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取穴脾俞、至阳、章门、期门、三阴交,用补法。
2、西医治疗
进行血吸虫病病原治疗,药物有吡喹酮、硝硫氰胺等。
治疗-治疗周期:
肥气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肥气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较差,迁延日久,常因合并肝积、鼓胀、呕血、便血、肝厥等病症而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迁延日久,或合并肝积、鼓胀、呕血、便血、肝厥等。
预后-治愈性:
通过积极有效治疗,祛除病因,可控制疾情,防止疾病继续进展。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肥气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生活起居调摄不当,可能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褥疮发生,保持心情舒畅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注意调畅情志,避免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后注意效果和不良反应。
2、中药汤剂宜浓煎,每日分次少量进服,以餐前餐后1小时温服为宜,以免影响食欲。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
2、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3、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以帮助气血流通,减轻疼痛。
4、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更换体位,预防褥疮发生。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腹部胀痛的部位、性质、疼痛、腹部紧张度、有无反跳痛、有无包块及伴随症状等。
2、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等变化。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血常规、肝功能、大便检查、免疫学检查、B超、X线检查、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等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注意饮食调理,忌食辛辣、油炸、坚硬、粘腻、生冷食物,忌烟酒,并可根据不同证型侧重调配饮食。
饮食建议:
肝脾瘀滞证患者宜选择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感受虫毒、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有关。因此,积极防治血吸虫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注意情志调摄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积极防治血吸虫病,患疟疾、血吸虫病应及早诊治。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辛辣刺激、肥腻性食物,并戒除烟酒。
3、注意情志调养,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精神刺激。
4、根据体质选择适当的体育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