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风寒咳嗽疾病英文名称: Wind-cold Cough疾病概述: 风寒咳嗽(Wind-c...
养生
疾病名称: 风寒咳嗽
疾病英文名称: Wind-cold Cough
疾病概述:
风寒咳嗽(Wind-cold Cough)是指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属于外感咳嗽的范畴。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白稀痰等。一般预后良好,但若反复罹患或调治失当,则可能会转变为内伤咳嗽。本症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白稀痰
主要病因: 起居不慎、气候失常、冷暖失宜
检查项目: 听诊、痰液检查、X线检查、血常规
重要提醒: 患者需要经专业的中医师通过辨证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病因-总述:
风寒之邪侵犯肺脏,使得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发为咳嗽。多与起居不慎、气候失常、冷暖失宜等有关。
症状-总述: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白稀痰,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症状-并发症:
若反复罹患或调治失当,则可能会转变为内伤咳嗽。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咳嗽,且声重、气急、咽痒、咳白稀痰;
2、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等;
3、出现其他表现。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要到呼吸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多长时间了?
2、您最近有受凉的情况吗?
3、您既往有什么基础疾病?
4、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接受过治疗吗?治疗效果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导致我咳嗽的原因有哪些?
2、我的情况严重吗?可以治好吗?
3、我必须吃汤药吗?一天吃几次?有副作用吗?
4、我可以吃中成药代替汤药吗?
5、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6、我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诊吗?下次就诊是什么时候?
检查-预计检查:
若患者出现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白稀痰等临床表现,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还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西医的听诊、痰液检查、X线检查、血常规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痰液颜色、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咳嗽的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部心肺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常还需使用听诊器进行肺部听诊,来初步判断心肺功能。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数量可提示有无感染,存在细菌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2、痰液检查
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明确疾病的性质,以区别肺系炎症、肿瘤及心力衰竭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疾患。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对肺部结构的观察比较直观,可以了解咳嗽是否由呼吸系统疾病引发。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一般根据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白稀痰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辅助相应的现代医学检查,则可诊断。但通常还需与咳嗽的其他证型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风热咳嗽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色黄,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2、风燥咳嗽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口鼻干燥,初起或伴有少许恶寒,身热头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3、痰湿蕴肺之咳嗽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痰多色白,黏腻或稠厚成块,每天晨起或食后咳甚痰多,胸闷脘痞,纳差乏力,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4、痰热郁肺之咳嗽
咳嗽气粗,喉中可闻及痰声,痰多黄稠或黏厚,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夹有血丝,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常伴有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5、肝火犯肺之咳嗽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引胸胁作痛,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咳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6、肺阴亏虚之咳嗽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质黏色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常伴有日渐消瘦,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风寒咳嗽,主要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但根据《医学心悟·咳嗽》中记载:“凡治咳嗽,贵在初起得法为善。经云:微寒微嗽,属风寒者十居其九。故初治必须发散,而又不可过散,不散则邪不去,过散则肺气必虚,皆令缠绵难愈。”故治疗本病应注意把握“散寒”的程度。
治疗-药物治疗:
1、方药
常用三拗汤合止嗽散。但若存在寒饮伏肺的情况,可改用小青龙汤。
2、常用中药
麻黄、杏仁、甘草、生姜、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等。
3、中成药
常用风寒咳嗽丸、风寒咳嗽颗粒、小青龙颗粒等,临床证型不同,所用药物也有所不同,故应在使用之前详细咨询医师。
治疗-相关药品:
风寒咳嗽丸、风寒咳嗽颗粒、小青龙颗粒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具体情况与病情的轻重,体质的强弱,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
预后-危害性:
若反复罹患或调治失当,则可能会转变为内伤咳嗽。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及时有效地治疗后,可获得治愈。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缓解或控制症状,以促进康复。
日常-用药护理:
1、忌用敛肺、收涩的镇咳药,以免肺气郁遏不得宣畅,不能达邪外出。
2、服用的汤药多为发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降低药效。
3、多温服,且服药后稍加衣被注意观察畏寒、汗出情况。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避免尘埃和烟雾等刺激。
2、室内宜偏暖,切勿当风受凉。
3、注意休息和气候变化,可适当户外活动。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咳嗽的声音、时间、节律、性质及有无恶寒、发热、汗出、咳痰等伴发症状。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刺激。
饮食建议:
可适当进食葱白、生姜、茴香、紫苏叶等辛温发散之品。
饮食禁忌:
1、忌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物。
2、忌生冷瓜果、冰制饮料。
3、忌烟酒。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本病。
1、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气温冷暖增减衣被,防寒保暖,避免外邪侵袭。改善生活环境,消除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污染。
2、增强体质,适当进行锻炼,根据自身体质选择活动项目,如散步、呼吸操、太极拳等。平素易感冒者,可常按摩迎香穴,艾灸足三里,也可坚持行耐寒锻炼,如用冷水洗脸、冷水浴等。
3、注意饮食有节,忌肥甘、辛辣、过厚之品,戒烟,忌酒。
4、注意调节情志,保持乐观情绪,解除顾虑及烦恼,避免急躁易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